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塔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66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58
一种通信塔房,包括底座、机房和通信塔,所述机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信塔与所述机房连接,所述机房设置有节能降温装置,所述节能降温装置包括:换热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内壁一侧并与所述内壁适配;热循环机构,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换热腔体、通风管路和排气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底面并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体与所述通风管路的连接处,所述换热腔体为所述换热机构与所述内壁共同围合的空腔体,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通信塔的塔顶,所述通信塔内部设置有中空管路,所述通风管路分别与所述换热腔体和所述中空管路连通,所述中空管路通过所述排气口与外界连通;以及蓄能机构,设置于所述通风管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塔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塔房,特别是一种有效利用烟囱效应和风能进行蓄能降温的节能型通信塔房。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大运营商都建设有大量通信基站,但组成通讯网络的基站电子设备仪器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而设备仪器对运行的温度和湿度都有很严格的环境要求。为满足通讯设备对温度的要求,保证基站的稳定运行,每处基站都安装有机房空调进行降温,此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设备运行环境的问题,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但空调的采购,安装,运行以及维护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空调系统的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空调的耗电量占据了基站总耗电量的一半。在节能减排成为基本国策的大环境下,通信行业作为耗电耗能大户,面临着降低基础建设及运营维护费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为了降低能耗,现有技术采用直通风方案来控制调节通讯基站机房温度。在机房内安装风机,依靠排除机房内热气来达到散热的效果。直通风方案确实能够有效地降低基站电力消耗,但散热效果很差,机房内温度一般都比室外高出5-10摄氏度,只能适用于温度不冷不热的地区,无法进行推广。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提取浅层地能调节机房温度,但该方法对安装地面的要求较高,增加了塔房安装施工的难度,无法适用于地形复杂、地质构造特殊的安装环境;或者利用烟囱效应、提高墙体散热性能等方式调节机房温度,但这些方法的散热效果有限,受季节、地理位置等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无法保证机房散热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有效利用烟囱效应和风能进行蓄能降温的节能型通信塔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塔房,包括底座、机房和通信塔,所述机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信塔与所述机房连接,其中,所述机房设置有节能降温装置,所述节能降温装置包括:换热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内壁一侧并与所述内壁适配;热循环机构,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换热腔体、通风管路和排气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底面并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体与所述通风管路的连接处,所述换热腔体为所述换热机构与所述内壁共同围合的空腔体,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通信塔的塔顶,所述通信塔内部设置有中空管路,所述通风管路分别与所述换热腔体和所述中空管路连通,所述中空管路通过所述排气口与外界连通;以及蓄能机构,设置于所述通风管路中。上述的通信塔房,其中,所述换热机构为与所述内壁结构相同的密封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换热翅片。上述的通信塔房,其中,所述通信塔为单管塔或三管塔。上述的通信塔房,其中,所述蓄能机构包括电动风机、第一微风发电机、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电动风机和第一微风发电机分别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动风机和第一微风发电机连接。上述的通信塔房,其中,所述节能降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房顶部的第二微风发电机,所述第二微风发电机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及所述控制器连接。上述的通信塔房,其中,所述节能降温装置还包括恒压输出模块,所述恒压输出模块包括整流滤波单元、自动稳压单元、恒压输出单元和电源指示单元,所述自动稳压单元分别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和所述恒压输出单元连接,所述电源指示单元与所述恒压输出单元连接,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微风发电机和/或所述第二微风发电机的电压输出模块连接,所述恒压输出单元与所述蓄电池连接。上述的单管通信塔房,其中,所述第一微风发电机和/或所述第二微风发电机为永磁直驱的一体化涡轮电机。上述的单管通信塔房,其中,所述通信塔为单管塔,所述通风管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机房的顶部并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所述单管塔的塔身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上设置有套管,所述通风管路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套管内,所述通风管路通过所述中空管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单管塔的塔身距离地面2-2.5米的位置处。上述的单管通信塔房,其中,所述通信塔为三管塔,所述三管塔安装在所述机房顶部,所述三管塔包括呈三角形互相连接的三个塔杆,每个塔杆包括顺序连接的多个塔体,每个塔体均为中空杆,所述底座包括多个支架,所述支架为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与所述塔体的中空杆共同组成所述通风管路,所述中空管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塔杆的连接处,所述排气口位于每个所述塔杆的顶部,所述通风管路通过所述排气口与外界连通。上述的通信塔房,其中,所述节能降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房顶部的散热烟囱,所述散热烟囱内安装有所述蓄能机构,所述散热烟囱的底部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所述散热烟囱的顶部设置有散热排气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换热机构和机房进行热交换,然后热空气通过通风管路进入单管塔的中空管路内,向上从塔顶的排气口排出,空气不进入机房内部不会对设备造成影响,利用“烟囱效应”产生的热空气流可将机房内部的热量源源不断地排出,从而不断降低机房内部的温度。在通风管路风速较大且机房室内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通过控制器打开微风发电机,利用通风管路内风流产生的压力驱动微风发电机叶片转动产生电能,利用日常微风即可发电,全球任何地区都可使用,风能利用率高,可以实现24小时365天不停机,电能可存贮独立的蓄电池组内;采用一体化结构的涡轮电机,永磁直驱,简洁高效,可保证至少20年无故障;类型全面,包括小型机(600W-10Kw),中型机(50-300Kw)和大型机(1Mw)以上;蓄能机构近地面,屋顶即可安装使用,大型机同比3叶片普通风机,发电效率高出60%;采用智能型控制器,实现无人职守,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且通风管路内风速较低时,可利用蓄电池的电能驱动风机工作,加速通风管道内出风的风速,促进机房室内降温。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安装方便,运营维护方便,能源消耗低且充分利用了热交换过程中气流产生的能量,有效降低了安装、使用及运营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通信塔房结构示意图(单管通信塔房);图2为图1的塔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通信塔房结构示意图(塔房一体单管塔);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通信塔房结构示意图(塔房一体三管塔);图5为图4的三管塔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4的塔顶出风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机房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机房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蓄能机构框图;图10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恒压输出模块框图;图11为图10的电路图。其中,附图标记1底座2机房3通信塔31通风孔32塔杆33塔体34法兰35横梁36加强梁4节能降温装置41换热机构411换热翅片42热循环机构421进风口422出风口423换热腔体424通风管路425排气口43蓄能机构431第一微风发电机432蓄电池433电动风机434控制器44第二微风发电机45恒压输出模块451整流滤波单元452自动稳压单元453恒压输出单元454电源指示单元46散热烟囱5防雨帽6避雷针7避雷针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通信塔房结构示意图(单管通信塔房)。本专利技术的通信塔房,包括底座1、机房2和通信塔3,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塔房,包括底座、机房和通信塔,所述机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信塔与所述机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设置有节能降温装置,所述节能降温装置包括:换热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内壁一侧并与所述内壁适配;热循环机构,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换热腔体、通风管路和排气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底面并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体与所述通风管路的连接处,所述换热腔体为所述换热机构与所述内壁共同围合的空腔体,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通信塔的塔顶,所述通信塔内部设置有中空管路,所述通风管路分别与所述换热腔体和所述中空管路连通,所述中空管路通过所述排气口与外界连通;以及蓄能机构,设置于所述通风管路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塔房,包括底座、机房和通信塔,所述机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信塔与所述机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设置有节能降温装置,所述节能降温装置包括:换热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内壁一侧并与所述内壁适配;热循环机构,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换热腔体、通风管路和排气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底面并与所述换热腔体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体与所述通风管路的连接处,所述换热腔体为所述换热机构与所述内壁共同围合的空腔体,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通信塔的塔顶,所述通信塔内部设置有中空管路,所述通风管路分别与所述换热腔体和所述中空管路连通,所述中空管路通过所述排气口与外界连通;以及蓄能机构,设置于所述通风管路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为与所述内壁结构相同的密封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换热翅片。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塔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塔为单管塔或三管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塔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机构包括电动风机、第一微风发电机、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电动风机和第一微风发电机分别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动风机和第一微风发电机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塔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降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房顶部的第二微风发电机,所述第二微风发电机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及所述控制器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塔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降温装置还包括恒压输出模块,所述恒压输出模块包括整流滤波单元、自动稳压单元、恒压输出单元和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瑞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科航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