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5380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有轨电车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包括有轨电车车站和延伸设置的综合管廓,所述有轨电车车站包括两股有轨电车的车道,所述车道内侧设置供电线网,所述两道车道中间设置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所述综合管廓一侧设置综合舱和电力舱,另一侧设置正线变电所,所述正线变电所上方设置线缆分层区,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进出变电站通道,所述进出变电站通道连接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排水、消防、通信、视频监控、应急照明的附属设施。其一体考虑沿线的供电、通信、燃气等敷设需求,维修便捷,考虑交通扩展需求,合理布置综合管廊,节约用地,杜绝积水导致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
本技术涉及有轨电车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内迅速推进,已在多地建成并投运。目前的建设和线路选线多依托已有道路走线,线路及车站布置选择路中或路侧设置。其中,供电和通信、信号系统等是在沿线布置设备较多的系统,例如正线牵引变电所、信号路侧设备等。现有做法是在双线区域的轨道中间以埋管方式,强电和弱电管线分别在线路中线下方敷设,供电电缆用外径150预埋管9孔,采用C20素混凝土包封;通信管线采用外径110的格栅管6~9孔;沿线设3500×1200×1400mm手井,与变电所联通处人孔/井净尺寸为长×宽×高:5600×1200×1400mm。目前有轨电车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工建设,需占用2个以上车道,沿线1.5kM间距设置变电所,结合车站布置设置乘客信息、广播、通信等设备,建设有轨电车结合了道路改造、道路渠化优化等内容,但有轨电车运营所需要的变电所、通信设备、充电柜等存在占地或拆迁困难、所用手井宜积水损坏设备等突出不足,未考虑有轨电车完成后后续沿线的供电、通信管线扩展的需求。就综合管廊而言,现状道路建设管廊的施工方法一般考虑顶管或开挖加维护,施工费用高,且施工时对交通影响大;另外现场管线还可能因为管位的原因发生二次搬迁,搬迁的费用巨大,搬迁涉及到多家管线单位,实施协调难度大。对有轨电车工程而言,因供电、牵引变电、通信等系统需求,沿线需要布置的设备较多;通信和供电线缆及通道需求复杂,有轨电车通车后因交通导向将导致沿线建筑、设施增加,对供电、通信有潜在扩张需求。当有轨电车和综合管廊未按照系统工程考虑,建成后,沿线的道路当通信或供电、排水、供燃气等扩容时,仍需要开挖重建,造成工程占道,成本过高,影响了交通及沿线环境。本
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节约用地、合理布置综合管廓、预留发展空间,维修便捷,避免重复建设或道路重复开挖,避免埋管并因手井积水损坏设备的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包括设置于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上的有轨电车车站和延伸设置于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的综合管廓,所述有轨电车车站包括两道有轨电车的车道,所述车道内侧设置供电线网,所述供电线网连接有轨电车向所述有轨电车供电,所述两份车道中间设置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连通所述有轨电车车站下方的综合管廓,所述综合管廓一侧设置综合舱和电力舱,所述综合舱和电力舱沿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延伸设置,所述综合舱和电力舱分别通过舱体连通道连接于充电柜或设备机柜,所述综合管廓另一侧设置正线变电所,所述正线变电所上方设置线缆分层区,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进出变电站通道,所述进出变电站通道连接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排水、消防、通信、视频监控、应急照明的附属设施。上述的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所述综合管廓的一侧设置燃气舱,所述燃气舱沿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延伸设置。上述的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所述正线变电所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廓任意一侧且与所述综合管廓构成异形截面,所述相邻的两个正线变电所间隔2Km。上述的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所述正线变电所内设置牵引变电设备、低压变电设备、开关柜、低压配电箱、整流器柜、排流柜、接地柜、交流屏、直流屏,以及通信机柜、UPS电源、电池架。上述的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所述正线变电所宽4m,长9m,高度为2.3m。上述的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所述正线变电所引出的牵引供电及低压配电线缆敷设在相邻电力舱。上述的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所述有轨电车车站设置通信设备,连接所述通信设备的通信光电缆敷设在综合舱并经过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连接到沿线所述有轨电车车站的交换机,所述通信光电缆经线缆分层区接入综合管廊综合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合有轨电车建设,一体考虑沿线的供电、通信、燃气等敷设需求,在有轨电车下方构建兼有变电设备、通信设施、牵引供电、充电柜的综合管廓系统,满足有轨电车机电设备布置和应用、维修便捷;同时考虑有轨电车沿线的随着交通发展,对通信、供电、排水、供气的扩展需求,合理布置综合管廊,同时承载有轨电车正线的供电和通信电缆。具有节约用地,优化布置,便于扩展应用和管理的优势,避免故障时管线开挖,同时杜绝原有埋管设置手井因积水导致设备损坏的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综合管廊、正线变电所、车站连接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正线变电所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实施例:参照图1、图2,本技术包括设置于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上的有轨电车车站和延伸设置于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的综合管廓,所述有轨电车车站包括两道有轨电车的车道11,所述车道11内侧设置供电线网12,所述供电线网12连接有轨电车10向所述有轨电车10供电,所述两道车道11正中间设置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9,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9置于车站末端,既不影响变电所进出线,也不影响车站景观。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9连通所述有轨电车车站下方的综合管廓,所述综合管廓一侧设置燃气舱4、综合舱6和电力舱7,所述燃气舱4、综合舱6和电力舱7沿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延伸设置,所述综合舱6和电力舱7分别通过舱体连通道5连接于充电柜或设备机柜1,所述综合管廓另一侧设置正线变电所3,所述正线变电所3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廓任意一侧且与所述综合管廓构成异形截面,所述正线变电所3宽4m,长9m,高度为2.3m。所述相邻的两个正线变电所3间隔2Km。所述正线变电所3上方设置线缆分层区2,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进出变电站通道8,所述变电站通道8为机械式步梯,置于走廊边缘,不影响设备维护和检修。所述进出变电站通道8连接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9,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排水、消防、通信、视频监控、应急照明的附属设施。参照图3,所述正线变电所内设置牵引变电设备15、低压变电设备17、开关柜16、低压配电箱13、整流器柜14、排流柜、接地柜、交流屏、直流屏18,以及通信机柜19、UPS电源20、电池架21。所述正线变电所引出的牵引供电及低压配电线缆敷设在相邻电力舱。所述有轨电车车站设置通信设备,连接所述通信设备的通信光电缆敷设在综合舱并经过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连接到沿线所述有轨电车车站的交换机,所述通信光电缆经线缆分层区接入综合管廊综合舱。所述正线变电所容纳所有正线牵引及降压设备、综合保护设备、配电设备;同时统筹放置正线弱电设备供电所需UPS系统及电池架,并设置通信机柜在正线变电所实现通信系统汇聚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上的有轨电车车站和延伸设置于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的综合管廓,所述有轨电车车站包括两道有轨电车的车道,所述车道内侧设置供电线网,所述供电线网连接有轨电车向所述有轨电车供电,所述两道车道中间设置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连通所述有轨电车车站下方的综合管廓,所述综合管廓一侧设置综合舱和电力舱,所述综合舱和电力舱沿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延伸设置,所述综合舱和电力舱分别通过舱体连通道连接于充电柜或设备机柜,所述综合管廓另一侧设置正线变电所,所述正线变电所上方设置线缆分层区,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进出变电站通道,所述进出变电站通道连接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排水、消防、通信、视频监控、应急照明的附属设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上的有轨电车车站和延伸设置于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的综合管廓,所述有轨电车车站包括两道有轨电车的车道,所述车道内侧设置供电线网,所述供电线网连接有轨电车向所述有轨电车供电,所述两道车道中间设置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连通所述有轨电车车站下方的综合管廓,所述综合管廓一侧设置综合舱和电力舱,所述综合舱和电力舱沿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延伸设置,所述综合舱和电力舱分别通过舱体连通道连接于充电柜或设备机柜,所述综合管廓另一侧设置正线变电所,所述正线变电所上方设置线缆分层区,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进出变电站通道,所述进出变电站通道连接所述进料通风兼人井、人员进出口,所述综合管廓内设置排水、消防、通信、视频监控、应急照明的附属设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有轨电车变电、供电、通信设施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廓的一侧设置燃气舱,所述燃气舱沿所述有轨电车行驶线路下方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宾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