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29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的多个接线腔室,接线腔室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载流体,载流体具有载流面,所述载流面上向外延伸或向外弯折有上多个对应接线腔室并能与外接的对应外接的导线相连接的导线接条,接线腔室内设置有弹片和可供导线插入的插线孔,弹片的首端位于插线孔内,且接线腔室内还设置有能使弹片的首端离开插线孔的按钮。这样的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设计,在装配时可将载流体一步装配完成,不仅拆装便捷,还能提高量产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尤其涉及一种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是一种重要的元器件,起着紧固、连接、载流的重要作用,已经广泛运用于如电力、石油化工、自动控制、机械、船舶、铁路运输、通讯等各个行业的电器设备上。现有的多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中,通常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弹片和载流体,弹片用于夹紧插入端子壳体内的导线,以保证导线和载流体的接触和导通,接线端子整体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体装配较为简单。但是,其中的载流体多为分体式设计,这种分体式设计,虽然便于拆装,但是装配时,需要将每个载流体分别安装,装配效率极其低下。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载流体一体成型,且便于装配的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的多个接线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室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载流体,所述载流体具有载流面,所述载流面上向外延伸或向外弯折有多个对应所述接线腔室并能与对应外接的导线相连接的导线接条。为便于外接导线,优选地,所述接线腔室内设置有弹片和可供所述导线插入的插线孔,所述弹片的首端位于所述插线孔内,且所述接线腔室内还设置有能使所述弹片的首端离开所述插线孔的按钮。为了更好地将载流体固定在壳体内,防止载流体移动而导致出现夹持导线不牢的问题,优选地,所述载流体的载流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在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载流体通过安装孔与定位柱的配合而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为了实现连接件的连接,优选地,所述载流体的载流面上还开设有用以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为便于弹片的压紧和复位,优选地,所述弹片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弹片包括有端部为自由端的第一侧边、端部为固定端的第二侧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圆弧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导线接条之间形成有能夹持所述导线的弹性夹持部,以将所述导线固定于所述导线接条上。为配合按钮下压,优选地,所述弹片的第一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钮下端部相适配的按压部。为便于固定弹片,优选地,所述接线腔室内设置有固定所述弹片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将接线腔室分割成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具体地,所述弹片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二侧边的限位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接线腔室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载流体,载流体具有载流面,载流面上向外延伸或向外弯折有多个对应接线腔室并能与对应外接的导线相连接的导线接条,接线腔室内设置有弹片和可供导线插入的插线孔,弹片的首端位于插线孔内,且接线腔室内还设置有能使弹片的首端离开插线孔的按钮。这样的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设计,装配时可将载流体一步装配完成,不仅拆装便捷,还能提高量产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导线未插入时);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导线处于插线孔内);图5为图1中载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有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上的多个接线腔室2,接线腔室2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载流体3,载流体3具有载流面31,载流面31上向外延伸或向外弯折有多个对应接线腔室2并能与对应外接的导线4相连接的导线接条311;其中,壳体1内设置有6个接线腔室2。为了更好地实现载流体的固定,载流体3的载流面3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12,具体地,载流体3的载流面31上开设有6个安装孔312,壳体1的内侧壁上在安装孔31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柱251,也就是说,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6个定位柱251,其中,定位柱251设置于定位部25上,载流体3通过安装孔312与相应定位柱251的配合而固定于壳体1的内侧壁上。为了连接件的安装,本实施例中,载流体3的载流面31上还开设有用以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313。在本实施例中,接线腔室2内设置有弹片21和可供导线4插入的插线孔22,其中,弹片21的横截面呈V型,弹片21包括有端部为自由端的第一侧边211、端部为固定端的第二侧边213以及连接第一侧边211和第二侧边213的圆弧部212,弹片21的首端位于插线孔22内,且接线腔室2内还设置有能使弹片21的首端离开插线孔22的按钮23,也就是说,弹片21的第一侧边21位于插线孔22内,按钮23能使弹片21的第一侧边21离开插线孔22。为了方便按钮23的容置,本实施例中,接线腔室2内开设有容置按钮23的通槽24,为了便于弹片的固定,接线腔室2内设置有固定弹片21的定位部25,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5为弹性定位筋,定位部25位于通槽24的下方,上述定位柱251设置于定位部25上,定位部25将接线腔室2分割成第一内腔26和第二内腔27,具体地,弹片21的第一侧边211和第二侧边213分别位于第一内腔26和第二内腔27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内腔2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制第二侧边213的限位部271,弹片21的第一侧边211上设置有与按钮23下端部相适配的按压部211a,本实施例中,按压部211a为一水平面。为了方便导线的夹持,本实施例中,弹片2的第一侧边211与导线接条311之间形成有能夹持导线4的弹性夹持部(未标出),从而将导线4固定在导线接条311上,其中,该弹性夹持部位于第一内腔26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上的多个接线腔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室(2)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载流体(3),所述载流体(3)具有载流面(31),所述载流面(31)上向外延伸或向外弯折有多个对应所述接线腔室(2)并能与对应外接的导线(4)相连接的导线接条(3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上的多个接线腔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室(2)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载流体(3),所述载流体(3)具有载流面(31),所述载流面(31)上向外延伸或向外弯折有多个对应所述接线腔室(2)并能与对应外接的导线(4)相连接的导线接条(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室(2)内设置有弹片(21)和可供所述导线(4)插入的插线孔(22),所述弹片(21)的首端位于所述插线孔(22)内,且所述接线腔室(2)内还设置有能使所述弹片(21)的首端离开所述插线孔(22)的按钮(2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体(3)的载流面(31)上开设有安装孔(312),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在所述安装孔(31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柱(251),所述载流体(3)通过安装孔(312)与定位柱(251)的配合而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位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体(3)的载流面(31)上还开设有用以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313)。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高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