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空混凝土护拦移动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57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高悬空混凝土护拦移动作业平台由车体、供液压系统和供电系统所组成。前、后臂架呈L形,前臂架的后部与后臂架的前端通过前臂轴轴接,前臂液压缸的下端轴设在后臂架的前部中端内的支撑板上,前臂液压缸的前臂液压杆的顶端与前臂架的后端通过前臂顶压轴轴接,前臂架的前端与吊杆中部连成一体。后臂架用于支撑移动前臂架至混凝土护拦外侧的范围内;转盘用于支撑和调整后臂架的方向;车体用于支撑和运行转盘、前臂架和后臂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对高悬空混凝土护拦外侧和高空进行移动式作业,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作业成本低,安全,方便和作业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悬空混凝土护拦移动作业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高悬空混凝土护拦移动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立交桥或其它山区桥面系施工中,对混凝土护栏模板的安装、拆卸施工、预埋件安装及维修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护栏凸设在公路主体边外,操作工人需要在混凝土护栏外侧进行高悬空作业:必要时,操作工人还需在混凝土护栏下端内的公路主体构件上进行高悬空作业。目前传统的作业方式是根据《公路工程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高空作业必须搭设脚手架式人工作业平台或作业爬梯,脚手架式人工作业平台或作业爬梯均以地面为基础,且为固定式的,无法移动,作业面大亦导至搭建作业平台大,不但搭建费时费力,占用材料多,施工成本大;而且需占道断路施工,对交通影响较大。尤其是,桥梁一般跨越道路、涉沟、涉水,且部分桥梁净空高、长度大,很难实现作业平台搭设及适时移动,操作困难,作业危险性高,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高悬空混凝土护拦移动作业平台,能有效对高悬空混凝土护拦外侧和高空进行移动式作业,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作业成本低,安全,方便和作业效率高的优点。为此,本专利技术由车体、供液压系统和供电系统所组成,其中:前臂架,用于支撑作业平台至混凝土护拦外侧和混凝土护拦外侧下端的范围内。前臂架呈L形。前臂架的后部与后臂架的前端通过前臂轴轴接。前臂液压缸的下端轴设在后臂架的前部中端内的支撑板上。前臂液压缸的前臂液压杆的顶端与前臂架的后端通过前臂顶压轴轴接。前臂架的前端与吊杆中部连成一体。吊杆的两端设有凹槽,作业平台的两端上部通过钢丝绳分别吊设在吊杆两端的凹槽内。后臂架,用于支撑移动前臂架至混凝土护拦外侧的范围内。后臂架呈L形。后臂架的前端与前臂架的后部通过前臂轴轴接。后臂架的后端通过支点轴与转盘一侧边上的支点轴座轴接。后臂液压缸的下端通过顶点轴轴设在转盘另一侧边上的顶点轴座上。后臂液压缸的后臂液压杆的顶端与后臂架的中部通过后臂顶压轴轴接。转盘,用于支撑和调整后臂架的方向。车箱上端面的中部固定有转盘底座,转盘底座的上部侧边设有凸沿边。转盘的外侧边下部向内凹进形成凹沿边。凹沿边卡设在凸沿边上,对应的凸沿边和凹沿边上设有滚珠轴槽。滚珠轴槽内呈间隔距离设有滚珠。转盘的外侧边上设有贯通的定位孔,与定位孔下端对应的转盘底座边上设有数个通孔。定位栓的下端穿过定位孔位于通孔中定位转盘于转盘底座上。车体,用于支撑和运行转盘、前臂架和后臂架。车体下端设有车轮,车体上设有液压系统或供电系统。所述的呈L形的前臂架的前部向车体内向弯进。所述的所述的呈L形的后臂架的前部向下弯进。所述的前臂架是由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两个呈L形的钢板及呈间隔距离固定在两钢板之间的加强板所构成的架体,前臂架的宽度为35~40cm。所述的后臂架是由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两个呈L形的钢板及呈间隔距离固定在两钢板之间的加强板所构成的架体,后臂架的宽度为41~45cm。所述的作业平台的两端上部的钢丝绳上能设有收放绳器。所述的前臂轴至前臂顶压轴的前臂架长度与前臂轴至吊杆的前臂架长度比为1∶5~6。所述的前、后臂液压缸能用电动液压缸替代。所述的作业平台为四边设护拦的作业平台。所述的定位栓呈T字型。上述结构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对高悬空混凝土护拦外侧和高空进行移动式作业,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作业成本低,安全,方便和作业效率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能将作业平台方便、安全地、迅速地送至高悬空混凝土护拦外侧、外侧悬空下端及高空处进行作业,替代搭设脚手架式人工作业平台或作业爬梯的作业方式,节省了材料和人工作业成本,移动方便,不会对交通产生影响,施工和社会效率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作业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悬空混凝土护拦移动作业平台,由车体12、供液压系统28和供电系统29所组成,供液压系统为前、后臂液压缸提供动力。供电系统为作业平台施工设备或为电动液压缸提供动力。其中:前臂架1,用于支撑作业平台至主路14两侧边的混凝土护拦19外侧和混凝土护拦外侧下端的范围内。前臂架呈L形。所述的前臂架是由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两个呈L形的钢板及呈间隔距离固定在两钢板之间的数块加强板所构成的架体,前臂架的宽度为35~40cm。所述的呈L形的前臂架的前部向车体内向弯进,可方便前臂架的前端伸入至混凝土护拦外侧下端。前臂架的后部与后臂架5的前端通过前臂轴2轴接。所述的前臂轴至前臂顶压轴3的前臂架长度与前臂轴至吊杆15的前臂架长度比为1∶5~6,前臂轴为支点与前臂顶压轴、吊杆形成杠杆结构。当前臂液压杆23的前端顶压前臂顶压轴带动前臂架的后端绕前臂轴移动时,可带动前臂架的前端反向大距离移动。前臂液压缸4的下端轴设在后臂架的前部中端内的支撑板30上。前臂液压缸的前臂液压杆23的顶端与前臂架的后端通过前臂顶压轴3轴接。前臂架的前端与吊杆15中部连成一体。吊杆的两端设有凹槽26,以方便卡卧钢丝绳。作业平台16的两端上部通过钢丝绳18分别吊设在吊杆两端的凹槽内。所述的作业平台为四边设护拦的作业平台,以保证人员施工安全。所述的作业平台的两端上部的钢丝绳上能设有收放绳器17,收放绳器能调整位于吊杆上钢丝绳的长度,从而调整作业平台在吊杆下端的高度。收放绳器为己有设备。后臂架5,用于支撑移动前臂架至混凝土护拦外侧的范围内。后臂架呈L形。所述的呈L形的后臂架的前部向下弯进。所述的后臂架是由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两个呈L形的钢板31及呈间隔距离固定在两钢板之间的数块加强板24所构成的架体,后臂架的宽度为41~45cm。后臂架的前端与前臂架的后部通过前臂轴轴接。当后臂架的前端与前臂架的后部通过前臂轴轴接时,前臂架是位于后臂架的两钢板之间内且通过前臂轴轴接。后臂架的后端通过支点轴25与转盘一侧边上的支点轴座20轴接,支点轴座为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两个,后臂架的后端位于两支点轴座之间且通过支点轴与支点轴座轴接。后臂液压缸7的下端通过顶点轴9轴设在转盘另一侧边上的顶点轴座8上。后臂液压缸的后臂液压杆27的顶端与后臂架的中部通过后臂顶压轴6轴接。支点轴座与顶点轴座形成三点支撑后臂架的后端,支撑稳固。转盘10,用于支撑和调整后臂架的方向。车箱上端面11的中部固定有转盘底座36,转盘底座的上部侧边设有凸沿边35。转盘的外侧边下部向内凹进形成凹沿边33。凹沿边卡设在凸沿边上,对应的凸沿边和凹沿边上设有滚珠轴槽32。滚珠轴槽内呈间隔距离设有滚珠34,凸沿边上、下面上的滚珠轴槽为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二道。转盘底座和转盘呈圆盘形,滚珠轴槽呈圆环形。转盘可卡设在转盘底座上且围绕其方便地转边。转盘的外侧边上设有贯通的定位孔22,与定位孔下端对应的转盘底座边上设有数个通孔。定位栓21的下端穿过定位孔位于通孔中可任意向定位转盘于转盘底座上,所述的定位栓呈T字型。车体,用于支撑和运行转盘、前臂架和后臂架。车体下端设有车轮13,以方便车体运行。车体上设有液压系统或供电系统。供液压系统为前、后臂液压缸提供动力。供电系统为作业平台施工设备或为电动液压缸提供动力。车体可由工程车改装,亦可为迁引平台车。应保证车体有足够的支撑重量,必要时车体上应有配重块,车体四周有斜支撑。所述的前、后臂液压缸能用电动液压缸替代。如图2所示,使用时,若对主路左侧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悬空混凝土护拦移动作业平台,由车体、供液压系统和供电系统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臂架,用于支撑作业平台至混凝土护拦外侧和混凝土护拦外侧下端的范围内,前臂架呈L形,前臂架的后部与后臂架的前端通过前臂轴轴接,前臂液压缸的下端轴设在后臂架的前部中端内的支撑板上,前臂液压缸的前臂液压杆的顶端与前臂架的后端通过前臂顶压轴轴接,前臂架的前端与吊杆中部连成一体,吊杆的两端设有凹槽,作业平台的两端上部通过钢丝绳分别吊设在吊杆两端的凹槽内;后臂架,用于支撑移动前臂架至混凝土护拦外侧的范围内,后臂架呈L形,后臂架的前端与前臂架的后部通过前臂轴轴接,后臂架的后端通过支点轴与转盘一侧边上的支点轴座轴接,后臂液压缸的下端通过顶点轴轴设在转盘另一侧边上的顶点轴座上,后臂液压缸的后臂液压杆的顶端与后臂架的中部通过后臂顶压轴轴接;转盘,用于支撑和调整后臂架的方向,车箱上端面的中部固定有转盘底座,转盘底座的上部侧边设有凸沿边,转盘的外侧边下部向内凹进形成凹沿边,凹沿边卡设在凸沿边上,对应的凸沿边和凹沿边上设有滚珠轴槽,滚珠轴槽内呈间隔距离设有滚珠,转盘的外侧边上设有贯通的定位孔,与定位孔下端对应的转盘底座边上设有数个通孔,定位栓的下端穿过定位孔位于通孔中定位转盘于转盘底座上;车体,用于支撑和运行转盘、前臂架和后臂架,车体下端设有车轮,车体上设有液压系统或供电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悬空混凝土护拦移动作业平台,由车体、供液压系统和供电系统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臂架,用于支撑作业平台至混凝土护拦外侧和混凝土护拦外侧下端的范围内,前臂架呈L形,前臂架的后部与后臂架的前端通过前臂轴轴接,前臂液压缸的下端轴设在后臂架的前部中端内的支撑板上,前臂液压缸的前臂液压杆的顶端与前臂架的后端通过前臂顶压轴轴接,前臂架的前端与吊杆中部连成一体,吊杆的两端设有凹槽,作业平台的两端上部通过钢丝绳分别吊设在吊杆两端的凹槽内;后臂架,用于支撑移动前臂架至混凝土护拦外侧的范围内,后臂架呈L形,后臂架的前端与前臂架的后部通过前臂轴轴接,后臂架的后端通过支点轴与转盘一侧边上的支点轴座轴接,后臂液压缸的下端通过顶点轴轴设在转盘另一侧边上的顶点轴座上,后臂液压缸的后臂液压杆的顶端与后臂架的中部通过后臂顶压轴轴接;转盘,用于支撑和调整后臂架的方向,车箱上端面的中部固定有转盘底座,转盘底座的上部侧边设有凸沿边,转盘的外侧边下部向内凹进形成凹沿边,凹沿边卡设在凸沿边上,对应的凸沿边和凹沿边上设有滚珠轴槽,滚珠轴槽内呈间隔距离设有滚珠,转盘的外侧边上设有贯通的定位孔,与定位孔下端对应的转盘底座边上设有数个通孔,定位栓的下端穿过定位孔位于通孔中定位转盘于转盘底座上;车体,用于支撑和运行转盘、前臂架和后臂架,车体下端设有车轮,车体上设有液压系统或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国刘库丁建敏刘小强申宝玉张红莉雒银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