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426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属于架桥车车架总成技术领域,包括车架纵梁,本专利将车架的前接支架设计为下沉凹形结构,用来安装低位驾驶室,保证整车高度满载要求不高于2600mm,并将管状前横梁总成的最高点、横梁总成的最高点和箱型尾梁总成的最高点设计为低于车架纵梁的上翼面,避免与上装设备发生干涉,将尾梁设计为箱型结构箱型尾梁,并在车架纵梁外侧增设加强板,使车架总成更好的满足重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架桥车车架总成
,特别涉及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重型全轮驱动8×8架桥车整车高度在3000mm以上,车架前悬尺寸在1500mm左右,车架纵梁截面高度为300mm左右,车架前部外宽在1000mm左右,车架长度方向平直,车架上的车架横梁高于车架上翼面。但是,现用的车架是不能满足8×8架桥车的使用要求的,8×8架桥车的整车高度满载要求是不高于2600mm,上装重型架桥设备布置的要求是车架横梁的高度不超过车架上翼面的高度,否则会与上装干涉,后尾梁也需要使用箱型结构才能满足重载要求,再者现用的车架纵梁也有些不能满足现在的重载要求。故而既要保证驾驶室、发动机等各零部件可靠固定,满足上装重型架桥设备的承载,又要满足总体布置结构紧凑,综合考虑需实现的功能及车辆安装空间的实际情况,是需要设计一款8×8架桥车专用车架来解决上述问题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该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可安装低位驾驶室,保证整车高度满载要求不高于2600mm,并将车架横梁的高度设计为低于车架上翼面,避免与上装设备发生干涉,将尾梁采用箱型结构设计为箱型尾梁,并在车架纵梁外侧增设加强板,满足重载要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包括车架纵梁,所述车架纵梁的前端连接有前接支架,前接支架采用下沉凹形结构,前接支架上设置有低位驾驶室悬置安装空间;所述车架纵梁前部的内侧设置有横梁支架,横梁支架的下部设置有发动机前悬置安装空间,横梁支架的上部连接有管状前横梁总成;所述车架纵梁的内侧连接有加强梁,加强梁上设置有横梁总成和箱型尾梁总成,所述箱型尾梁总成为箱型结构;所述横梁总成的中心线、箱型尾梁总成的中心线和加强梁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管状前横梁总成的最高点、横梁总成的最高点和箱型尾梁总成的最高点均低于车架纵梁的上翼面;所述车架纵梁的外侧连接有加强板。进一步的改进,上述车架纵梁包括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为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前接支架包括左前接支架和右前接支架,左前接支架与车架左纵梁的前端连接,右前接支架与车架右纵梁的前端连接,左前接支架和右前接支架为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左前接支架的前部和右前接支架的前部分别设置有低位驾驶室前悬置安装空间,所述左前接支架的后部和右前接支架的后部分别设置有低位驾驶室后悬置安装空间;所述横梁支架包括横梁左支架和横梁右支架,横梁左支架设置在车架左纵梁前部的内侧,所述横梁右支架设置在车架右纵梁前部的内侧,横梁左支架的上部和横梁右支架的上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管状前横梁总成;所述加强梁包括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左加强梁与车架左纵梁的内侧连接,右加强梁与车架右纵梁的内侧连接,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为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横梁总成、第二横梁总成、第三横梁总成和第四横梁总成;所述左加强梁和所述右加强梁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横梁总成、所述第二横梁总成、所述第三横梁总成、所述第四横梁总成和所述箱型尾梁总成;所述加强板包括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左加强板与车架左纵梁的外侧连接,右加强板与车架右纵梁的外侧连接,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为水平面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改进,上述车架纵梁的横截面为槽型,所述槽型的尺寸为300mm×80mm×8mm。进一步的改进,上述前接支架的横截面为槽型。进一步的改进,上述加强梁的横截面为槽型,所述槽型的尺寸为280mm×70mm×8mm。进一步的改进,上述加强板的为L型,所述L型加强板的尺寸为338mm×88mm×8mm;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四个尺寸为340mm×30mm的缺口,缺口为上装副车架安装位置;所述L型加强板分别连接车架纵梁的外侧和车架纵梁的下翼面,本专利将加强板设计为L型,使其可与车架纵梁的外侧和下翼面同时连接,更好的对车架纵梁起到加强作用,使车架纵梁更好的满足重载需求。进一步的改进,上述箱型尾梁总成上设置有后牵引钩孔位。进一步的改进,上述前接支架的前端连接有保险杠。进一步的改进,上述加强梁、车架纵梁和加强板三者通过铆钉或螺栓螺母贯穿连接;所述车架纵梁的前端与前接支架通过铆钉或螺栓螺母连接;所述加强梁与横梁总成和箱型尾梁总成通过铆钉或螺栓螺母连接。进一步的改进,上述车架总成整体呈前宽后窄的梯形结构,车架总成的前部外宽尺寸为1000mm,车架总成的后端外宽为866mm,车架总成的前悬尺寸为2000mm-2400mm,车架总成的轴距为1950mm+2900mm+1400mm或1950mm+3200mm+1400mm,车架总成的后悬尺寸为1000mm,车架总成的总长度为9250mm-9950mm,因着架桥车特殊的工作形式,将车架总成设计为前宽后窄的梯形结构,可更好的保持底盘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车架的前接支架设计为下沉凹形结构,用来安装固定低位驾驶室,保证整车高度满载不高于2600mm;并将管状前横梁总成的最高点、横梁总成的最高点和箱型尾梁总成的最高点设计为低于车架纵梁的上翼面,为上装设备省出不少使用空间,也可避免与上装设备发生使用干涉;将尾梁总成设计为箱型结构的尾梁,并在车架纵梁外侧增设加强板,使本专利可更好的满足重载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中所示:1-左前接支架;2-右前接支架;3-横梁左支架;4-横梁右支架;5-车架左纵梁;6-车架右纵梁;7-左加强梁;8-右加强梁;9-左加强板;10-右加强板;11-管状前横梁总成;12-第一横梁总成;13-第二横梁总成;14-第三横梁总成;15-第四横梁总成;16-箱型尾梁总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包括车架纵梁,所述车架纵梁的前端连接有前接支架,前接支架采用下沉凹形结构,前接支架上设置有低位驾驶室悬置安装空间;所述车架纵梁前部的内侧设置有横梁支架,横梁支架的下部设置有发动机前悬置安装空间,横梁支架的上部连接有管状前横梁总成;所述车架纵梁的内侧连接有加强梁,加强梁上设置有横梁总成和箱型尾梁总成,所述箱型尾梁总成为箱型结构;所述横梁总成的中心线、箱型尾梁总成的中心线和加强梁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管状前横梁总成的最高点、横梁总成的最高点和箱型尾梁总成的最高点均低于车架纵梁的上翼面;所述车架纵梁的外侧连接有加强板。所述车架纵梁包括车架左纵梁5和车架右纵梁6,车架左纵梁5和车架右纵梁6为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前接支架包括左前接支架1和右前接支架2,左前接支架1与车架左纵梁5的前端连接,右前接支架2与车架右纵梁6的前端连接,左前接支架1和右前接支架2为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横梁支架包括横梁左支架3和横梁右支架4,横梁左支架3设置在车架左纵梁5前部的内侧,所述横梁右支架4设置在车架右纵梁6前部的内侧,横梁左支架3的上部和横梁右支架4的上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管状前横梁总成11;所述加强梁包括左加强梁7和右加强梁8,左加强梁7与车架左纵梁5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包括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的前端连接有前接支架,前接支架采用下沉凹形结构,前接支架上设置有低位驾驶室悬置安装空间;所述车架纵梁前部的内侧设置有横梁支架,横梁支架的下部设置有发动机前悬置安装空间,横梁支架的上部连接有管状前横梁总成;所述车架纵梁的内侧连接有加强梁,加强梁上设置有横梁总成和箱型尾梁总成,所述箱型尾梁总成为箱型结构;所述横梁总成的中心线、箱型尾梁总成的中心线和加强梁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管状前横梁总成的最高点、横梁总成的最高点和箱型尾梁总成的最高点均低于车架纵梁的上翼面;所述车架纵梁的外侧连接有加强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包括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的前端连接有前接支架,前接支架采用下沉凹形结构,前接支架上设置有低位驾驶室悬置安装空间;所述车架纵梁前部的内侧设置有横梁支架,横梁支架的下部设置有发动机前悬置安装空间,横梁支架的上部连接有管状前横梁总成;所述车架纵梁的内侧连接有加强梁,加强梁上设置有横梁总成和箱型尾梁总成,所述箱型尾梁总成为箱型结构;所述横梁总成的中心线、箱型尾梁总成的中心线和加强梁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管状前横梁总成的最高点、横梁总成的最高点和箱型尾梁总成的最高点均低于车架纵梁的上翼面;所述车架纵梁的外侧连接有加强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8架桥车专用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包括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为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前接支架包括左前接支架和右前接支架,左前接支架与车架左纵梁的前端连接,右前接支架与车架右纵梁的前端连接,左前接支架和右前接支架为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横梁支架包括横梁左支架和横梁右支架,横梁左支架设置在车架左纵梁前部的内侧,所述横梁右支架设置在车架右纵梁前部的内侧,横梁左支架的上部和横梁右支架的上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管状前横梁总成;所述加强梁包括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左加强梁与车架左纵梁的内侧连接,右加强梁与车架右纵梁的内侧连接,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为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横梁总成、第二横梁总成、第三横梁总成和第四横梁总成;所述左加强梁和所述右加强梁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横梁总成、所述第二横梁总成、所述第三横梁总成、所述第四横梁总成和所述箱型尾梁总成;所述加强板包括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左加强板与车架左纵梁的外侧连接,右加强板与车架右纵梁的外侧连接,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为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杰陈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