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市政雨水管、雨污合流管、雨污混流管或者市政污水管排放水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5083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市政雨水管、雨污合流管、雨污混流管或者市政污水管排放水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市政下水管道中添加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菌液或者促进该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液、促生剂;当直接注入微生物菌液时,注液口与下水管道的排放口的距离使菌液和污水能够充分混合反应;通过管道中水体的自身流动性使菌液与污水充分混合,并且以管道内部为反应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管道中水体的自身流动性使菌液与污水充分混合,并且以管道内部为反应器,不占用河道面积,且菌液不会淤塞合流管道,细菌总量可以人工控制,反应稳定。能有效减轻放江/河水引起的河道黑臭问题,能降低放江/河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含量。

A microbial treatment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discharge quality of municipal rainwater pipes, Rainwater-Sewage confluence pipes, Rainwater-Sewage confluence pipes or municipal sewage pip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bial treatment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discharge water quality of municipal rainwater pipe, Rainwater-Sewage confluence pipe, Rainwater-Sewage confluence pipe or municipal sewage pip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dding microbial bacterial liquid for treating sewage to municipal sewer pipe or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the microbial nutrient liquid and growth promoter; When entering microbial bacterial liqui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jection port and the drainage outlet of the sewer pipe enables the bacterial liquid and sewage to mix and react sufficiently; the bacterial liquid and sewage are fully mixed through the self-fluidity of the water body in the pipe, and the inner pipe is used as the reactor. The invention fully mixes the bacterial liquid with the sewage through the self-fluidity of the water body in the pipeline, and takes the pipeline interior as the reactor, does not occupy the river area, and the bacterial liquid does not clog the confluent pipeline, and the total bacterial quantity can be artificially controlled, and the reaction is stable. I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black and odor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ischarge of river water and reduce the content of ammonia nitrogen pollutants in the discharge of river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市政雨水管、雨污合流管、雨污混流管或者市政污水管排放水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对雨水雨污合流管道中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控源为本,截污优先”、“科学诊断,重在修复”、“建管并重,强化维护”和“综合施治,协同推进”四条原则体现了控源截污工作的系统性,其中,截污是最直接,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治理措施,但是多一些已有排水口的“常流水”,截污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对一些雨水排放口、合流排放口,泵站放江口,无法采取封堵措施。这就需要在调查和诊断、摸清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放江水引起河道黑臭的主要因素是放江污水的浓度大、流量大,一旦放江水对河道水质影响极大,还会造成底泥反浑,因此减少河道外源放江水污染对改善河道水质非常有必要。现有的清通方式多采用人工方式,劳动强度大,清通效果差,不能及时有效去除晴天沉积在管道内的污染物。此外,放江水引起河道发臭,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亟需寻找到能改善放江水引起河道发臭的解决方案。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微生物污水处理工艺有:水解-好氧工艺、AB工艺、A/O工艺等,其大多是在管道内采用曝气、增加填料以及回流污泥等方式,其稳定性差,易淤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差、占用河道面积、易淤塞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向市政下水管道中添加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菌液或者促进该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液、促生剂;当直接注入微生物菌液时,注液口与下水管道的排放口的距离使菌液和污水能够充分混合反应;当注入的为营养液、促生剂时,注液口与下水管道的排放口的距离使营养液、促生剂能够在管道培养出微生物,并且使微生物与污水混合反应;通过管道中水体的自身流动性使菌液或者营养液、促生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并且以管道内部为反应器。进一步的,当直接注入微生物菌液时,起注入的菌种为兼性厌氧菌。进一步的,下水管道中还投加改变管道内氧化还原电位的氧化钙或者硫酸铝。进一步的,当直接注入微生物菌液时,注入的菌液采用岸上培养的方式,培养微生物菌液的培养器包括箱体、给水装置、给药装置、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培养装置和进出水管道,所述培养装置位于箱体内用于培养微生物,所述给水装置通过进出水管道抽取河水或者江水为给药装置供水和培养装置供水,搅拌装置位于给药装置内部起搅拌作用,给药装置将混合均匀的微生物菌液通入培养装置中,曝气装置向培养装置中通入空气。进一步的,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液通过检查井或者泵站前池投入至合流管道。进一步的,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液通过计量泵从培养装置中向外投加。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菌液的浓度,培养菌液所采用的培养器可以设置在岸上,不占用河道面积,且菌液不会淤塞合流管道,细菌总量可以人工控制,反应稳定。能有效减轻放江/河水引起的河道黑臭问题,能降低放江/河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含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实施例一首先进行细菌培养,本实施例中以兼性厌氧菌种酵母菌为例,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培养器1如图1所示,其包括箱体1-3以及设置在箱体1-3中的配电柜1-1、给水装置1-2、给药装置1-7、曝气装置1-4、搅拌装置1-8、培养装置1-5和进出水管道,所述培养装置位于箱体内用于培养微生物,给水装置1-2通过进水管道抽取河水或者江水为给药装置供水和培养装置供水,搅拌装置位于给药装置内部,当给水装置加水进入给药装置时,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给药装置将混合均匀的营养液通人培养装置中,曝气装置再向培养装置中通入空气,使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在培养装置中还设置有控温仪,用于控制水体温度。菌液培养完毕后,将其通过计量泵2与进药管道3加入至雨水/雨污合流管道5的前端,在污水排放入江/河前,将其投入雨水/雨污合流管道5中,此处为了确保菌液与合流管道的充分混合与反应,菌液投放处与雨水/雨污合流管道6需保持一段的距离,此距离可以保持在100米左右,因此可以先将微生物菌液先通入检查井或者泵站前池内容,在通入合流管道中,通过管道中水体的自身流动性使菌液与污水充分混合。微生物菌液进入管道后以管道为反应器与污水进行缺氧反应,将污水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初步降解,污水与微生物菌液反应完成后,通过雨水/雨污合流管道排放入河。此外也可以像市政管道中添加氧化钙或者硫酸铝,可以改变管道内水体中的溶解氧或者氧化还原电位,从而进一步减轻管道内水的黑臭程度,减少管道内底泥的积累。其具体处理工艺如图2所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稳定,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菌液的浓度,培养菌液所采用的培养器可以设置在岸上,不占用河道面积,且菌液不会淤塞合流管道,细菌总量可以人工控制,反应稳定。能有效减轻放江/河水引起的河道黑臭问题,能降低放江/河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含量。实施例二向市政下水管道中直接注入促进该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液或者促生剂,通过管道中水体的自身流动性使营养液或者促生剂与污水充分混合,营养液或者促生剂在管道中促生微生物生长,再利用生成的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因此注入口与排放口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保持在2km以上,使营养液、促生液和微生物在管道中有一定的反应时间,从而对污水进行分解。此外,还可以直接向管道中注入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液,其效果稳定,且添加量便于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市政雨水管、雨污合流管、雨污混流管或者市政污水管排放水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市政下水管道中添加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菌液或者促进该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液、促生剂;当直接注入微生物菌液时,注液口与下水管道的排放口的距离使菌液和污水能够充分混合反应;当注入的为营养液、促生剂时,注液口与下水管道的排放口的距离使营养液、促生剂能够在管道培养出微生物,并且使微生物与污水混合反应;通过管道中水体的自身流动性使菌液或者营养液、促生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并且以管道内部为反应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市政雨水管、雨污合流管、雨污混流管或者市政污水管排放水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市政下水管道中添加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菌液或者促进该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液、促生剂;当直接注入微生物菌液时,注液口与下水管道的排放口的距离使菌液和污水能够充分混合反应;当注入的为营养液、促生剂时,注液口与下水管道的排放口的距离使营养液、促生剂能够在管道培养出微生物,并且使微生物与污水混合反应;通过管道中水体的自身流动性使菌液或者营养液、促生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并且以管道内部为反应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市政雨水管、雨污合流管、雨污混流管或者市政污水管排放水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直接注入微生物菌液时,起注入的菌种为兼性厌氧菌。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改善市政雨水管、雨污合流管、雨污混流管或者市政污水管排放水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水管道中还投加改变管道内氧化还原电位的氧化钙或者硫酸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兵年汪正霞韦联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