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泽方专利>正文

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6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包括二链条及设置在该链条上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 该拉链头前侧设有叠置的上、下导槽,该上、下导槽朝向该拉链头二侧分别设有一上侧缺口和下侧缺口,该上侧缺口的开口顶侧与该下侧缺口的开口底侧分别设有一钩部,该上、下导槽延伸至该拉链头后侧结合为一导槽; 该二链条分别设置于二衔接部边侧,该二链条的中段各向一侧延伸有一凸部,该二链条的另侧则分别反向延伸至少一列钩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拉链,尤指一种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习见的拉链,其链条是于二衔接布条的一边缘设有多数相对凸伸的嵌齿,而拉链头则可于其中一衔接布条的嵌齿上滑移,使用时,将各衔接布条结合于预设遮覆体欲接合的部位,并经由拉链头的导引与迫合,可将各嵌齿相互间隔、交错嵌合,使二衔接布条得以结合,并使二衔接布条连结的遮覆体得以结合;反之,逆向滑移该拉链头,则可使各嵌合的嵌齿相互松脱,以达到开启的功效。然而,上述传统习见的拉链结构,由于各嵌齿的嵌合动作需要及制造上的限制,致使无法完全保持密合,而于相互嵌合时仍于其间留有许多缝隙,故而会有渗水、透气的情形产生,在实际应用(如雨衣、风衣)时,会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再者,传统习见的拉链,由于各嵌齿于衔接布条边缘成型时,具有一定的技术障碍,且对应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形状、材料等设计,生产时亦需考虑制造程序及耐用性,导致其整体的开发及生产材料成本难以降低,其产品不符合经济效益,也很难具有市场竞争力。(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不但具有一般拉链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具有气密、防渗水的功效,且其还可依实际成本及结合强度的需求而增减钩齿并列的数目,藉由简单变化而可满足兼具经济效益与品质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包括二链条及设置在该链条上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拉链头前侧设有叠置的上、下导槽,该上、下导槽朝向该拉链头二侧分别设有一上侧缺口和下侧缺口,该上侧缺口的开口顶侧与该下侧缺口的开口底侧分别设有一钩部,该上、下导槽延伸至该拉链头后侧结合为一导槽;该二链条分别设置于二衔接部边侧,该二链条的中段各向一侧延伸有一凸部,该二链条的另侧则分别反向延伸至少一列钩齿。以上述构件的组合,使该二链条分别由拉链头的上、下导槽伸入并使钩齿交错相对,利用各凸部抵持于拉链头的钩部,使二链条被顺畅地导引滑移,当二链条滑移至拉链头后侧,则形成上下限缩,使二链条的钩齿相互啮合,以形成一具气密、防水功效的结合状态;当拉链头逆向滑移时,则使二相互结合的链条松脱分离。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拉链头的顶侧设有一枢接座,该枢接座内枢设有一拉片,以便于带动拉链头滑移。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链条的一端部设有一插嵌端,而该另一链条的一端部则相对设有一夹座,该夹座上设有一插槽,该插嵌端插入结合于该插槽。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拉链头后侧的导槽内部上、下侧分别设有适当突出的抵顶部。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链条的一端部是相互结合固定。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导槽延伸至该拉链头后侧的导槽,其上下高度较前侧的上、下导槽窄,使拉链头滑移时挤压链条,使链条的钩齿相互紧密啮合。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具有结构简易、成本低廉、气密、防水等功效。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且佐以附图作详细的说明,应当能对于本技术的各项功能、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拉链头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拉链头的另侧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处(前侧)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处(后侧)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拉链头组合链条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拉链条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拉链头组合链条的另一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包含一拉链头1及二链条2、3,由图1、2并参照图3、图4的拉链头前、后侧剖视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本技术的拉链头1是呈前大后小状(亦可制成上下表面成平整状的拉链头1),该拉链头1前侧设有叠置的上导槽11、下导槽12,该上、下导槽11、12并分别向拉链头1二侧设有一上侧缺口111和下侧缺口121,而该上侧缺口111的开口顶侧与下侧缺口121的开口底侧则分别设有一钩部112、122,上述上、下导槽11、12延伸至拉链头1后侧时,是结合为一导槽14,该导槽14近拉链头1缘边的内部上、下侧设有适当突出的抵顶部123、113,又拉链头1的顶侧表面上设有枢接座13,该枢接座13内设有一拉片131,藉由拉动该拉片131可有效而简易的驱动拉链头1滑移。请参阅图5、图6所示,本技术拉链头组合链条的动作示意图及链条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阅图3、图4所示,可知链条2、3是分别成型于二衔接部23、33边侧,该链条2、3的中段向一侧延伸有一凸部22、32,链条2、3的另侧则反向延伸至少一钩齿21、31,上述链条2的一端部并设有一小段没有设置钩齿21的插嵌端24,而链条3的一端部则相对设有一夹座34,以供链条3一端没有设置钩齿31的平面端35伸入固定,该夹座34中另设有一插槽341,以供容置上述的插嵌端24插入嵌合。上述插嵌端24、夹座34亦可不用制造,而是将链条2、3的一端部制成相互结合固定而不松脱状。请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拉链头组合链条的完整示意图,由该图所示,使用时,将拉链头1延链条3滑移至夹座34旁,以链条2的插嵌端24贯穿拉链头1的上导槽11并嵌入夹座34的插槽341内,后拉动拉片131,使拉链头1远离夹座34滑移,藉由该凸部22、32抵持于拉链头1的钩部112、122,可使链条2、3顺畅地被导引进入拉链头1的上、下导槽11、12内,至拉链头1后侧形成上、下限缩,并经由抵顶部113、123分别抵顶于链条2、3(状似人体指部的上下捏压动作),可使链条2的钩齿21与链条3的钩齿31相互紧密啮合(因链条可采用一般夹链带的塑料材料可供适当变形),以形成一具气密、防水的结合状态;而当拉链头1逆向滑移时,则可使二相互结合的链条2、3松脱分离。另外上述的抵顶部113、123亦可不设(请同时参阅图1所示),只要将导槽14近抵顶部113、123处上下高度设计成比上、下导槽11、12窄,如此拉链头1滑移时即能挤压链条2、3,使其钩齿21、31相互紧密啮合。权利要求1.一种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包括二链条及设置在该链条上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拉链头前侧设有叠置的上、下导槽,该上、下导槽朝向该拉链头二侧分别设有一上侧缺口和下侧缺口,该上侧缺口的开口顶侧与该下侧缺口的开口底侧分别设有一钩部,该上、下导槽延伸至该拉链头后侧结合为一导槽;该二链条分别设置于二衔接部边侧,该二链条的中段各向一侧延伸有一凸部,该二链条的另侧则分别反向延伸至少一列钩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拉链头的顶侧设有一枢接座,该枢接座内枢设有一拉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链条的一端部设有一插嵌端,而该另一链条的一端部则相应设有一夹座,该夹座上设有一插槽,该插嵌端插入结合于该插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拉链头后侧的导槽内部上、下侧分别设有突出的抵顶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链条的一端部是相互结合固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导槽延伸至该拉链头后侧的导槽,其上下高度较前侧的上、下导槽窄。专利摘要一种密合式拉链组合装置,包括二链条及设置在该链条上的拉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方
申请(专利权)人:刘泽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