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767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秸秆初粉碎后,添加尿素、磷酸铵、硫酸钾及活化后的复合菌剂,充分混合,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65%‑70%后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完毕后,发酵物料添加2%‑4%的石灰混匀,提升pH至6.0‑6.5,干燥,装袋。本申请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大量保存了物料能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扩繁生长;减少物料碳素、氮素挥发损失显著提高肥效;添加氮素、磷素、钾素化肥并经发酵转化为菌体氮、磷、钾和有机物吸附态氮、磷、钾提高肥效;实现秸秆养分全量利用,将秸秆所含养分包括二氧化碳、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全部释放在土壤中,减少好氧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大气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厌氧发酵有机肥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农业生产中,最大宗的投入品是肥料投入。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已出现大面积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食品重金属污染等严重问题。2015年以来,国家农业部已制定“1控2减3基本”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路线,即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用量、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用地膜基本回收,其核心是控制化工制品进入土壤系统,大力回收利用农业有机物料。在肥料施用上,其核心是减少化学肥料施用,加大有机肥料施用。我国农业施用有机肥有着悠久的历史,生产利用的有机肥种类繁多,主要类型有堆肥、厩肥、沤肥、秸秆还田等。目前,我国有机肥生产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以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好氧高温堆肥为例,堆肥生产中需要进行约30天的高温发酵,将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等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和矿质养分,以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避免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酸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但堆肥好氧高温发酵过程中存在3个问题,1是发酵物料温度升高至60℃-70℃,会使有机物所含能量大量损失,使堆肥产品中内含的能量减少,从而减少好氧堆肥扩繁土壤微生物的能力;2是将有机发酵物料中的碳素养分分解为二氧化碳挥发损失,造成堆肥产品中小分子水溶性含碳化合物减少,降低肥效;3是有机发酵物料中氮素养分被转化为氨气挥发损失,造成堆肥产品氮素含量降低,也会降低肥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其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秸秆物料60%-80%、5亿个有效菌/克复合菌剂0.01%、尿素5%-15%、磷酸铵5%-10%、硫酸钾5%-15%、石灰2%-4%。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秸秆初粉碎后,添加尿素、磷酸铵、硫酸钾及活化后的复合菌剂,充分混合,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65%-70%后进行厌氧发酵;步骤2:发酵完毕后,发酵物料添加2%-4%的石灰混匀,提升pH至6.0-6.5,干燥,装袋。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制备方法,发酵温度:20℃-30℃,发酵时间20-40天。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大量保存了发酵后产品的大量能量用于土壤微生物扩繁生长,避免好氧高温发酵造成的能量损失;减少发酵物料碳素、氮素挥发损失,提高产品碳素、氮素营养,显著提高肥效;添加氮素、磷素、钾素化肥并经发酵转化为菌体氮、磷、钾和有机物吸附态氮、磷、钾,减轻化肥对土壤的破坏,并提高有机肥肥效;实现秸秆养分全量利用,将秸秆所含养分包括二氧化碳、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全部释放在土壤中,减少好氧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大气排放。本专利技术利用秸秆做有机物发酵基料,调制添加氮素、磷素、钾素等化学肥料以提高物料养分,粉碎后添加内含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的复合菌剂,装入密封发酵池、发酵袋或发酵塔中厌氧发酵,待发酵物料色泽金黄、松软、pH值达到3-4时发酵完成,再加入石灰调节物料pH至6.0-6.5,避免物料有机酸危害植物根系和氮素挥发损失,烘干,装袋制成厌氧发酵有机堆肥。该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大量保存了物料能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扩繁生长;减少物料碳素、氮素挥发损失显著提高肥效;添加氮素、磷素、钾素化肥并经发酵转化为菌体氮、磷、钾和有机物吸附态氮、磷、钾提高肥效;实现秸秆养分全量利用,将秸秆所含养分包括二氧化碳、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全部释放在土壤中,减少好氧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大气排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秸秆生物肥组分配方为,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秸秆物料60%-80%、5亿个有效菌/克复合菌剂0.01%、尿素5%-15%、磷酸铵5%-10%、硫酸钾5%-15%、石灰2%-4%组成。将秸秆初粉碎为3厘米-5厘米规格,添加尿素、磷酸铵、硫酸钾及活化后的复合菌剂,充分混合,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65%-70%,装入密封发酵池、发酵袋或发酵塔中,物料充分压实,使物料厌氧发酵,环境温度高于25℃时,发酵约25天,低温时,延长发酵时间。待物料色泽金黄、松软、pH达到3-4时发酵完毕。发酵物料添加2%-4%的石灰混匀,提升pH至6.0-6.5,干燥,装袋。施用时,做基肥施用,可采取沟施或穴施方式,开沟或挖穴深度大于25厘米,肥料施入沟中或穴中,施后盖土厚度大于20厘米,避免物料后期发酵时危害植物根系。盖土后,在土层上播种或移苗定植,播种或定植后再盖土5-10厘米保护植株直立生长。实施例一:秸秆生物肥组分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秸秆物料70%、5亿个有效菌/克复合菌剂0.01%、尿素10%、磷酸铵7%、硫酸钾10%、2.99%石灰组成。将秸秆初粉碎为3厘米规格,添加尿素、磷酸铵、硫酸钾及活化后的复合菌剂,充分混合,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65%-70%,装入密封发酵池中,物料充分压实,使物料厌氧发酵,环境温度高于30℃时,发酵26天。待物料色泽金黄、松软、pH达到4时发酵完毕。发酵物料添加2%的石灰混匀,提升pH至6.5,干燥,装袋,制成含有机质40-45%、含N5%、含P2O53%、含K2O5%的厌氧发酵堆肥。施用时,做基肥施用,可采取沟施或穴施方式,开沟或挖穴深度大于25厘米,肥料施入沟中或穴中,施后盖土厚度大于20厘米,避免物料后期发酵时危害植物根系。盖土后,在土层上播种或移苗定植,播种或定植后再盖土5-10厘米保护植株直立生长。实施例二:秸秆生物肥组分配方由80%秸秆物料、5亿个有效菌/克复合菌剂0.01%、6.99%尿素、4%磷酸铵、6%硫酸钾、3%石灰组成。将秸秆初粉碎为3厘米规格,添加尿素、磷酸铵、硫酸钾及活化后的复合菌剂,充分混合,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65%-70%,装入密封发酵袋中,物料充分压实,使物料厌氧发酵,环境温度23℃,发酵30天,待物料色泽金黄、松软、pH达到时发酵完毕。发酵物料添加3%的石灰混匀,提升pH至6.0,干燥,装袋,制成含有机质45%-50%、含N3%、含P2O51.5%、含K2O3%的厌氧发酵堆肥。施用时,做基肥施用,可采取沟施或穴施方式,开沟或挖穴深度大于25厘米,肥料施入沟中或穴中,施后盖土厚度大于20厘米,避免物料后期发酵时危害植物根系。盖土后,在土层上播种或移苗定植,播种或定植后再盖土5-10厘米保护植株直立生长。实施例三:秸秆生物肥组分配方由秸秆物料60%、5亿个有效菌/克复合菌剂0.01%、15%尿素、9%磷酸铵、13.99%硫酸钾、2%石灰组成。将秸秆初粉碎为3厘米规格,添加尿素、磷酸铵、硫酸钾及活化后的复合菌剂,充分混合,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65%-70%,装入密封发酵塔中,物料充分压实,使物料厌氧发酵,环境温度28℃,发酵25天,待物料色泽金黄、松软、p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秸秆物料60%‑80%、5亿个有效菌/克复合菌剂0.01%、尿素5%‑15%、磷酸铵5%‑10%、硫酸钾5%‑15%、石灰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秸秆物料60%-80%、5亿个有效菌/克复合菌剂0.01%、尿素5%-15%、磷酸铵5%-10%、硫酸钾5%-15%、石灰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发酵有机堆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秸秆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民陈开陆蔡光泽陈韵竹杨泽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市绿丰非化学农业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