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包含一纵向轴、一侧向轴、一第一组装件、一第二组装件、一蜗轮组件、一棘轮件及一旋钮,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与侧向轴相垂直,该第二组装件枢转地装设在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纵向轴为中心摆动,该蜗轮组件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且能以该侧向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具有以该侧向轴为中心螺旋设置的一螺纹,该棘轮件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纵向轴为中心旋转,该棘轮件与该第二组装件相结合,且该棘轮件具有一齿部与该蜗轮组件的螺纹相啮合,该旋钮装设在该蜗轮组件上且能与该蜗轮组件一同转动。使用者能通过操作该旋钮来调整关节辅助支架,而无需准备特置的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需准备特制工具,即能方便调整的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肘关节支架、膝关节支架和腕关节支架都是辅具的常见样式,这些辅具被用来支撑人类的身体,或是用于校正运动伤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所造成的人体骨骼或肌肉的畸形。常见的一种膝关节支撑架包括有一枢转机构、一上束套、一下束套;其中,该枢转机构包括有用来容置六角扳手的一六角形插槽;该上束套设计用来套置于大腿,该上束套结合在该枢转机构上且能相对该枢转机构摆动;该下束套设计用来套置在小腿,该下束套结合在该枢转机构上且能相对该枢转机构摆动,枢转地结合在该枢转机构的该上束套与该下束套之间形成一夹角,穿戴者能将该六角扳手插入该六角形插槽且转动该六角扳手,进而调整该上束套与该下束套之间所形成的该夹角。然而,现有的膝关节支撑架需要借助如六角扳手等的特制工具才能进行调整;这意味着,穿戴者随时随地都需要预先准备调整用的特制工具,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由此可知,现有膝关节支撑架的枢转机构在结构上仍有改善与进步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需要通过特制工具来调整,而需要预先准备工具所造成的使用不便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其设有相啮合的蜗轮组件与棘轮件,以及结合在蜗轮组件且能与蜗轮组件一同旋转的旋钮,让穿戴者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能调整关节辅助支架,提供一种在使用便利的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包含一纵向轴、一侧向轴、一第一组装件、一第二组装件、一蜗轮组件、一棘轮件及一旋钮,其中:所述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与侧向轴相垂直;所述第二组装件枢转地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为中心摆动;所述蜗轮组件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侧向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具有以该调整结构的侧向轴为中心螺旋设置的一螺纹;所述棘轮件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为中心转动,该棘轮件与该第二组装件相结合,且该棘轮件具有一齿部,该齿部具有沿着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设置的多个啮合齿,多个该啮合齿与该蜗轮组件的螺纹相啮合;以及所述旋钮装设在该蜗轮组件上且能与该蜗轮组件一同转动。较佳的是,所述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其中,所述蜗轮组件包括有一操作轴及一蜗轮,该操作轴能转动地穿置该第一组装件且与该调整结构的侧向轴相平行,该蜗轮套置固结在该操作轴上且能与该操作轴一同旋转。较佳的是,所述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组装件包括有一卡合块,所述棘轮件包括有套置且卡合在该卡合块上的一卡合槽。较佳的是,所述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其中,所述卡合槽与所述齿部于所述棘轮件的直径方向上相对。通过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设有相啮合的蜗轮组件与棘轮件,以及结合在蜗轮组件且能与蜗轮组件一同旋转的旋钮,让穿戴者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能调整关节辅助支架,提供一种在使用便利的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本技术的调整结构能适用于肘关节支架、膝关节支架或是腕关节支架等各种辅具,提供穿戴者便利的使用经验。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装设有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膝关节支架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放大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穿戴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穿戴操作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调整结构101纵向轴102侧向轴11第一组装件12第二组装件121卡合块122啮合部13组装轴14蜗轮组件141操作轴142蜗轮15棘轮件151齿部152卡合槽16旋钮20第一支撑组件21第一束套30耦合结构31结合臂40第二支撑组件41第二束套50侧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看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装设有本技术的调整结构10的膝关节支架包含一该调整结构10、一第一支撑组件20、一耦合结构30、一第二支撑组件40及一侧垫50,其中:该第一支撑组件20与该耦合结构30结合在该调整结构10,该第二支撑组件40与该侧垫50装设在该耦合结构30。如图2及图3所示,该调整结构10包括有一纵向轴101、一侧向轴102、一第一组装件11、一第二组装件12、一组装轴13、一蜗轮组件14、一棘轮件15及一旋钮16;其中,该调整结构10的纵向轴101与侧向轴102相垂直;该第一组装件11具有对的两端;该第二组装件12通过沿着该纵向轴101设置的该组装轴13而枢转地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11,该组装轴13穿置于该第一组装件11与该第二组装件12,使得该第一组装件11与该第二组装件12能相对地摆动。该第二组装件12具有相对的两端、一卡合块121及一啮合部122,该卡合块121与该啮合部122分别位于该第二组装件12的两端,该啮合部122包括有沿着该侧向轴102延伸的多个齿。如图2及图3所示,该蜗轮组件14能转动地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11,该蜗轮组件14能以该侧向轴102为中心而旋转且包括有以该侧向轴102为中心而螺旋设置的一螺纹。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蜗轮组件14包括有一操作轴141及一蜗轮142,该操作轴141能转动地穿置于该第一组装件11且与该侧向轴102平行,该蜗轮142套置固结在该操作轴141且能与该操作轴141一同旋转,沿着该侧向轴102而螺旋设置的所述螺纹形成于该蜗轮142。如图2及图3所示,该棘轮件15套置于该组装轴13且通过该组装轴13而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11,该棘轮件15结合在该第二组装件12且能随着该第二组装件12相对该第一组装件11摆动而以该纵向轴101为中心而转动。该棘轮件15包括有一齿部151及一卡合槽152,该齿部151具有沿着该纵向轴101而设置的多个啮合齿,该齿部151的多个啮合齿与该蜗轮组件14的螺纹相啮合;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卡合槽152与该齿部151于该棘轮件15的直径方向上相对。该卡合槽152套置卡合在该第二组装件12的卡合块121,因此,该棘轮件15能随着该第二组装件12相对该第一组装件11摆动而以该纵向轴101为中心而转动。如图2及图3所示,该旋钮16固定结合于该蜗轮组件14的操作轴141且能随着该蜗轮组件14而转动;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旋钮16枢转地结合于该操作轴141。如图1至图3所示,该第一支撑组件20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11的一端且远离该第二组装件12,该第一支撑组件20包括有一第一束套21,该第一束套21是设计用来套置于人类的大腿。如图1至图3所示,该耦合结构30装设在该第二组装件12且能够随着该第二组装件12而摆动,该耦合结构30包括有啮合于该第二组装件12的啮合部122的一结合臂31。如图1至图3所示,该第二支撑组件40装设在该结合臂31且包括有一第二束套41,该第二束套41是设计用来套置于人类的小腿。如图1至图3所示,该侧垫50装设在该耦合结构30且能随着该耦合结构30与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包含一纵向轴、一侧向轴、一第一组装件、一第二组装件、一蜗轮组件、一棘轮件及一旋钮,其中:所述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与侧向轴相垂直;所述第二组装件枢转地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为中心摆动;所述蜗轮组件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侧向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具有以该调整结构的侧向轴为中心螺旋设置的一螺纹;所述棘轮件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为中心转动,该棘轮件与该第二组装件相结合,且该棘轮件具有一齿部,该齿部具有沿着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设置的多个啮合齿,多个该啮合齿与该蜗轮组件的螺纹相啮合;以及所述旋钮装设在该蜗轮组件上且能与该蜗轮组件一同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辅助支架的调整结构包含一纵向轴、一侧向轴、一第一组装件、一第二组装件、一蜗轮组件、一棘轮件及一旋钮,其中:所述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与侧向轴相垂直;所述第二组装件枢转地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为中心摆动;所述蜗轮组件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侧向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具有以该调整结构的侧向轴为中心螺旋设置的一螺纹;所述棘轮件装设在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能以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为中心转动,该棘轮件与该第二组装件相结合,且该棘轮件具有一齿部,该齿部具有沿着该调整结构的纵向轴设置的多个啮合齿,多个该啮合齿与该蜗轮组件的螺纹相啮合;以及所述旋钮装设在该蜗轮组件上且能与该蜗轮组件一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亿莱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