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艺莎专利>正文

全自动晾晒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509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晾晒架,滑环固定在被动轮下端,被动轮活动套在主轴上,晾晒杆的套环活动套在主轴上,驱动装置固定在主轴上并与被动轮传动连接,拔动装置由2-6个拔杆组成,挡杆固定在被动轮上位于晾晒杆的另一侧,电刷一端固定在主轴上,另一端与滑环相接触,电路控制部分由湿敏电路A、光感电路B、放大电路C、继电器J、双向开关K3和止点开关D组成,湿敏电路A和光感电路B的信号通过放大电路C后,利用继电器J通过双向开关K3控制驱动装置的转动,过渡区与电路控制部分电连接,驱动装置分别与电刷和电路控制部分电连接形成控制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全自动控制晾晒架伸出或收回,保护衣服不被雨水淋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晾晒架领域,更具的说是涉及一种能全自动伸缩的晾晒架。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在晾晒衣服时,常通是将湿衣服通过晾晒杆晾在太阳光下,但是,当家里没有人,而天空又要下雨时,被晾晒在阳光下的衣服,由于不能及时的就收进来,就会被雨水淋湿,给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市场上有一种能自动伸缩或升降的晾晒衣架,但它是需要人为控制的,当需要晾晒衣服时,可以采用机械的方法,将晾晒杆收高、降低或者是伸出、收回,而在无人的情况下,随着天气的变化,当天空要下雨时,晾晒架也不能实现全自动的伸出或收回,还是会使已被晒干的衣服再次被雨水淋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所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晾晒架,它能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实现全自动的伸缩。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全自动晾晒架,它由晾晒杆1、主轴2、驱动装置、被动轮3、拔动装置、挡杆4、滑环5、电刷6和电路控制部分12组成,晾晒杆1一端设有套环101,滑环5固定在被动轮3下端,被动轮3活动套在主轴2上,晾晒杆1的套环101活动套在主轴2上,并且位于被动轮3上方,驱动装置固定在主轴2上并与被动轮3传动连接,拔动装置由2-6个拔杆7组成,各拔杆7分别固定在被动轮3上位于晾晒杆1的同一侧,且各拔杆7的高度与各晾晒杆1的高度分别相对应,挡杆4固定在被动轮3上位于晾晒杆1的另一侧,其高度与最上层晾晒杆1相对应,电刷6一端固定在主轴2上,另一端与滑环5相接触,电路控制部分12由湿敏电路A、光感电路B、放大电路C、继电器J、双向开关K3和止点开关D组成,湿敏电路A由湿敏开关K1和三极管VT1电连接组成,光感电路B光电三极管VT2、可变电阻RP和电阻R2串联构成,止点开关D由伸出止点开关、收回止点开关和两个二极管D1、D2组成,伸出止点开关和收回止点开关由设置在滑环5上的收回止点区501、过渡区502、伸出止点区503组成,收回止点区501和过渡区502由二极管D1电连接,过渡区502和伸出止点区503由二极管D2电连接,湿敏电路A和光感电路B的信号通过放大电路C后,利用继电器J通过双向开关K3控制驱动装置的转动,过渡区502与电路控制部分电连接,驱动装置分别与电刷6和电路控制部分电连接形成控制回路。所述驱动装置由减速电机8和固定在减速电机8上的主动齿轮9组成,被动轮3上设有轮齿,主动齿轮9与被动轮3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9可由皮带轮代替,被动轮3上设置的轮齿由轮槽代替,皮带轮与被动轮3上的轮槽皮带连接。所述在电路控制部分的电阻R2处并联有电阻R3,开关K2与电阻R2或电阻R3电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在家里没有人的情况下,若遇到天气下雨或者是没有阳光的时候,控制电路的光感电路和湿敏电路就能全自动控制晾晒架收回晾晒在外面的衣服,而当雨过天晴时,它又能全自动控制晾晒架伸出,将衣服伸出继续晾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图2和图3所示,全自动晾晒架,它由晾晒杆1、主轴2、驱动装置、被动轮3、拔动装置、挡杆4、滑环5、电刷6和电路控制部分12组成,晾晒杆1一端设有套环101,滑环5固定在被动轮3下端,被动轮3活动套在主轴2上,晾晒杆1的套环101活动套在主轴2上,并且位于被动轮3上方,驱动装置由减速电机8和固定在减速电机8上的主动齿轮9组成,减速电机8固定在主轴2上,在被动轮3上设有轮齿,主动齿轮9与被动轮3相啮合,以驱动被动轮3转动,所述主动齿轮9可由皮带轮代替,被动轮3上设置的轮齿由轮槽代替,皮带轮与被动轮3上的轮槽通过皮带连接,以驱动被动轮3转动,当然,驱动装置也可采用其它的方式与被动轮3传动连接,以驱动被动轮3转动,拔动装置由数个拔杆7组成,各拔杆7可分别固定在被动轮3上位于晾晒杆1的同一侧,且各拔杆7的高度与各晾晒杆1的高度分别相对应,以分别拔动各相对应的晾晒杆1,将各晾晒杆1分别各自拔出,各拔杆7也可分别固定各自相对应晾晒杆1的套环101上,以分别拔动各相对应的晾晒杆1,将各晾晒杆1分别各自拔出,在每相邻的两拔杆7之间固定有软线,用以在拔杆7被展开时,对拔杆7起到限位作用,使拔杆7不会向两旁摆动,挡杆4固定在被动轮3上位于晾晒杆1的另一侧,其高度与最上层晾晒杆1相对应,在需要将晾晒杆1收回时,可利用挡杆4将各展开的晾晒杆1收回,电刷6一端固定在主轴2上,另一端与滑环5相接触,电路控制部分12由湿敏电路A、光感电路B、放大电路C、继电器J、双向开关K3和止点开关D组成,湿敏电路A由湿敏开关K1和三极管VT1电连接组成,光感电路B光电三极管VT2、可变电阻RP和电阻R2串联构成,止点开关D由伸出止点开关、收回止点开关和两个二极管D1、D2组成,伸出止点开关和收回止点开关由设置在滑环5上的收回止点区501、过渡区502、伸出止点区503组成,收回止点区501和过渡区502由二极管D1电连接,过渡区502和伸出止点区503由二极管D2电连接,湿敏电路A和光感电路B的信号通过放大电路C后,利用继电器J通过双向开关K3控制驱动装置的转动,过渡区502与电路控制部分电连接,驱动装置分别与电刷6和电路控制部分电连接形成控制回路,在电路控制部分的电阻R2处还可并联能一电阻R3,开关K2与电阻R2或电阻R3电连接,电阻R3为一大阻值的电阻,以适应不同阳光强度的环境需要,当环境的阳光强度较强时,开关K2与电阻R2电连接,当环境的阳光强度较弱时,开关K2与电阻R3电连接。使用时,先将全自动晾晒架的立柱2通过固定卡10固定在室内的墙壁11上,然后将控制电路接通电源E,再将最下层的晾晒杆1限位,若此时天气晴朗并有阳光,晾晒杆1会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控制减速电机8转动,减速电机8带动被动轮3转动,固定在被动轮3上的拔杆7会拔动晾晒杆1展开,就可以将要晾晒的衣服晾在晾晒杆1上,当家里没有人而天气要下雨时,光感电路或者是湿敏电路就会控制减速电机8反向转动,位于被动轮3上的拔杆7就会将展开的晾晒杆1收回,晾晒在晾晒杆1上的衣服就会被收回,而不会被雨水淋湿,当天空放晴后,待洒在控制电路部分的湿敏电路的雨水被阳光晒干后,控制电路就会控制减速电机8转动,再次将衣服伸出晾晒。本技术不仅可以晾晒衣物、药物和蔬菜等需要晾晒的东西,还可以控制晾晒物的遮雨物的伸出和收回,用途十分广泛。权利要求1.全自动晾晒架,其特征在于它由晾晒杆(1)、主轴(2)、被动轮(3)、驱动装置、拔动装置、挡杆(4)、滑环(5)、电刷(6)和电路控制部分(12)组成,晾晒杆(1)一端设有套环(101),滑环(5)固定在被动轮(3)下端,被动轮(3)活动套在主轴(2)上,晾晒杆(1)的套环(101)活动套在主轴(2)上,并且位于被动轮(3)上方;驱动装置固定在主轴(2)上并与被动轮(3)传动连接,拔动装置由2-6个拔杆(7)组成,各拔杆(7)分别固定在被动轮(3)上位于晾晒杆(1)的同一侧,且各拔杆(7)的高度分别与各晾晒杆(1)的高度相对应,挡杆(4)固定在被动轮(3)上位于晾晒杆(1)的另一侧,其高度与最上层晾晒杆(1)相对应,电刷(6)一端固定在主轴(2)上,另一端与滑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晾晒架,其特征在于:它由晾晒杆(1)、主轴(2)、被动轮(3)、驱动装置、拔动装置、挡杆(4)、滑环(5)、电刷(6)和电路控制部分(12)组成,晾晒杆(1)一端设有套环(101),滑环(5)固定在被动轮(3)下端,被动轮(3)活动套在主轴(2)上,晾晒杆(1)的套环(101)活动套在主轴(2)上,并且位于被动轮(3)上方;驱动装置固定在主轴(2)上并与被动轮(3)传动连接,拔动装置由2-6个拔杆(7)组成,各拔杆(7)分别固定在被动轮(3)上位于晾晒杆(1)的同一侧,且各拔杆(7)的高度分别与各晾晒杆(1)的高度相对应,挡杆(4)固定在被动轮(3)上位于晾晒杆(1)的另一侧,其高度与最上层晾晒杆(1)相对应,电刷(6)一端固定在主轴(2)上,另一端与滑环(5)相接触;电路控制部分(12)由湿敏电路A、光感电路B、放大电路C、继电器J、双向开关K3和止点开关D组成,湿敏电路A由湿敏开关K1和三极管VT1电连接组成,光感电路B由光电三极管VT2、可变电阻RP和电阻R2串联构成,止点开关D由伸出止点开关、收回止点开关和两个二极管D1、D2组成,伸出止点开关和收回止点开关由设置在滑环(5)上的收回止点区(501)、过渡区(502)和伸出止点区(503)组成,收回止点区(501)和过滤区(502)通过二极管D1电连接,过渡区(502)和伸出止点区(503)通过二极管D2电连接,湿敏电路A和光感电路B的信号通过放大电路C后,利用继电器J通过双向开关K3控制驱动装置的转动,过渡区(502)与电路控制部分(12)电连接,驱动装置分别与电刷(6)和电路控制部分(12)电连接形成控制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艺莎
申请(专利权)人:杨艺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