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26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其结构包括:壳体、大底座、固定耳、电源接口、散热板、散热器、保护胶条、电池组、导热片、防尘罩,壳体固定于大底座上方并且采用螺钉连接,壳体前方安装有固定耳并且采用焊接固定,壳体安装有电源接口并且采用螺纹固定,散热板安装于壳体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电源接口安装于电池组前方并且采用通过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器设有扇叶、永磁铁、转轴、线圈、底座,实现了改进后的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对流散热和散热硅脂片的结合能够将热量充分的带走减少电池过热带来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属于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工作电流大,产热量大,同时电池包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就会导致电池的温度上升。动力电池散热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两者之间在效率上有很大的差别。被动系统所要求的成本比较低,采取的措施也较简单。主动系统结构相对复杂一些,且需要更大的附加功率,但它的热管理更加有效。但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单纯的风冷的话散热效率低,采用水冷则维护成本高,且要考虑防水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单纯的风冷的话散热效率低,采用水冷则维护成本高,且要考虑防水措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其结构包括:壳体、大底座、固定耳、电源接口、散热板、散热器、保护胶条、电池组、导热片、防尘罩,所述壳体固定于大底座上方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壳体前方安装有固定耳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壳体安装有电源接口并且采用螺纹固定,所述散热板安装于壳体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电源接口安装于电池组前方并且采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池组安装于导热片之间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保护胶条安装于电池组两侧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防尘罩安装于壳体左右两侧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防尘罩固定于散热器右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所述散热器设有扇叶、永磁铁、转轴、线圈、底座,所述扇叶内部安装有永磁铁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扇叶中心安装有转轴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线圈固定于底座左侧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底座安装于防尘罩左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大底座安装于导热片下方并且采用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安装于防尘罩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胶条固定于壳体内部并且采用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安装于散热器之间并且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为聚合物电池体积小,充放电性能稳定容量高。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合金材料,硬度高且散热性能好不易变形。有益效果本技术散热器设有扇叶、永磁铁、转轴、线圈、底座,实现了改进后的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对流散热和散热硅脂片的结合能够将热量充分的带走减少电池过热带来的危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大底座-2、固定耳-3、电源接口-4、散热板-5、散热器-6、保护胶条-7、电池组-8、导热片-9、防尘罩-10、扇叶-601、永磁铁-602、转轴-603、线圈-604、底座-60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其结构包括:壳体1、大底座2、固定耳3、电源接口4、散热板5、散热器6、保护胶条7、电池组8、导热片9、防尘罩10,所述壳体1固定于大底座2上方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壳体1前方安装有固定耳3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壳体1安装有电源接口4并且采用螺纹固定,所述散热板5安装于壳体1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电源接口4安装于电池组8前方并且采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池组8安装于导热片9之间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保护胶条7安装于电池组8两侧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防尘罩10安装于壳体1左右两侧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防尘罩10固定于散热器6右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所述散热器6设有扇叶601、永磁铁602、转轴603、线圈604、底座605,所述扇叶601内部安装有永磁铁602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扇叶601中心安装有转轴603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线圈604固定于底座605左侧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底座605安装于防尘罩10左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所述大底座2安装于导热片9下方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电池组8安装于防尘罩10之间,所述保护胶条7固定于壳体1内部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电池组8安装于散热器6之间并且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所述电池组8为聚合物电池体积小,充放电性能稳定容量高,所述壳体1为合金材料,硬度高且散热性能好不易变形。在本技术的使用中散热器6设有扇叶601、永磁铁602、转轴603、线圈604、底座605,扇叶601和永磁铁602结合由转轴603将其与底座605隔开通过线圈604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带动扇叶601旋转,带动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改进后的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对流散热和散热硅脂片的结合能够将热量充分的带走减少电池过热带来的危害。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器6轴流风扇的叶片推动空气以与轴相同的方向流动。轴流风扇的叶轮和螺旋桨有点类似,它在工作时,绝大部分气流的流向与轴平行,换句话说就是沿轴线方向。轴流风扇当入口气流是0静压的自由空气时,其功耗最低,当运转时会随着气流反压力的上升功耗也会增加。轴流风扇通常装在电气设备的机柜上,有时也整合在电机上,由于轴流风扇结构紧凑,可以节省很多空间,同时安装方便,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单纯的风冷的话散热效率低,采用水冷则维护成本高,且要考虑防水措施,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达到改进后的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对流散热和散热硅脂片的结合能够将热量充分的带走减少电池过热带来的危害,具体如下所述:所述扇叶601内部安装有永磁铁602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扇叶601中心安装有转轴603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线圈604固定于底座605左侧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底座605安装于防尘罩10左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其结构包括:壳体(1)、大底座(2)、固定耳(3)、电源接口(4)、散热板(5)、散热器(6)、保护胶条(7)、电池组(8)、导热片(9)、防尘罩(10),所述壳体(1)固定于大底座(2)上方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壳体(1)前方安装有固定耳(3)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壳体(1)安装有电源接口(4)并且采用螺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5)安装于壳体(1)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电源接口(4)安装于电池组(8)前方并且采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池组(8)安装于导热片(9)之间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保护胶条(7)安装于电池组(8)两侧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防尘罩(10)安装于壳体(1)左右两侧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防尘罩(10)固定于散热器(6)右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所述散热器(6)设有扇叶(601)、永磁铁(602)、转轴(603)、线圈(604)、底座(605),所述扇叶(601)内部安装有永磁铁(602)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扇叶(601)中心安装有转轴(603)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线圈(604)固定于底座(605)左侧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底座(605)安装于防尘罩(10)左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其结构包括:壳体(1)、大底座(2)、固定耳(3)、电源接口(4)、散热板(5)、散热器(6)、保护胶条(7)、电池组(8)、导热片(9)、防尘罩(10),所述壳体(1)固定于大底座(2)上方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壳体(1)前方安装有固定耳(3)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壳体(1)安装有电源接口(4)并且采用螺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5)安装于壳体(1)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电源接口(4)安装于电池组(8)前方并且采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池组(8)安装于导热片(9)之间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保护胶条(7)安装于电池组(8)两侧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防尘罩(10)安装于壳体(1)左右两侧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防尘罩(10)固定于散热器(6)右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所述散热器(6)设有扇叶(601)、永磁铁(602)、转轴(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艳吴正颖刘谢查振龙陈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