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护坡,主要包括位于河口堤岸坡脚的下护脚带和位于河口堤岸坡顶的上护脚带,以及沿河口堤岸坡面铺设的连接上护脚带和下护脚带的护坡主体,在护坡主体与河口堤岸坡面之间铺设有反滤无纺土工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组合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河口堤岸坡面的底部现场浇筑下护脚带;在河口堤岸坡面的顶部现场浇筑上护脚带;在河口堤岸坡面上自河口堤岸坡脚向河口堤岸坡顶辅设反滤无纺土工布;铺设护坡主体;种植绿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联锁块作为护坡主体,并种植绿植辅助护坡,环保、成本低廉,日常维护和管理也较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江堤及河堤护坡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大都市都注重了城市区域内沿江、沿河生态环境的改造;随着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河道的防洪、排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强对河道的冲刷、水土保持、景观生态、生物连通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很多河流的防洪多采用浆砌、干砌石块或者现浇混凝土、多孔水泥板块等护坡方式,这种传统的河道边坡结构自身不具备反滤功能,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不高,河道变成了只进不出的封闭水体,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有悖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因此,如何在硬质化的河体上铺设合适的护坡结构,使其具备利于植物生长的基质及保水抗冲刷的能力,并且筛选适合在这种潮起潮落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是硬质防洪护坡进行生态修复的重点和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成本低廉的组合护坡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护坡,主要包括位于河口堤岸坡脚的下护脚带和位于河口堤岸坡顶的上护脚带,以及沿河口堤岸坡面铺设的连接上护脚带和下护脚带的护坡主体,在护坡主体与河口堤岸坡面之间铺设有反滤无纺土工布。按上述方案,所述护坡主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联锁块,联锁块整体呈工字形,联锁块的两端设有榫头,联锁块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榫槽,联锁块4的榫槽与相邻两个联锁块的榫头相适配;一个联锁块与六个相邻的联锁块相配置。按上述方案,在相邻两个联锁块之间的缝隙内种植有绿植。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组合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河口堤岸坡面的底部现场浇筑下护脚带;步骤二、在河口堤岸坡面的顶部现场浇筑上护脚带,上护脚带为细石混凝土结构;步骤三、在河口堤岸坡面上自河口堤岸坡脚向河口堤岸坡顶辅设反滤无纺土工布,反滤无纺土工布在河口堤岸坡脚处锚入下护脚带下,反滤无纺土工布在河口堤岸坡顶处锚入上护脚带下;步骤四、铺设护坡主体:在反滤无纺土工布上自河口堤岸坡脚向河口堤岸坡顶的方向逐层铺设联锁块构筑植物生境,每个联锁块被相邻的六个联锁块锁定;步骤五、种植绿植:在相邻联锁块之间的缝隙内填充种植土,并在种植土上种植绿植。按上述方案,所述联锁块整体呈工字形,联锁块的两端设有榫头,联锁块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榫槽,联锁块的榫槽与相邻两个联锁块的榫头相适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采用联锁块护坡,联锁块由普通碎石、石屑、水泥制作,造价较低,解决了投资问题;联锁块自重小,施工时无需机械,人工安装即可,施工操作简单,局部维修方便,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2、各联锁块之间设计成榫头式连接,每一个联锁块被相邻的六个联锁块锁定,施工后平整度及整体性易于控制;3、联锁块较传统的空心植草块整体受力状态稳定性好、抗水流冲击力高、水土保持效果非常好,不会出现局部下沉、塌陷情况,解决了后期管理养护问题;4、联锁块铺设方法简单,易于修理或改造时的拆装更新,适合于河道护岸的各种防护性工程;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成本低,日常维护和管理也较为简单,且维护主要集中在修复前期;当护坡上种植的绿植存活并可正常生长后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对于整个河道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及海岸景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联锁块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下护脚带;2、上护脚带;3、反滤无纺土工布;4、联锁块;5、防浪生态板块;6、河口堤岸坡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组合护坡,主要包括位于河口堤岸坡脚的下护脚带1和位于河口堤岸坡顶的上护脚带2,以及沿河口堤岸坡面5铺设的连接上护脚带1和下护脚带2的护坡主体,在护坡主体与河口堤岸坡面5之间铺设有反滤无纺土工布3。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护脚带1由混凝土现浇地梁,其为整个护坡主体的受力支座,可有效防止护坡主体整体下滑;上护脚带2位于护坡主体的顶端,主要用于挡住护坡主体顶部的泥土防止泥土向下流失,同时保护护坡主体的上端边沿。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护坡主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联锁块4,如图2所示,联锁块4整体呈工字形,联锁块4的两端设有榫头,联锁块4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榫槽,联锁块4的榫槽与相邻两个联锁块4的榫头相适配;一个联锁块4与六个相邻的联锁块4相配置实现锁定。在相邻两个联锁块4之间的缝隙内种植有绿植。一种多功能组合护坡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现场浇筑下护脚带1在河口堤岸坡面5的底部现场浇筑下护脚带1,下护脚带1是整个护坡主体的受力支座,可有效防止护坡主体整体下滑。步骤二、现场浇筑上护脚带2在河口堤岸坡面5的顶部现场浇筑上护脚带2(上护脚带2主要为细石混凝土结构),上护脚带2用于阻挡护坡主体顶部的泥土防止其向下流失,并对护坡主体的顶端边沿进行保护。步骤三、铺设反滤无纺土工布3在经过修正、夯实平整的河口堤岸坡面5上自河口堤岸坡脚向河口堤岸坡顶辅设反滤无纺土工布3,反滤无纺土工布3在河口堤岸坡脚处锚入下护脚带1下,反滤无纺土工布3在河口堤岸坡顶处锚入上护脚带2下;铺设完成后的反滤无纺土工布3需保持平直顺滑,且反滤无纺土工布3四周伸出护坡主体的边沿至少30cm。反滤无纺土工布3起到反滤和加固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和低温时土体被冻害。步骤四、铺设护坡主体1)在反滤无纺土工布3上自河口堤岸坡脚向河口堤岸坡顶的方向逐层铺设联锁块4构筑植物生境,每个联锁块4被相邻的六个联锁块4锁定,保证单个联锁块4位置准确并避免发生侧向移动,提供一个稳定、柔性和透水性的坡面保护层。联锁块4铺设时应横向安放,不得扰动反滤层,严禁架空。联锁块4依靠彼此之间榫头锚固力相连,可承受较大河流波浪的冲击,同时依靠绿植根系防止水体冲刷。步骤五、种植绿植:在相邻联锁块4之间的缝隙内填充种植土,并在种植土的表面铺盖生态过滤网后种植绿植。种植土多包括壤土、保水材料、杀虫剂、植物种子或者植物幼苗,具体根据所选择的植物品种生理特性需求配置。根据河道边坡淹水时间的长短划分为低潮位(或低水位)区域、中潮位(或中水位)区域及高潮位(或高水位)区域,并在不同潮位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植物。在低潮位区域种植草本类水生植物或耐盐性强或耐水浸时间长的植物,如虎尾草和醴肠喜湿,这两种植物抗盐耐瘠,并能在含盐量质量分数达0.45-2.8%的重盐碱地上生长;中潮位区域种植耐盐性的灌草本植物,采用沙质土壤(含沙量5~35%);而高潮位区域种植一些小乔木,高潮位区域的种植土含盐量质量分数低于0.45%土壤含盐量。此外,植物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与工地范围及水位、品种的不同特性相关,在低潮位区域直接种植生态苗袋,每个板块种植3-20株的幼苗;中高潮位区域可选择喷播或植生袋苗的方式。种植初期,为了防止被波浪冲刷,在种植土的表面铺盖生态过滤网,既可保水又防止冲刷,提高了植物的萌发率。本专利技术中,联锁块4采用了干硬性砼挤压成型工艺,简化传统砼施工工艺,从砼拌制到联锁块4成型全部机械化,避免了因人工操作不当而使联锁块4产生表面气泡、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质量问题;联锁块4较传统的空心植草块整体受力状态稳定性好、抗水流冲击力高、水土保持效果非常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护坡,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位于河口堤岸坡脚的下护脚带和位于河口堤岸坡顶的上护脚带,以及沿河口堤岸坡面铺设的连接上护脚带和下护脚带的护坡主体,在护坡主体与河口堤岸坡面之间铺设有反滤无纺土工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护坡,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位于河口堤岸坡脚的下护脚带和位于河口堤岸坡顶的上护脚带,以及沿河口堤岸坡面铺设的连接上护脚带和下护脚带的护坡主体,在护坡主体与河口堤岸坡面之间铺设有反滤无纺土工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主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联锁块,联锁块整体呈工字形,联锁块的两端设有榫头,联锁块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榫槽,联锁块的榫槽与相邻两个联锁块的榫头相适配;一个联锁块与六个相邻的联锁块相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护坡,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联锁块之间的缝隙内种植有绿植。4.一种组合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河口堤岸坡面的底部现场浇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轶,黄菊华,张婷婷,赵海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