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通道,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分别呈两列依次排布于路面下方的围护桩,围护桩的内侧设置有墙板,围护桩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路面板,路面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底板,路面板与底板间形成若干可供铺设管道或线缆的空间,且路面板与底板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件;围护桩、墙板、路面板以及底板均为预制件,墙板的内侧、路面板与路面之间以及底板的底部分别具有现浇层,围护桩以及各现浇层内分别设置有若干预埋筋,墙板、路面板以及底板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与预埋筋适配的预埋螺母。该地下管廊通道的施工效率较高,工期较短且施工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管廊通道
本技术涉及大型地下通道设施建造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管廊通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针对大型地下通道或大型地下管廊的施工过程中,常采用大规模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具体到操作中就是利用挖土设备对所需施工的场地进行大规模开挖,如果直接开挖一条通道的话,两侧边的土会塌落,因此要在两侧开挖一条具备一定角度的坡,这样才能确保两侧的土不会塌落,待通道或管廊建好之后再把土重新回填。虽然该种施工方式能够满足现阶段基本的地下通道或地下管廊等工程的施工需要,但此种方法对环境破坏严重,用工成本也非常高,施工时间也很长,给相关工程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地下管廊通道等地下设施的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并降低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管廊通道,该地下管廊通道的施工效率较高,工期较短且施工成本较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管廊通道,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分别呈两列依次排布于路面下方的围护桩,所述围护桩的轴线垂直于路面,所述围护桩的内侧设置有墙板,所述围护桩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路面板,所述路面板的下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底板,所述路面板与所述底板间形成若干可供铺设管道或线缆的空间,且所述路面板与所述底板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件;所述围护桩、所述墙板、所述路面板以及所述底板均为预制件,所述墙板的内侧、所述路面板与路面之间以及所述底板的底部分别具有现浇层,所述围护桩以及各所述现浇层内分别设置有若干预埋筋,所述墙板、所述路面板以及所述底板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预埋筋适配的预埋螺母。优选地,所述围护桩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抗拔桩,所述抗拔桩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围护桩之间通过卡扣卡接固定。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围护桩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旋喷浇筑层。优选地,所述墙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处设置有预埋防渗板条。优选地,所述墙板与所述路面板连接处设置有梁托。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预埋支柱或中部具有现浇层的预制夹心墙板。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地下管廊通道,其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预制的围护桩和墙板构成的墙桩一体的合围结构,使得施工初期无需大规模开挖土体和加固土坡,且施工完毕后无需大量回填土体,有效降低了施工作业量,缩短了工期,并使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效降低;同时,由于采用的预制墙板、路面板和底板等板件能够在施工时作为浇筑模板,施工完毕后作为承重体,从而无需另置单独的浇筑模板和承重体,大大节约了工程所需的原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围护桩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抗拔桩,所述抗拔桩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实际施工作业时,可以根据施工处地质情况判断,若存在工程抗浮需求则要先打入抗拔桩,可有效防止地下管廊通道由于地下水的原因而上浮。当然,如果施工处地质情况比较好而无需做抗浮处理的话,可直接在要施工的基坑中使用打搅拌桩等方法先进行土体的加固,之后在加固处理好的地方插入预制的围护桩等构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地下管廊通道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图1中地下管廊通道采用旋喷浇筑层填充围护桩间隙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地下管廊通道采用卡接装配围护桩并采用预制夹心墙板作为支撑件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1中地下管廊通道采用预埋支柱作为支撑件并加装预制梁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图1中墙板与辅助路面板间连接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地下管廊通道,该地下管廊通道的施工效率较高,工期较短且施工成本较低。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地下管廊通道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图1中地下管廊通道采用旋喷浇筑层填充围护桩间隙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地下管廊通道采用卡接装配围护桩并采用预制夹心墙板作为支撑件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1中地下管廊通道采用预埋支柱作为支撑件并加装预制梁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图1中墙板与辅助路面板间连接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地下管廊通道,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分别呈两列依次排布于路面21下方的围护桩11,围护桩11的轴线垂直于路面21,围护桩11的内侧设置有墙板12,围护桩11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路面板13,路面板13的下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底板14,路面板13与底板14间形成若干可供铺设管道或线缆的空间31,且路面板13与底板14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件15;围护桩11、墙板12、路面板13以及底板14均为预制件,墙板12的内侧、路面板13与路面21之间以及底板14的底部分别具有现浇层111,围护桩11以及各现浇层111内分别设置有若干预埋筋171,墙板12、路面板13以及底板14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与预埋筋171适配的预埋螺母172。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预制的围护桩11和墙板12构成的墙桩一体的合围结构,使得施工初期无需大规模开挖土体和加固土坡,且施工完毕后无需大量回填土体,有效降低了施工作业量,缩短了工期,并使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效降低;同时,由于采用的预制墙板12、路面板13和底板14等板件能够在施工时作为浇筑模板,施工完毕后作为承重体,从而无需另置单独的浇筑模板和承重体,大大节约了工程所需的原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应当说明的是,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如图2中所示的,上述围护桩11可以为空心件也可以为实心件,且围护桩11的水平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及其他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任一种,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灵活选取,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地下管廊通道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预埋筋171间可以采用搭接组装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组装形式;同时,预埋筋171与预埋螺母172间采用螺纹装配,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地下管廊通道的实际施工需要均可。另外,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对于地下管廊通道内部空间利用多样化的需求,空间31内可以加装与路面板13平行设置的辅助路面板131,以将空间31分隔为多个可供铺设管线或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区域。进一步地,围护桩1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抗拔桩16,抗拔桩16位于底板14的下方。实际施工作业时,可以根据施工处地质情况判断,若存在工程抗浮需求则要先打入抗拔桩14,可有效防止地下管廊通道由于地下水的原因而上浮。当然,如果施工处地质情况比较好而无需做抗浮处理的话,可直接在要施工的基坑中使用打搅拌桩等方法先进行土体的加固,之后在加固处理好的地方插入预制的围护桩11等构件。请着重参考图3,相邻两围护桩11之间通过卡扣113卡接固定。该种卡接固定方式操作简便高效且装配强度较高,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工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下管廊通道](https://img.jigao616.com/upload/patent/2018/8/25/441353.gif)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廊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分别呈两列依次排布于路面下方的围护桩,所述围护桩的轴线垂直于路面,所述围护桩的内侧设置有墙板,所述围护桩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路面板,所述路面板的下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底板,所述路面板与所述底板间形成若干可供铺设管道或线缆的空间,且所述路面板与所述底板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件;所述围护桩、所述墙板、所述路面板以及所述底板均为预制件,所述墙板的内侧、所述路面板与路面之间以及所述底板的底部分别具有现浇层,所述围护桩以及各所述现浇层内分别设置有若干预埋筋,所述墙板、所述路面板以及所述底板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预埋筋适配的预埋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廊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分别呈两列依次排布于路面下方的围护桩,所述围护桩的轴线垂直于路面,所述围护桩的内侧设置有墙板,所述围护桩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路面板,所述路面板的下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底板,所述路面板与所述底板间形成若干可供铺设管道或线缆的空间,且所述路面板与所述底板间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件;所述围护桩、所述墙板、所述路面板以及所述底板均为预制件,所述墙板的内侧、所述路面板与路面之间以及所述底板的底部分别具有现浇层,所述围护桩以及各所述现浇层内分别设置有若干预埋筋,所述墙板、所述路面板以及所述底板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预埋筋适配的预埋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