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及电堆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041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及电堆运输装置,其中,电堆运输组件包括底座和两组固设于底座的支座;两组支座对称设于电堆的两侧,支座包括第一支撑面和设于第一支撑面的底端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电堆的端板的侧端面平行,用于限制端板沿横向移动,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端板。在电池的运输过程中,可有效防止电堆发生倾倒或横向移位的情况,进而避免其损坏周边管路等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及电堆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流电池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及电堆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电池的运输是将电堆直接放置于电堆运输装置上进行运输,由于在运输过程中,由其是海运时,容易发生晃动造成电堆倾倒或横向移位的情况,而电堆的倾倒或横向移位则会导致其牵扯、碰撞甚至损坏周边管路等部件。因此,如何避免电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倒或横向移位的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及电堆运输装置,在电池的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电堆发生倾倒或横向移位的情况,进而避免其损坏周边管路等部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其包括底座和两组固设于所述底座的支座;两组所述支座对称设于电堆的两侧,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支撑面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底端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电堆的端板的侧端面平行,用于限制所述端板沿横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端板。在运输过程中可通过底座对电堆进行整体固定、搬运、起吊等操作。两组支座对称设于电堆的两侧,且每个支座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其中,第一支撑面与电堆的端板的侧端面平行,两组支座的第一支撑面从端板的两侧限制该端板沿横向移动,其中,电堆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端板,横向是指与前后垂直的方向,每一组支座均通过两个端板对电堆进行限位,进而限制电堆沿横向移动;而第二支撑面设于第一支撑面的底端,其用于支撑端板,即用于从底部对电堆进行支撑。当将电堆放置于该电堆运输组件上后,第二支撑面对端板进行支撑,结合第一支撑面对端板的限位可有效防止电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倒的情况,进而避免电堆牵扯、碰撞甚至损坏周边管路等部件。可选地,所述端板的侧端面包括第一端面和设于所述第一端面底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行,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行,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端面。可选地,所述端板的侧端面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底端的第三端面,所述支座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面底部的第三支撑面,且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三端面平行。可选地,所述支座包括固设于所述底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设有所述第一支撑面的第一挡板、设有所述第二支撑面的第二挡板和设有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三挡板。可选地,所述支座还包括两个支架,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可选地,所述支座还设有筋板,所述筋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之间。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端板的侧端面均设有固定孔,二者通过螺栓固定。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固定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横梁,各所述支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固定,并围合形成方框。可选地,所述横梁和与其相邻的所述支座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方框内。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堆运输装置,其包括多层设置的如上所述的电堆运输组件。其中,对各层电堆运输组件的数量并不做限制,可以是一个、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其所获得的技术效果同上述电堆运输组件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堆运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堆运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电堆与电堆运输组件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附图1-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堆,11-端板,111-第一端面,112-第二端面,113-第三端面;2-支座,21-支撑板,211-第一挡板,212-第二挡板,213-第三挡板,22-支架,23-筋板,24-条形孔;3-横梁;4-加强板;5-竖向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堆运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堆运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电堆与电堆运输组件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和电堆运输装置,电堆运输装置包括多层设置的电堆运输组件,其中,对各层电堆运输组件的数量并不做限制,可以是一个、两个也可以是多个。该电堆运输组件包括底座和两组固设于底座的支座2。在运输过程中可通过底座对电堆1进行整体固定、搬运、起吊等操作,两组支座2对电堆1进行支撑、限位。两组支座2对称设于电堆1的两侧,且每个支座2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其中,第一支撑面与电堆1的端板11的侧端面平行,两组支座2的第一支撑面从端板11的两侧限制该端板11沿横向移动,其中,电堆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端板11,横向是指与前后垂直的方向,每一组支座2均通过两个端板11对电堆1进行限位,进而限制电堆1沿横向移动;而第二支撑面设于第一支撑面的底端,其用于支撑端板11,即用于从底部对电堆1进行支撑。当将电堆1放置于该电堆运输组件上后,第二支撑面对端板11进行支撑,结合第一支撑面对端板11的限位可有效防止电堆1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倒的情况,进而避免电堆1牵扯、碰撞甚至损坏周边管路等部件。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端板11的侧端面包括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其中,第二端面112设于第一端面111的底端并倾斜设置,相应的,支座2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一端面111平行,第二支撑面与第二端面112平行并用于支撑第二端面112,电堆1放置于该电堆运输组件后,第二端面112抵靠第二支撑面,该第二支撑面在对端板11提供竖向向上的支撑力的同时,也对其提供了一个横向向内(指朝向端板11的一侧)的力,以限制端板11的横向移动,同时,第一支撑面从侧面对第一端面111进行限位,可有效防止电堆1发生倾倒的情况,进而避免电堆1牵扯、碰撞甚至损坏周边管路等部件。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之间的夹角设为90°,如第二端面112为端板11的底面,此时,第二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的夹角为90°,该第二支撑面同样可对第二端面112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端面111通过抵靠第一支撑面防止其发生横向移动或倾倒。但将第二端面112倾斜设置,即第一端面111与第二端面112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的结构,使得第二支撑面可在对第二端面112支撑的同时也对该端板11进行横向限位,防止其沿横向发生移位,此时,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撑面可以与第一端面111抵靠,与可以与第一端面11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便于安装。在上述实施例中,端板11的侧端面还包括设于第二端面112的底端的第三端面113,支座2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支撑面底部的第三支撑面,且第三支撑面与第三端面113平行。也就是说,支座2通过三段对端板11进行支撑、限位,此时,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形成类似“Z”字型的限位支撑面,三个支撑面之间有两处弯折,可进一步防止电堆1发生倾覆的现象,限位更稳定。在上述实施例中,支座2包括固设于底座的支撑板21,该支撑板21包括设有第一支撑面的第一挡板211、设有第二支撑面的第二挡板212和设有第三支撑面的第三挡板213。即支撑板21为一个整体板状结构,可有效减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及电堆运输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两组固设于所述底座的支座(2);两组所述支座(2)对称设于电堆(1)的两侧,所述支座(2)包括第一支撑面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底端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电堆(1)的端板(11)的侧端面平行,用于限制所述端板(11)沿横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端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堆运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两组固设于所述底座的支座(2);两组所述支座(2)对称设于电堆(1)的两侧,所述支座(2)包括第一支撑面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底端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电堆(1)的端板(11)的侧端面平行,用于限制所述端板(11)沿横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端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堆运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1)的侧端面包括第一端面(111)和设于所述第一端面(111)底端的第二端面(112),所述第二端面(11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端面(111)平行,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端面(112)平行,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端面(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堆运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1)的侧端面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面(112)的底端的第三端面(113),所述支座(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面底部的第三支撑面,且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三端面(113)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堆运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包括固设于所述底座的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彦刚张臣黄绵延刘会超王建谷瑞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