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860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丝印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和支撑基座,所述上料机构的底端中间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内腔下端放置有水平的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的顶端中间固定镶嵌有垂直的螺旋千斤顶,所述上料机构在矩形凹槽的侧边壁下端均固定粘接有防滑橡胶条,此装置利用螺旋千斤顶和手柄插孔,方便手动操作,也便于抬升或者降低上料机构,利用支撑基座和万向轮,方便移动此上料机构,利用减震块和圆台状减震块,减少上料机构在下降时或者移动时,对地面、支撑基座的冲击力,利用防滑橡胶条,保证上料机构在静置固定后,不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

A feeding device for screen prin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lk screen printing machine, in particular to a feeding device of silk screen printing machine, including a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supporting base. A rectangular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horizontal supporting bas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rectangular groove, and the top middle of the supporting base is fixed with a sag. Straight screw jack, the feeding mechanism in the rectangular groove side wall of the lower end are fixed and bonded with anti-skid rubber strip, the device uses screw jack and handle jack, convenient manual operation, but also easy to lift or reduce the feeding mechanism, the use of support base and cardan wheel, easy to move the feeding mechanism, using shock absorption Block and platform-shaped shock absorber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feeding mechanism on the ground and support base when it is falling or moving. The anti-skid rubber strip is used to ensure that the feeding mechanism will not slip relative to the ground after being statically fix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丝印机
,具体为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丝网印刷不仅适应一般的纸张印刷,而且适应性非常广泛。例如:陶瓷、玻璃、印刷线路板等。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丝网印版、刮印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因此丝印机在我们的工业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传统的丝印机上料装置体积偏大比较笨重,因此不方便移动,丝印机上料装置能够为丝印上传物料,然而丝印机上料装置不能很好的移动,就会局限丝印机上料装置的位置,因此会根据不同的产品会增加上料机构,严重增加工厂生产的成本,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和支撑基座,所述上料机构的底端中间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内腔下端放置有水平的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的顶端中间固定镶嵌有垂直的螺旋千斤顶,所述螺旋千斤顶的一侧开设有手柄插孔,所述螺旋千斤顶的伸缩活塞杆上固定有倒置的圆台状减震块,所述圆台状减震块的顶端固定焊接在矩形凹槽顶端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基座的顶端两侧边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块,所述上料机构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垂直的矩形通孔,其中矩形通孔正对手柄插孔,所述上料机构在矩形凹槽的侧边壁下端均固定粘接有防滑橡胶条,所述支撑基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万向轮。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数目不少于三个,且万向轮均匀对称分布在支撑基座的底端壁上。优选的,所述螺旋千斤顶和圆台状减震块的高度之和与减震块的高度相同,且螺旋千斤顶处于正常状态。优选的,所述支撑基座和矩形凹槽的形状、大小均相适配,所述支撑基座的厚度是矩形凹槽高度的一半。优选的,所述螺旋千斤顶处于正常状态,手柄插孔在矩形通孔的正上方,且手柄插孔的中心线和矩形通孔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人们使用,利用螺旋千斤顶和手柄插孔,方便手动操作,也便于抬升或者降低上料机构,利用支撑基座和万向轮,方便移动此上料机构,以便于调节上料机构的位置或者使用与不同的产品,进而节约资源,利用减震块和圆台状减震块,减少上料机构在下降时或者移动时,对地面、支撑基座的冲击力,以保护此装置的结构稳定,利用防滑橡胶条,保证上料机构在静置固定后,不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利用矩形通孔,方便对螺旋千斤顶上的手柄插孔进行操作,以便于启动螺旋千斤顶。此装置在使用时,把上料机构放置到所需的位置或者方向上,然后把外在的钢条插接在手柄插孔内,使得螺旋千斤顶收缩,此时螺旋千斤顶带动圆台状减震块向下移动,直到防滑橡胶条挤压接触地面,且矩形凹槽的顶端挤压接触减震块的顶端,此时手柄插孔正对矩形通孔的上端,拔下钢条即可,当需要移动此装置时,把钢条插接在手柄插孔内,然后上下转动钢条,使得螺旋千斤顶伸长,此时螺旋千斤顶带动圆台状减震块向上移动,直到防滑橡胶条远离地面,且矩形凹槽的顶端远离减震块的顶端,此时手柄插孔正对矩形通孔的下端,最后推动上料机构即可移动此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料机构静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料机构移动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料机构移动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料机构1、矩形凹槽2、圆台状减震块3、螺旋千斤顶4、手柄插孔40、支撑基座5、万向轮6、减震块7、防滑橡胶条8、矩形通孔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1和支撑基座5,上料机构1的底端中间开设有矩形凹槽2,矩形凹槽2的内腔下端放置有水平的支撑基座5,支撑基座5的顶端中间固定镶嵌有垂直的螺旋千斤顶4,支撑基座5和矩形凹槽2的形状、大小均相适配,支撑基座5的厚度是矩形凹槽2高度的一半,螺旋千斤顶4的一侧开设有手柄插孔40,螺旋千斤顶4的伸缩活塞杆上固定有倒置的圆台状减震块3,圆台状减震块3的顶端固定焊接在矩形凹槽2顶端的内侧壁上,支撑基座5的顶端两侧边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块7,螺旋千斤顶4和圆台状减震块3的高度之和与减震块7的高度相同,且螺旋千斤顶4处于正常状态,上料机构1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垂直的矩形通孔9,其中矩形通孔9正对手柄插孔40,利用矩形通孔9,方便对螺旋千斤顶4上的手柄插孔40进行操作,以便于启动螺旋千斤顶4,螺旋千斤顶4处于正常状态,手柄插孔40在矩形通孔9的正上方,且手柄插孔40的中心线和矩形通孔9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利用螺旋千斤顶4和手柄插孔40,方便手动操作,也便于抬升或者降低上料机构1。上料机构1在矩形凹槽2的侧边壁下端均固定粘接有防滑橡胶条8,利用防滑橡胶条8,保证上料机构1在静置固定后,不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支撑基座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万向轮6,万向轮6的数目不少于三个,且万向轮6均匀对称分布在支撑基座5的底端壁上,利用支撑基座5和万向轮6,方便移动此上料机构1,以便于调节上料机构1的位置或者使用与不同的产品,进而节约资源,利用减震块7和圆台状减震块3,减少上料机构1在下降时或者移动时,对地面、支撑基座5的冲击力,以保护此装置的结构稳定。此装置在使用时,把上料机构1放置到所需的位置或者方向上,然后把外在的钢条插接在手柄插孔40内,使得螺旋千斤顶4收缩,此时螺旋千斤顶4带动圆台状减震块3向下移动,直到防滑橡胶条8挤压接触地面,且矩形凹槽2的顶端挤压接触减震块7的顶端,此时手柄插孔40正对矩形通孔9的上端,拔下钢条即可,当需要移动此装置时,把钢条插接在手柄插孔40内,然后上下转动钢条,使得螺旋千斤顶4伸长,此时螺旋千斤顶4带动圆台状减震块3向上移动,直到防滑橡胶条8远离地面,且矩形凹槽2的顶端远离减震块7的顶端,此时手柄插孔40正对矩形通孔9的下端,最后推动上料机构1即可移动此装置。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1)和支撑基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的底端中间开设有矩形凹槽(2),所述矩形凹槽(2)的内腔下端放置有水平的支撑基座(5),所述支撑基座(5)的顶端中间固定镶嵌有垂直的螺旋千斤顶(4),所述螺旋千斤顶(4)的一侧开设有手柄插孔(40),所述螺旋千斤顶(4)的伸缩活塞杆上固定有倒置的圆台状减震块(3),所述圆台状减震块(3)的顶端固定焊接在矩形凹槽(2)顶端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基座(5)的顶端两侧边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块(7),所述上料机构(1)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垂直的矩形通孔(9),其中矩形通孔(9)正对手柄插孔(40),所述上料机构(1)在矩形凹槽(2)的侧边壁下端均固定粘接有防滑橡胶条(8),所述支撑基座(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万向轮(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印机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1)和支撑基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的底端中间开设有矩形凹槽(2),所述矩形凹槽(2)的内腔下端放置有水平的支撑基座(5),所述支撑基座(5)的顶端中间固定镶嵌有垂直的螺旋千斤顶(4),所述螺旋千斤顶(4)的一侧开设有手柄插孔(40),所述螺旋千斤顶(4)的伸缩活塞杆上固定有倒置的圆台状减震块(3),所述圆台状减震块(3)的顶端固定焊接在矩形凹槽(2)顶端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基座(5)的顶端两侧边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块(7),所述上料机构(1)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垂直的矩形通孔(9),其中矩形通孔(9)正对手柄插孔(40),所述上料机构(1)在矩形凹槽(2)的侧边壁下端均固定粘接有防滑橡胶条(8),所述支撑基座(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九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