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69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介质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其中包括壳体、背板、调节板和电机,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介质流通管路相通连接,所述背板和所述调节板叠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背板的表面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均设有用于调节介质流量的开口,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调节板进行转动,从而改变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之间的重合面积,进而对通入到所述壳体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控制。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通过电机精确快速地控制介质流通管道的截面积,通过调整流通管道的截面积以调整介质的流量,从而对管道内的介质流量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量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介质流量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介质流量的调节一般采用执行器控制蝶阀开度,调整介质流通通道的流通面积,从而实现通道内的介质流量控制。但现有技术使用的蝶阀和控制器比较笨重,安装不方便,且蝶阀和执行器的响应效率和控制精度较差,影响了流量调节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其中包括壳体、背板、调节板和电机,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介质流通管路相通连接,所述背板和所述调节板叠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背板的表面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均设有用于调节介质流量的开口,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调节板进行转动,从而改变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之间的重合面积,进而对通入到所述壳体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形状一致。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均为圆弧形开口。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均为圆形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所述调节板的外圆周侧面上设有能够与所述齿轮相配合的齿形,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调节板的外圆周侧面上的齿形相配合使得所述电机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调节板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所述调节板和所述背板间的开口重合面积。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的外圆周侧面上的齿形设于所述调节板的1/4外圆周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轴,所述背板、所述调节板和所述中间轴同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调节板能够绕所述中间轴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主轴上设有偏心孔,在所述电机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偏心孔能够吸入空气,从而对所述主轴进行冷却。通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通过电机精确快速地控制介质流通管道的截面积,通过调整流通管道的截面积以调整介质的流量,从而对管道内的介质流量进行精确控制。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改型背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10:上壳体、20:下壳体、30:背板、30′:改形背板、40:调节板、50:电机、60:齿轮、70:中间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改型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流量调节装置,其中包括壳体、背板30、调节板40和电机50。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介质流通管路相通连接,背板30和调节板40叠放在壳体的内部,且背板30的表面和调节板40的表面上均设有用于调节介质流量的开口,电机50能够带动调节板40进行转动,从而改变调节板40的表面上的开口和背板50的表面上的开口间的重合面积,从而对通入到壳体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控制。该流量调节装置例如可用于对发动机进气流量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壳体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通过螺栓连接。在壳体的内部设有中间轴70,背板30、调节板40和中间轴70同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调节板40能够在电机50的作用下绕中间轴70进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背板30的表面上的开口和调节板40的表面上的开口形状一致且均为圆弧形开口,如图4所示。调节板40随着电机50发生转动,调节板40和背板30会出现通道截面的变化。当调节板40和背板30的开口面积重合时,介质的流通流量最大。当流量需要减小时,电机50控制调节板40发生转动,从而使调节板40和背板30之间发生错位,形成截流,从而提升了管道的压降和调整了流量。其中,背板30和调节板40的开口形状可以设置成多种形式,应用于不同的流量的调节结构中。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改型背板30′的表面上的开口和调节板40的表面上的开口均为圆形开口,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电机5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60,调节板40的外圆周侧面上设有能够与齿轮60相配合的齿形,通过齿轮60和调节板40的外圆周侧面上的齿形相配合使得电机50转动时能够带动调节板40进行转动,从而调节调节板40和背板30间的开口重合面积。进一步地,调节板40的外圆周侧面上的齿形设于调节板40的1/4外圆周侧面上。进一步地,电机50的主轴上设有偏心孔。在电机50的转动过程中偏心孔会吸入大量的空气从而对主轴进行冷却,实现降温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流量调节装置还能够采用自动化控制,通过上位机输入介质流通流量的目标值,上位机通过对比目标值和壳体出口上通道中的传感器反馈的实时值之间的差异,控制电机50带动调节板40进行转动,改变调节板40和背板30之间的开口重合面积,从而对壳体内的介质流通的流量进行控制,实现流量自动控制的目的。通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通过电机精确快速地控制介质流通管道的截面积,通过调整流通管道的截面积以调整介质的流量,从而对管道内的介质流量进行精确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背板、调节板和电机,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介质流通管路相通连接,所述背板和所述调节板叠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背板的表面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均设有用于调节介质流量的开口,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调节板进行转动,从而改变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之间的重合面积,进而对通入到所述壳体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背板、调节板和电机,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介质流通管路相通连接,所述背板和所述调节板叠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背板的表面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均设有用于调节介质流量的开口,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调节板进行转动,从而改变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之间的重合面积,进而对通入到所述壳体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形状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均为圆弧形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和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的开口均为圆形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敬国袁彬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