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42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其中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包括:前端框架本体和机舱盖锁。所述前端框架本体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机舱盖锁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左端和右端,所述机舱盖锁用于锁定所述车辆的机舱盖。该前端框架上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舱盖锁,可有效避免行人头部撞击机舱盖时与机舱盖锁发生碰撞而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而且可提高机舱盖在关闭时两侧前沿的稳定性,增强机舱盖静载、抗风压能力,还可有效提高机舱盖与周边件的匹配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车辆的机舱盖采用单锁且居中的布置方式,在车辆碰撞行人时,行人头部较大概率会撞击在机舱盖对应的锁体部分上,由于锁体刚度较大,因此行人头部伤害指标(HIC)数值较大,影响整车的行人保护性能。而且机舱盖锁居中式布置会造成机舱盖两侧前沿与翼子板大灯、中网、前保险杠的匹配性较差,间隙、平行差难以满足,特别是整车处于高速运行状态时,由于风压极易造成发动机罩前沿两侧与周边件间隙、面差不均,更严重会造成机舱盖的永久变形,损坏机舱盖,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使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该前端框架上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舱盖锁,可有效避免行人头部撞击机舱盖时与机舱盖锁发生碰撞而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使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包括:前端框架本体,所述前端框架本体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机舱盖锁,所述机舱盖锁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左端和右端,所述机舱盖锁用于锁定所述车辆的机舱盖。进一步,左端和右端的两个所述机舱盖锁关于所述上横梁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进一步,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机舱盖锁的凹部。进一步,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上横梁的后表面上,所述凹部分别向上、向后敞开。进一步,所述机舱盖锁通过螺纹紧固件紧固在所述凹部内。进一步,所述凹部的前壁面设置有凹部螺纹孔,所述机舱盖锁上设置贯通的安装孔,所述螺纹紧固件从所述机舱盖锁的后侧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凹部螺纹孔固定。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为过孔或螺纹孔。进一步,所述前端框架为塑料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使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具有以下优势:(1)本使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该前端框架上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舱盖锁,可有效避免行人头部撞击机舱盖时与机舱盖锁发生碰撞而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而且可提高机舱盖在关闭时两侧前沿的稳定性,增强机舱盖静载、抗风压能力,还可有效提高机舱盖与周边件的匹配程度。本使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该车辆的机舱盖锁布置合理,可有效减少对行人头部撞击的损害。附图说明构成本使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使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使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使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端框架的局部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前端框架,1-前端框架本体,11-上横梁,2-机舱盖锁,111-凹部,3-螺纹紧固件,1111-凹部螺纹孔,2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使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100可以包括:前端框架本体1和机舱盖锁2。如图1和图2所示,前端框架本体1包括上横梁11,上横梁1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地,上横梁1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关于车辆的中心线左右对称。机舱盖锁2分别设置在上横梁11的左端和右端,机舱盖锁2用于锁定车辆的机舱盖。例如,机舱盖锁2可以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上横梁11的左端和右端,即两个机舱盖锁2也关于车辆的中心线左右对称,且两个机舱盖锁2分别设置在机舱盖对应侧的靠近机舱盖边缘的位置。由此,可有效避开行人头部的撞击点,当行人在车辆前方与车辆相撞击时,行人的头部常会撞击到机舱盖的中前部位置,由于传统车辆机舱盖锁设置在正对机舱盖的中前部位置,因此行人的头部会撞击到硬度较大的机舱盖锁2而受到严重的损伤,危及生命。而本技术实施例将两个机舱盖锁2分别设置在靠近机舱盖两端位置的前端框架100上,由此,有效的避免了行人头部撞击机舱盖与机舱盖锁2发生撞击的情况,可有效的保护行人的头部。并且通过设置关于车辆中心线左右对称的两个机舱盖锁2,可有效提高机舱盖两侧前沿的稳定性,增强机舱盖静载、抗风压能力,有效提高机舱盖与周边件的匹配程度。如图1所示,左端和右端的两个机舱盖锁2关于上横梁1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由于前端框架100在安装到车辆上后,其上横梁11的中心线与车辆的中心线重合,因此,将两个机舱盖锁2设置为关于上横梁1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的形式可确保两个机舱盖锁2可关于车辆的中心线对称,即两个机舱盖锁2对应中心线两侧的机舱盖的相对位置,由此可使机舱盖在关闭时,机舱盖两侧前沿的稳定性可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可有效提高机舱盖与周边件的匹配程度,避免机舱盖与周边搭接件之间出现配合缝隙而造成的车辆整体不稳定。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上横梁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机舱盖锁2的凹部111。由于机舱盖锁2则配合安装在凹部111内。由此,可减小机舱盖锁2占用前机舱的空间,提高前机舱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凹部111形成在上横梁11的后表面上,凹部111分别向上、向后敞开。由于凹部111向上敞开,因此使机舱盖上设置的锁钩可从上方通过上横梁11与机舱盖锁2配合锁止,由此便于机舱盖的锁止。而凹部111向后敞开则便于安装人员将机舱盖安装到凹部111内,并且凹部111形成在上横梁11后表面上,机舱盖锁2安装在上横梁11的后面上,由此,可有效的保护机舱盖锁2,避免来自车辆前部的撞击造成机舱盖锁2的损坏。参照图1,机舱盖锁2通过螺纹紧固件3紧固在凹部111内。由此,便于安装,而且可使机舱盖锁2与上横梁11结合的更紧密,使固定效果更好,而且当机舱盖锁2损坏需要更换时可方便拆卸。具体地,凹部111的前壁面设置有凹部螺纹孔1111,机舱盖锁2上设置贯通的安装孔21,螺纹紧固件3从机舱盖锁2的后侧穿过安装孔21后与凹部螺纹孔1111固定。由此,可通过螺纹紧固件3穿设过凹部螺纹孔1111和安装孔21,将机舱盖锁2与上横梁11紧固在一起,由此,便于配合安装,而且由于前端框架100可以采用塑料件,因此,采用螺纹紧固件3对机舱盖锁2与上横梁11进行紧固可靠性和可行性相对最优。可选的,安装孔21为过孔或螺纹孔。如安装孔21为螺纹孔,则在安装人员装配时,可先将螺纹紧固件3与安装孔21进行螺接配合再将整体与凹部螺纹孔1111进行螺接配合紧固固定。如安装孔21为过孔,则安装人员可直接将螺纹紧固件3穿设过安装孔21再与凹部螺纹孔1111进行螺接紧固固定。具体地,前端框架100为塑料件。由此,可保证前端框架100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前端框架100的质量,进而减少整车的质量,实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使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使用新型,凡在本使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使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框架本体(1),所述前端框架本体(1)包括上横梁(11),所述上横梁(11)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机舱盖锁(2),所述机舱盖锁(2)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梁(11)的左端和右端,所述机舱盖锁(2)用于锁定所述车辆的机舱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框架本体(1),所述前端框架本体(1)包括上横梁(11),所述上横梁(11)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机舱盖锁(2),所述机舱盖锁(2)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梁(11)的左端和右端,所述机舱盖锁(2)用于锁定所述车辆的机舱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所述机舱盖锁(2)关于所述上横梁(1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机舱盖锁(2)的凹部(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11)形成在所述上横梁(11)的后表面上,所述凹部(111)分别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巍陈军军王长一李欢朝董思元刘增寿薛东亮林野张明召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