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及其加工工艺,涉及耐磨钢球合金铸钢原料加工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比:Nb:5.6%,C:0.7%,Co:2.6%,S:0.18%,Cr:16.7%,Ba:0.68%,V:0.24%,其余为Fe;其中,Nb与C的重量比值:Nb:C=8。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耐磨钢球铸钢原料中加入铌原料,并与碳、铁原料生成相应的化合物形态,有效细化晶粒、促进时效硬化,提高了合金铸钢的强度和屈服点,提高了合金铸钢的高温抗蚀性以及抗酸能力,降低了耐磨钢球研磨物料的球径差,降低了耐磨钢球的损耗、提升了物料研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钢球合金铸钢原料加工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耐磨钢球是一种用于球磨机中的粉碎介质,用于粉碎磨机中的物料,使物料研磨的更细,以达到使用标准,主要在矿山、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硅砂厂、煤化工等领域用。在耐磨钢球对物料进行研磨过程中,摩擦和碰撞产生的力度会对耐磨钢球表层部分产生细微形变甚至撞击损坏,导致耐磨钢球的损耗加剧,钢球上的球径差变大,会导致物料研磨效率下降;若能够有效的提高钢球表层钢体的屈服力,降低耐磨钢球的球径差,则能够降低耐磨钢球的损耗、提升物料研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在耐磨钢球铸钢原料中加入铌原料,提高了合金铸钢的强度和屈服点,降低了耐磨钢球研磨物料的球径差,降低了耐磨钢球的损耗、提升了物料研磨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包括以下原料以及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比:Nb:3.6~6.4%,C:0.38~0.84%,Co:2.3~3.1%,S<0.25%,Cr:15~17%,Ba:0.56~0.77%,V:0.12~0.35%,其余为Fe;其中,Nb与C的重量比值:Nb:C>6.5。其中,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比:Nb:5.6%,C:0.7%,Co:2.6%,S:0.18%,Cr:16.7%,Ba:0.68%,V:0.24%,其余为Fe;其中,Nb与C的重量比值:Nb:C=8。其中,由Nb、Fe和相应元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形态包括:。其中,由Nb、C和相应元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形态包括:NbC。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的加工工艺:第一步,将将各成分重量百分比如下:Nb:3.6~6.4%,C:0.38~0.84%,Co:2.3~3.1%,S<0.25%,Cr:15~17%,Ba:0.56~0.77%,V:0.12~0.35%,其余为Fe,原料投入转炉进行合金铁液的熔炼操作;第二步,将第一步熔炼的合金铁液注入到钢水包中,通过回转塔将钢水包中的合金铁液注入中间罐,并转注入振动结晶器内;第三步,待振动结晶器内的合金铁液冷却结晶,当合金铸钢的表面温度降低至300~400℃,传输至水冷传送带上进行喷水水冷淬火操作;第四步,将完成第三步的合金铸钢输送至电炉内进行回炉加热操作,加热温度为900~1100℃,加热结束将合金铸钢输送至无尘冷却装置内进行空气冷却。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耐磨钢球铸钢原料中加入铌原料,并与碳、铁原料生成相应的化合物形态,有效细化晶粒、促进时效硬化,提高了合金铸钢的强度和屈服点,提高了合金铸钢的的高温抗蚀性以及抗酸能力,降低了耐磨钢球研磨物料的球径差,降低了耐磨钢球的损耗、提升了物料研磨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及其加工工艺,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包括以下原料以及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比:Nb:3.6~6.4%,C:0.38~0.84%,Co:2.3~3.1%,S<0.25%,Cr:15~17%,Ba:0.56~0.77%,V:0.12~0.35%,其余为Fe;其中,Nb与C的重量比值:Nb:C>6.5。进一步的,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比:Nb:5.6%,C:0.7%,Co:2.6%,S:0.18%,Cr:16.7%,Ba:0.68%,V:0.24%,其余为Fe;其中,Nb与C的重量比值:Nb:C=8。进一步的,由Nb、Fe和相应元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形态包括:。进一步的,由Nb、C和相应元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形态包括:NbC。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的加工工艺:第一步,将将各成分重量百分比如下:Nb:3.6~6.4%,C:0.38~0.84%,Co:2.3~3.1%,S<0.25%,Cr:15~17%,Ba:0.56~0.77%,V:0.12~0.35%,其余为Fe,原料投入转炉进行合金铁液的熔炼操作;第二步,将第一步熔炼的合金铁液注入到钢水包中,通过回转塔将钢水包中的合金铁液注入中间罐,并转注入振动结晶器内;第三步,待振动结晶器内的合金铁液冷却结晶,当合金铸钢的表面温度降低至300~400℃,传输至水冷传送带上进行喷水水冷淬火操作;第四步,将完成第三步的合金铸钢输送至电炉内进行回炉加热操作,加热温度为900~1100℃,加热结束将合金铸钢输送至无尘冷却装置内进行空气冷却。具体实施例二:在铌合金铸钢工艺中,铌能生成高度分散的强固的碳化物NbC,能够有效的细化晶粒,直加热至于1100~1200℃,仍可阻止晶粒长大。铌能与Fe生成金属间化合物\*MERGEFORMAT,这种化合物在α铁中听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所以含Nb低碳钢能促进时效硬化。加铌可提高低碳钢的抗强度和屈服点,同时也可提高合金铸钢的高温抗蚀性和强度,可提高抗酸能力。具体实施例三:在相同矿料、物料情况下,针对传统的耐磨钢球在进行物料研磨时的损耗情况,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原料、工艺所生产出来的铌合金材料的耐磨钢球在进行物料研磨时的损耗情况,进行相应检测对比。表格一:传统的耐磨钢球进行物料研磨耐磨钢球规格/mm30次物料研磨操作后钢球半径最大差值/mm50次物料研磨操作后钢球半径最大差值/mm900.961.131201.051.261401.211.34表格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原料、工艺所生产出来的铌合金材料的耐磨钢球进行物料研磨耐磨钢球规格/mm30次物料研磨操作后钢球半径最大差值/mm50次物料研磨操作后钢球半径最大差值/mm900.420.531200.490.661400.580.74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发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原料、工艺所生产出来的铌合金材料的耐磨钢球进行物料研磨后的半径偏差显著小于采用传统的耐磨钢球进行物料研磨后的半径偏差。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以及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比:Nb:3.6~6.4%,C:0.38~0.84%,Co:2.3~3.1%,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以及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比:Nb:3.6~6.4%,C:0.38~0.84%,Co:2.3~3.1%,S<0.25%,Cr:15~17%,Ba:0.56~0.77%,V:0.12~0.35%,其余为Fe;其中,Nb与C的重量比值:Nb:C>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其特征在于,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比:Nb:5.6%,C:0.7%,Co:2.6%,S:0.18%,Cr:16.7%,Ba:0.68%,V:0.24%,其余为Fe;其中,Nb与C的重量比值:Nb:C=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金铸钢,其特征在于:由Nb、Fe和相应元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形态包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提升屈服点的抗腐蚀铌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才,夏庆生,夏冬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万兴耐磨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