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865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8:09
一种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半导体器件包括具有背表面和在平面图中为矩形的前表面的半导体衬底;第一MOSFET,具有第一栅电极、第一源极区和第一漏极区;第二MOSFET,具有第二栅电极、第二源极区和第二漏极区;前表面上方的耦合到第一源极区的第一源电极;前表面上方的耦合到第二源极区的第二源电极;前表面上方的耦合到第一栅电极的第一栅极线;前表面上方的耦合到第二栅电极的第二栅极线;背表面上方的耦合到第一漏极区和第二漏极区的公共漏电极,第一源电极在前表面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处,平面图中,第二源电极被第一源电极围绕,第一源电极与第一MOSFET重叠,第二源电极与第二MOSFET重叠。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lude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having a back surface and a front surface rectangular in a plane diagram; a first MOSFET having a first gate electrode, a first source region and a first drain region; a second MOSFET having a second gate electrode, a second source region and a second drain region; and a first source region coupled to the front surface. A source electrode; a second source electrode coupled to the second drain region above the front surface; a first grid line coupled to the first grid electrode above the front surface; a second grid line coupled to the second grid electrode above the front surface; a common leakage electrode coupled to the first drain region and the second drain region above the back surface; a first source electrode At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edges of the front surface, the second source electrode is surrounded by the first source electrode, the first source electrode overlaps with the first MOSFET, and the second source electrode overlaps with the second MOSF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本申请是2013年5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310205688.2、专利技术名称为“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之申请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在2012年5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21503并且要求其优先权的权益,其公开通过引用以其整体被并入在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例如,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垂直晶体管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锂离子(Li+)电池保护的CSP(芯片尺寸封装)型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EFLIP:用于锂离子电池保护的生态倒装芯片MOSFET)的开发已经从过去开始在进行。作为像这样的MOSFET,已知在背表面上设置由金属板或金属膜构成的漏极电极的单芯片双类型MOSFET结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2008-109008(Yoshida)和用于专利申请的PCT国际公布No.2004-502293(Kinzer等)的公布的日语翻译)。在Yoshida中公开的半导体器件中,通过使用在背表面上形成的公共漏极电极(未示出)在一个半导体衬底上封装两个MOSFET。在第一源极电极上,设置了连接到该第一源极电极的两个第一源极凸块电极。在第二源极电极上,设置了连接到该第二源极电极的两个第二源极凸块电极。沿着芯片的短边布置该第一源极凸块电极和第二源极凸块电极。在第一源极凸块电极之间设置第一栅极凸块电极,并且在第二源极凸块电极之间设置第二栅极凸块电极。在具有像这样的结构的MOSFET中,在沿着芯片的短边的方向上形成电流路径,并且电流流过在背表面上设置的公共漏极电极。而且,在Kinzer等中公开的半导体器件中,将芯片分区为四个区域,并且交错地布置FET1和FET2。FET1和FET2的每一个具有U形,并且FET1和FET2彼此接合。FET1和2的栅极焊盘G1和G2在芯片的相对角处形成于它们各自的FET1和2的区域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下面的问题。在单芯片双类型MOSFET中,在这些源极电极之间的电阻RSS(导通)(以下称为“源极电极间电阻RSS(导通)”)被用作其性能的指标,并且已经期望减小该源极电极间电阻RSS(导通)。当该单芯片双类型MOSFET在导通状态中时,源极电极间电阻RSS(导通)包括芯片电阻R(芯片)、Al扩展电阻R(Al)和背表面电阻R(背面金属)。在Yoshida中,通过在半导体衬底中在沿着芯片的短边的方向上形成水平方向电流路径来降低背表面电阻R(背面金属)。然而,在Yoshida中,因为需要增大芯片的长宽比,所以芯片大小变大。因此,有可能在封装容易度或封装可靠性上出现问题。第一方面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半导体器件:以如下方式将芯片分区为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三个区域,使得第二区域形成在第一和第三区域之间;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中形成第一MOSFET;在第二区域中形成第二MOSFET;并且,在芯片的背表面上形成公共漏极电极。根据该方面,有可能提供能够在不增大芯片大小的情况下减小源极电极间电阻RSS(导通)的半导体器件。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特定实施例,上面和其他方面、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图2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配置示例;图3是示出在沿着在图2中的线III-III所取的截面中的结构示例和电流路径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中的电流路径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图6示出在图5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配置示例;图7是沿着在图5中的线VI-VI所取的截面;图8是沿着在图5中的线VII-VII所取的截面;图9是沿着在图5中的线VIII-VIII所取的截面;图10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另一个配置示例;图11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图12示出在图1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配置示例;图13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图14示出在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配置示例;图15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图16示出在图15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配置示例;图17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图18示出在图17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配置示例;图19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另一种配置;图20示出在图19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配置示例;图21示出比较示例的配置;以及图22是示出在图21中所示的比较示例中的电流路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该方面的实施例。注意,为了说明实施例,贯穿所有附图,向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分配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而且,实施例不是彼此不相关的,除非另外指定。即,它们以下述方式相关:一个实施例是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修改示例、详细示例或补充示例。根据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涉及在背表面上包括公共漏极电极的单芯片双类型MOSFET。MOSFET中的一个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并且另一个MOSFET被设置为使得被夹在该一个MOSFET的两个被划分的区域之间。结果,改善了有效长宽比,而不增大芯片的整体长宽比,并且因此使得有可能减小源极电极间电阻RSS(导通)。第一实施例以下参考图1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配置。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10的配置。如图1中所示,半导体器件10包括芯片11、栅极线12、栅极焊盘G1和G2与源极焊盘S1和S2。在这个实施例中,芯片11具有矩形。而且,将短边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长边方向定义为“y方向”,并且,将高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注意,贯穿附图,也以相同的方式定义方向。芯片11被分区为包括第一区域11a、第二区域11b和第三区域11c的三个区域。第一区域11a、第二区域11b和第三区域11c以此顺序被沿着x方向设置。即,在第一区域11a和第三区域11c之间设置第二区域11b。即,在第一区域11a和第三区域11c之间夹着第二区域11b。在第一区域11a和第三区域11c中形成第一MOSFET(以下称为“MOS1”)。即,将MOS1划分为两个区域。在第二区域11b中形成与第一MOSFET不同的第二MOSFET(以下称为“MOS2”)。即,MOS2被设置为使得被夹在被划分为两个区域的MOS1之间。在第一区域11a和第三区域11c的每一个中设置了两个源极焊盘S1。这些源极焊盘S1电连接到MOS1。在第一区域11a和第三区域11c的每一个中的两个源极焊盘S1之间设置电连接到MOS1的栅极焊盘G1。在第二区域11b中设置了电连接到MOS2的两个源极焊盘S2。在两个源极焊盘S2之间设置了电连接到MOS2的栅极焊盘G2。栅极焊盘G1和G2连接到相应的栅极线12。栅极线12被设置为使得围绕被划分为两个区域的MOS1和MOS2中的每一个。图2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栅极线的配置的示例。栅极线12包括第一栅极线12a、第二栅极线12b和EQR(等电势环)线12c。第一栅极线12a是环形线,其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彼此相反的前表面和背表面,在平面图中,所述前表面具有包括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反的第二边、第三边和与所述第三边相反的第四边的矩形形状;第一MOSFET,所述第一MOSFET具有设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一栅电极、第一源极区和第一漏极区;第二MOSFET,所述第二MOSFET具有设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二栅电极、第二源极区和第二漏极区;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一源电极,所述第一源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一源极区;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二源电极,所述第二源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二源极区;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一栅极线耦合到所述第一栅电极;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二栅极线,所述第二栅极线耦合到所述第二栅电极;设置在所述背表面上方的公共漏电极,所述公共漏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一漏极区和所述第二漏极区,其中,所述第一源电极布置在所述前表面的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处,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二源电极被在所述前表面的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处的所述第一源电极围绕,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一源电极与所述第一MOSFET重叠,并且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二源电极与所述第二MOSFET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5.29 JP 2012-1215031.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彼此相反的前表面和背表面,在平面图中,所述前表面具有包括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反的第二边、第三边和与所述第三边相反的第四边的矩形形状;第一MOSFET,所述第一MOSFET具有设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一栅电极、第一源极区和第一漏极区;第二MOSFET,所述第二MOSFET具有设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二栅电极、第二源极区和第二漏极区;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一源电极,所述第一源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一源极区;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二源电极,所述第二源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二源极区;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一栅极线耦合到所述第一栅电极;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方的第二栅极线,所述第二栅极线耦合到所述第二栅电极;设置在所述背表面上方的公共漏电极,所述公共漏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一漏极区和所述第二漏极区,其中,所述第一源电极布置在所述前表面的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处,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二源电极被在所述前表面的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处的所述第一源电极围绕,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一源电极与所述第一MOSFET重叠,并且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二源电极与所述第二MOSFET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MOSFET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MOSFET的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包括:第一栅极焊盘,所述第一栅极焊盘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边中,所述第一栅极焊盘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MOSFET;以及第二栅极焊盘,所述第二栅极焊盘被布置在所述第二边中,所述第二栅极焊盘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二MOSFET。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在所述第二源电极上未布置栅极焊盘。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源极焊盘,并且所述第一栅极焊盘和所述第二栅极焊盘中的每一个被布置为夹在所述两个源极焊盘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二MOSFET的源极焊盘形成在夹在所述两个源极焊盘之间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二源电极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源极焊盘,在所述第一边中,所述源极焊盘中的一个被布置为夹在所述源极焊盘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一栅极焊盘之间,在所述第二边中,所述源极焊盘中的一个被布置为夹在所述源极焊盘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栅极焊盘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栅极焊盘和所述第二栅极焊盘被布置为在所述芯片的短边排成一行。8.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形成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彼此相反的前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和贵是成贵弘
申请(专利权)人: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