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柴玲飞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金属冲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38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金属冲压设备,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左端的第一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右端的第二平台,所述机体内设有转向腔,所述转向腔右端互通设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底部互通设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左端与所述转向腔互通,所述第二滑接槽底部互通设有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三滑接槽左端与所述转向腔互通,所述转向腔底部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左的出料口,所述转向腔后端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前的带齿腔,所述带齿腔后端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底部设有位于所述出料口后端的第二容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提高了金属冲压安全性和冲压效率。

An efficient metal stamp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fficient metal stamp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first platform arranged on the left end of the body and a second platform arranged on the right end of the body.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teering cavity. The right end of the steering cavity is interchanged with a first sliding groove,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is interchanged with a second sliding groove. The left end of the second sliding groove is interoperable with the steering cavity, and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sliding groove is interoperable with the third sliding groove, the left end of the third sliding groove is interoperable with the steering cavity,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steering cavity is interoperable with an outlet opening to the lef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ar end of the steering cavity is interoperable with a belt opening to the front. The tooth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at the back end of the tooth cavity and a second cav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avity at the back end of the outlet.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metal st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金属冲压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冲压
,具体是一种高效金属冲压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金属冲压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其中传统的冲压成型过程中,需手工将材料伸入到冲压头下,然后手工取料,传统的装置不仅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效率也比较低下,此装置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金属冲压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金属冲压设备,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左端的第一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右端的第二平台,所述机体内设有转向腔,所述转向腔右端互通设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底部互通设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左端与所述转向腔互通,所述第二滑接槽底部互通设有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三滑接槽左端与所述转向腔互通,所述转向腔顶部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左的废料口,所述废料口上下对称设有第四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前后延伸,前端回转连接所述废料口前壁,后端回转连接内嵌在所述废料口后壁内的第四动力源,所述转向腔底部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左的出料口,所述转向腔后端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前的带齿腔,所述带齿腔后端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底部设有位于所述出料口后端的第二容腔,所述转向腔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回转盘,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转向腔之间回转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端伸长末端伸入所述转向腔内并与所述回转盘后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后端伸长末端穿通所述第一容腔且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外表面嵌设与所述第一容腔后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的凸块,所述回转盘顶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内槽,所述内槽底部设有开口向前且上下伸长的第四滑接槽,所述内槽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带齿腔齿合连接的第一锥状轮,所述第四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第一滑接块,所述第一滑接块前端端面上设有向前伸长并伸入所述转向腔内的矩形转轴,所述第一滑接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伸长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底部伸长末端与所述第四滑接槽底部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顶部伸长末端伸入所述内槽内并在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状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一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一滑接槽顶部内壁内嵌设有用以与所述压块动力配合连接的冲压机,所述压块底部端面上设有模具,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磁力块,所述磁力块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模具嵌接且开口向上的成形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前后壁之间所述成形槽开口上方设有左右对称的回转连接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滑接槽右端内壁内互通设有左右贯通的入料孔,所述入料孔开口处上下对称设有回转连接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滑接槽上方前后壁之间设有回转连接的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磁力块右端且用以与之动力连接的磁动块,所述第三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磁动块底部的第二滑接块,所述第二滑接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磁动块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接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右端伸长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三滑接槽右端内壁内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前后伸长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回转柱,两个所述回转柱上动力连接有传递带,右端所述第三转轴后端伸长末端伸入所述第二容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三锥状轮,所述出料口内设有位于所述传递带左端的斜向板,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弹接切换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平台上端面固接有左右交叉的板材架,所述板材架交叉中心设有回转连接的回转轴,所述第二平台顶部设有润滑涂油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接槽右端内壁内互通设有左右贯通的入料孔,所述入料孔底部内壁与所述第二滑接槽顶部内部齐平。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成形槽左右内壁体内滑接配合连接有左右双侧互称的防漏板,所述防漏板远离所述成形槽的一端动力连接有推移器,所述磁力块顶部端面内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推移器电联。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弹接切换动力机构包括滑接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容腔内的第三滑接块,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一容腔之间滑接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凸块顶压配合连接且上下伸长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底部伸长末端伸入所述第二容腔内并与所述第三滑接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腔内顶压设有位于所述第三滑接块底部的顶压弹簧,所述第三滑接块顶部端面内设有位于所述推杆前端的第三动力源,所述第三动力源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四锥状轮,所述第二容腔内回转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三动力源顶部且左右伸长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设有前后对称且用以与所述第三锥状轮和所述第四锥状轮齿合连接的第五锥状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润滑涂油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顶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左端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回转轴顶部的润滑台,所述润滑台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顶压块,所述顶压块底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凹槽外且在末端设有涂抹刷,所述凹槽内顶压设有位于所述顶压块顶部的顶压弹簧,所述凹槽顶部内壁内贯通设有油管,所述油管贯穿所述顶压块且与之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凹槽右端设有开口向上的储油槽,所述油管另一端伸进所述储油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内槽位于所述带齿腔中心线上方,此时,所述第一滑接块位于所述第四滑接槽最底部,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中心线上方,所述顶推杆最大程度伸入所述第一容腔内,此时,所述第四锥状轮与所述第五锥状轮齿合连接,所述压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接槽最顶部,所述磁力块完全位于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所述磁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接槽最右端,所述第二滑接块位于所述第三滑接槽最右端,从而便于装置的维护和修理。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进行冲压工作工作时,首先进行第一步冲压定型工作,然后将所需冲压的材料进过所述入料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回转轮、第二回转轮、第三回转轮、第四回转轮内,启动所述第四动力源回转,启动所述第三动力源保持带动所述第四锥状轮回转,最终可使所述传递带保持回转实现递送工作,此时,启动所述冲压机使所述压块下移,当所述压块与所述磁力块抵接时,所述传感器被触发同时所述模具将所述成形槽内的板材定型,然后所述冲压机带动所述压块立即恢复初始位置,由于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推移器电联,所述推移器带动所述防漏板相向移动密封所述成形槽,从而丰富了适应系列种类。当需要进行第二步移动换位工作时,启动所述第二动力源带动所述第二丝杆回转,使所述第二滑接块左移,所述第二滑接块带动所述磁动块和所述磁力块的共同体左移,当所述磁力块完全进入所述转向腔内,此时,所述矩形转轴与所述联动槽完全动力连接,此时,控制所述磁动块断电使其失去磁性,所述磁力块与所述磁动块解体,然后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源带动所述第二丝杆反向回转,使所述第二滑接块和所述磁动块右移至初始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源停止回转,从而提高了装置工作效率。当需要进行第三步转换退料时,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源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回转,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回转盘和所述凸块逆时针回转,所述回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金属冲压设备,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左端的第一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右端的第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转向腔,所述转向腔右端互通设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底部互通设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左端与所述转向腔互通,所述第二滑接槽底部互通设有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三滑接槽左端与所述转向腔互通,所述转向腔顶部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左的废料口,所述废料口上下对称设有第四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前后延伸,前端回转连接所述废料口前壁,后端回转连接内嵌在所述废料口后壁内的第四动力源,所述转向腔底部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左的出料口,所述转向腔后端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前的带齿腔,所述带齿腔后端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底部设有位于所述出料口后端的第二容腔,所述转向腔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回转盘,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转向腔之间回转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端伸长末端伸入所述转向腔内并与所述回转盘后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后端伸长末端穿通所述第一容腔且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 外表面嵌设与所述第一容腔后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的凸块,所述回转盘顶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内槽,所述内槽底部设有开口向前且上下伸长的第四滑接槽,所述内槽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带齿腔齿合连接的第一锥状轮,所述第四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第一滑接块,所述第一滑接块前端端面上设有向前伸长并伸入所述转向腔内的矩形转轴,所述第一滑接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伸长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底部伸长末端与所述第四滑接槽底部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顶部伸长末端伸入所述内槽内并在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状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一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一滑接槽顶部内壁内嵌设有用以与所述压块动力配合连接的冲压机,所述压块底部端面上设有模具,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磁力块,所述磁力块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模具嵌接且开口向上的成形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前后壁之间所述成形槽开口上方设有左右对称的回转连接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滑接槽右端内壁内互通设有左右贯通的入料孔,所述入料孔开口处上下对称设有回转连接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滑接槽上方前后壁之间设有回转连接的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磁力块右端且用以与之动力连接的磁动块,所述第三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磁动块底部的第二滑接块,所述第二滑接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磁动块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接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右端伸长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三滑接槽右端内壁内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前后伸长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回转柱,两个所述回转柱上动力连接有传递带,右端所述第三转轴后端伸长末端伸入所述第二容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三锥状轮,所述出料口内设有位于所述传递带左端的斜向板,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弹接切换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平台上端面固接有左右交叉的板材架,所述板材架交叉中心设有回转连接的回转轴,所述第二平台顶部设有润滑涂油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金属冲压设备,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左端的第一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右端的第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转向腔,所述转向腔右端互通设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底部互通设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左端与所述转向腔互通,所述第二滑接槽底部互通设有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三滑接槽左端与所述转向腔互通,所述转向腔顶部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左的废料口,所述废料口上下对称设有第四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前后延伸,前端回转连接所述废料口前壁,后端回转连接内嵌在所述废料口后壁内的第四动力源,所述转向腔底部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左的出料口,所述转向腔后端内壁内互通设有开口向前的带齿腔,所述带齿腔后端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底部设有位于所述出料口后端的第二容腔,所述转向腔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回转盘,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转向腔之间回转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端伸长末端伸入所述转向腔内并与所述回转盘后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后端伸长末端穿通所述第一容腔且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外表面嵌设与所述第一容腔后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的凸块,所述回转盘顶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内槽,所述内槽底部设有开口向前且上下伸长的第四滑接槽,所述内槽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前后伸长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带齿腔齿合连接的第一锥状轮,所述第四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第一滑接块,所述第一滑接块前端端面上设有向前伸长并伸入所述转向腔内的矩形转轴,所述第一滑接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伸长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底部伸长末端与所述第四滑接槽底部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顶部伸长末端伸入所述内槽内并在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状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一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一滑接槽顶部内壁内嵌设有用以与所述压块动力配合连接的冲压机,所述压块底部端面上设有模具,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磁力块,所述磁力块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模具嵌接且开口向上的成形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前后壁之间所述成形槽开口上方设有左右对称的回转连接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滑接槽右端内壁内互通设有左右贯通的入料孔,所述入料孔开口处上下对称设有回转连接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滑接槽上方前后壁之间设有回转连接的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磁力块右端且用以与之动力连接的磁动块,所述第三滑接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磁动块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玲飞
申请(专利权)人:柴玲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