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江鸿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404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4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凹槽、高度调节装置、控制按钮、控制面板、指示灯、缓冲支撑垫、调节旋钮、支撑底座、底座上顶盖、散热风孔、下防护外壳、上防护外壳、隔绝防护外框、眼部对整镜,缓冲支撑垫设有四个且上端装设于支撑底座下端的四端,支撑底座的上端机械连接于底座上顶盖的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设备增加了高度调节装置,在设备进行眼科治疗作业时,需要设备的调节高度从而进行患者的眼科治疗作业时,设备可快速进行调节高度,从而使其设备能够快速进行患者的治疗,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大大的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较为实用。

A new ophthalmic treat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ophthalmic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rmrest groove, a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a control button, a control panel, an indicator lamp, a cushioning support pad, an adjusting knob, a supporting base, an upper cover of the base, a cooling air hole, a lower protective shell, an upper protective shell, an insulating protective outer frame and an eye-to-whole mirror.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base is mechanically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 of the upper cover of the bas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hat by adding a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to the equi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equipment so as to carry out the patient's ophthalmic treatment oper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ophthalmic treatment, the equipment can adjust the height quickly, so that the equipment can carry out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quickly. This not only reduces the workload of the medical staff, but also greatly increases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which is more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属于眼科医疗护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眼科治疗装置是一种综合型电子学医疗仪器,具有模拟中医传统脉冲按摩原理在患眼周围恒温加热,让药液慢慢蒸发,由皮肤吸收促进药物离子的渗透。具有热敷,离子导入及脉冲电针三大功能,适应于多种眼病的治疗及眼面部保健美容等现有技术中,设备在进行眼科治疗作业时,当遇到需要设备进行高度调节时,从而进行患者的治疗时,设备无法快速进行高度的快速调节,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额外的调节作业,从而保证设备更好的适应患者,从而进行眼科治疗作业,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使其设备的实用性较低,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在进行眼科治疗作业时,当遇到需要设备进行高度调节时,从而进行患者的治疗时,设备无法快速进行高度的快速调节,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额外的调节作业,从而保证设备更好的适应患者,从而进行眼科治疗作业,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使其设备的实用性较低,较为不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凹槽、高度调节装置、控制按钮、控制面板、指示灯、缓冲支撑垫、调节旋钮、支撑底座、底座上顶盖、散热风孔、下防护外壳、上防护外壳、隔绝防护外框、眼部对整镜,所述缓冲支撑垫设有四个且上端装设于支撑底座下端的四端,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机械连接于底座上顶盖的下端,所述底座上顶盖上端的左侧装设于控制面板的下端,所述控制面板的上表面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指示灯设有三个且装设于控制面板的外表面,所述控制面板的上端螺纹连接于调节旋钮的下端,所述底座上顶盖的上端焊接于高度调节装置的下端,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上端活动连接于下防护外壳的下端,所述散热风孔设有两个且装设于下防护外壳右侧的前后两端,所述下防护外壳与上防护外壳的左端机械连接于隔绝防护外框的右端,所述眼部对整镜设有两个且右端机械连接隔绝防护外框的左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隔绝防护外框左端的下侧设有扶手凹槽,所述散热风孔右侧的下端间隙配合于底座上顶盖上端的右侧,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左侧感应凸块、左侧延伸杆、左侧传动连接机构、支撑防护外壳、双向卡锁机构、下连接限位块、右侧传动连接机构、右侧延伸杆、右侧限位横杆、右侧感应凸块、第二减震弹簧、上连接限位块、第一减震弹簧、左侧限位横杆,所述左侧感应凸块的下端焊接于左侧延伸杆的上端,所述左侧延伸杆的下端间隙配合于左侧传动连接机构左端的上侧,所述左侧感应凸块的右端焊接于左侧限位横杆的左端,所述左侧限位横杆的上端装设于第一减震弹簧的下端,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右侧的上端焊接于双向卡锁机构左端的下端,所述双向卡锁机构的上下两端焊接于上连接限位块与下连接限位块的外壁,所述双向卡锁机构右端的上侧机械连接于右侧传动连接机构左端的下端,所述右侧传动连接机构右侧的上端活动连接于右侧延伸杆的下端,所述右侧延伸杆的上端焊接于右侧感应凸块的下端,所述右侧感应凸块的左端焊接于右侧限位横杆的右端,所述右侧限位横杆的上端装设于第二减震弹簧的下端,所述下连接限位块与上连接限位块的外表面贯穿于支撑防护外壳上下两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的上端机械连接于支撑防护外壳内壁的上端,所述下连接限位块的下端焊接于底座上顶盖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下防护外壳的上端间隙配合于上防护外壳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左侧传动连接机构包括感应平衡导板、双向连接杆、支撑平衡导板、竖杆辅助轮、连接活动竖杆、右支撑凸块、固定滚轮、下支撑凸块、活动连接块、连接活动横杆、横杆辅助轮、一号连接杆、三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杆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延伸杆的下端间隙配合于感应平衡导板的上端,所述感应平衡导板前端的右侧与支撑平衡导板前端的右侧通过双向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支撑平衡导板下端的左侧活动连接于连接活动竖杆的上端,所述竖杆辅助轮设有两个且间隙配合于连接活动竖杆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活动竖杆的下端间隙配合于右支撑凸块的上端,所述右支撑凸块的右端装设于固定滚轮的左端,所述固定滚轮的下端焊接于下支撑凸块的上端,所述下支撑凸块的下端焊接于活动连接块的上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连接块下端的右侧活动连接于连接活动横杆的左端,所述横杆辅助轮设有两个且间隙配合于连接活动横杆的上下两端,所述连接活动横杆的右端活动连接于一号连接杆的下端,所述一号连接杆的上端机械连接于二号连接杆的下端,所述二号连接杆前端的中部与一号连接杆前端的中部通过三号连接杆相配合,所述二号连接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杆限位块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右侧传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双向活动杆、限位连接块、第二双向活动杆、支撑限位竖杆、辅助支撑轮、辅助连接块、四号支撑杆、二号支撑杆、一号支撑杆、三号支撑杆、压力弹簧、弹簧连接块、下压力推杆、第二双向导块、上压力推杆、连接限位滚轮、第一双向导块、第三连接支撑杆、第四连接支撑杆、第二连接支撑杆、第一连接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右侧延伸杆的下端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支撑杆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三连接支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杆前端的中部通过第四连接支撑杆与第三连接支撑杆前端的中部相配合,所述第三连接支撑杆的下端机械连接于第一双向导块的上端,所述第一双向导块的下端装设于上压力推杆的上端,所述上压力推杆的下端安装于第二双向导块的右端,所述第二双向导块的右端机械连接于下压力推杆的上端,所述下压力推杆的下端装设于弹簧连接块的上端,所述弹簧连接块的下端机械连接于压力弹簧的上端,所述下压力推杆与上压力推杆的左端活动连接于上压力推杆的右端,所述上压力推杆的左端装设于一号支撑杆的右端,所述一号支撑杆的左端机械连接于二号支撑杆的下端,所述二号支撑杆的前端中部与连接限位滚轮的前端中部通过四号支撑杆相连接,所述连接限位滚轮前端的中部通过三号支撑杆与一号支撑杆前端的中部相配合,所述二号支撑杆的上端转设于辅助连接块的下端,所述辅助连接块的上端焊接于支撑限位竖杆的下端,所述辅助支撑轮设有两个且间隙配合于支撑限位竖杆的左右两端,所述支撑限位竖杆的上端机械连接于第二双向活动杆的下端,所述第二双向活动杆的左端装设于限位连接块的右侧,所述限位连接块的下端设有第一双向活动杆。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卡锁机构包括上滚轮连接杆、上绳滚轮、连接绳、T型绳连接块、右绳连接块、下活动导块、下滚轮连接杆、下绳滚轮、一号滑轮、绳固定块、右固定限位块、左绳连接块、二号滑轮、上活动导块、左固定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杆限位块的右端焊接于T型绳连接块的左端,所述T型绳连接块的上端通过连接绳与左绳连接块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上绳滚轮的外表面与二号滑轮的外表面通过连接绳相连接,所述上绳滚轮的前端机械连接于上滚轮连接杆的下端,所述左绳连接块的下端焊接于右固定限位块的上端,所述右固定限位块的右侧间隙配合于左固定限位块的左侧,所述右固定限位块的下端活动连接于下活动导块的上端,所述下活动导块的下端焊接于下连接限位块的上端,所述左固定限位块的上端活动连接于上活动导块的下端,所述上活动导块的上端焊接于上连接限位块的下端,所述左固定限位块的下端焊接于右绳连接块的上端,所述右绳连接块的右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凹槽(1)、高度调节装置(2)、控制按钮(3)、控制面板(4)、指示灯(5)、缓冲支撑垫(6)、调节旋钮(7)、支撑底座(8)、底座上顶盖(9)、散热风孔(10)、下防护外壳(11)、上防护外壳(12)、隔绝防护外框(13)、眼部对整镜(1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撑垫(6)设有四个且上端装设于支撑底座(8)下端的四端,所述支撑底座(8)的上端机械连接于底座上顶盖(9)的下端,所述底座上顶盖(9)上端的左侧装设于控制面板(4)的下端,所述控制面板(4)的上表面设有控制按钮(3),所述指示灯(5)设有三个且装设于控制面板(4)的外表面,所述控制面板(4)的上端螺纹连接于调节旋钮(7)的下端,所述底座上顶盖(9)的上端焊接于高度调节装置(2)的下端,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的上端活动连接于下防护外壳(11)的下端,所述散热风孔(10)设有两个且装设于下防护外壳(11)右侧的前后两端,所述下防护外壳(11)与上防护外壳(12)的左端机械连接于隔绝防护外框(13)的右端,所述眼部对整镜(14)设有两个且右端机械连接隔绝防护外框(13)的左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隔绝防护外框(13)左端的下侧设有扶手凹槽(1),所述散热风孔(10)右侧的下端间隙配合于底座上顶盖(9)上端的右侧;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包括左侧感应凸块(21)、左侧延伸杆(22)、左侧传动连接机构(23)、支撑防护外壳(24)、双向卡锁机构(25)、下连接限位块(26)、右侧传动连接机构(27)、右侧延伸杆(28)、右侧限位横杆(29)、右侧感应凸块(210)、第二减震弹簧(211)、上连接限位块(212)、第一减震弹簧(213)、左侧限位横杆(214);所述左侧感应凸块(21)的下端焊接于左侧延伸杆(22)的上端,所述左侧延伸杆(22)的下端间隙配合于左侧传动连接机构(23)左端的上侧,所述左侧感应凸块(21)的右端焊接于左侧限位横杆(214)的左端,所述左侧限位横杆(214)的上端装设于第一减震弹簧(213)的下端,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3)右侧的上端焊接于双向卡锁机构(25)左端的下端,所述双向卡锁机构(25)的上下两端焊接于上连接限位块(212)与下连接限位块(26)的外壁,所述双向卡锁机构(25)右端的上侧机械连接于右侧传动连接机构(27)左端的下端,所述右侧传动连接机构(27)右侧的上端活动连接于右侧延伸杆(28)的下端,所述右侧延伸杆(28)的上端焊接于右侧感应凸块(210)的下端,所述右侧感应凸块(210)的左端焊接于右侧限位横杆(29)的右端,所述右侧限位横杆(29)的上端装设于第二减震弹簧(211)的下端,所述下连接限位块(26)与上连接限位块(212)的外表面贯穿于支撑防护外壳(24)上下两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3)与第二减震弹簧(211)的上端机械连接于支撑防护外壳(24)内壁的上端,所述下连接限位块(26)的下端焊接于底座上顶盖(9)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凹槽(1)、高度调节装置(2)、控制按钮(3)、控制面板(4)、指示灯(5)、缓冲支撑垫(6)、调节旋钮(7)、支撑底座(8)、底座上顶盖(9)、散热风孔(10)、下防护外壳(11)、上防护外壳(12)、隔绝防护外框(13)、眼部对整镜(1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撑垫(6)设有四个且上端装设于支撑底座(8)下端的四端,所述支撑底座(8)的上端机械连接于底座上顶盖(9)的下端,所述底座上顶盖(9)上端的左侧装设于控制面板(4)的下端,所述控制面板(4)的上表面设有控制按钮(3),所述指示灯(5)设有三个且装设于控制面板(4)的外表面,所述控制面板(4)的上端螺纹连接于调节旋钮(7)的下端,所述底座上顶盖(9)的上端焊接于高度调节装置(2)的下端,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的上端活动连接于下防护外壳(11)的下端,所述散热风孔(10)设有两个且装设于下防护外壳(11)右侧的前后两端,所述下防护外壳(11)与上防护外壳(12)的左端机械连接于隔绝防护外框(13)的右端,所述眼部对整镜(14)设有两个且右端机械连接隔绝防护外框(13)的左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隔绝防护外框(13)左端的下侧设有扶手凹槽(1),所述散热风孔(10)右侧的下端间隙配合于底座上顶盖(9)上端的右侧;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包括左侧感应凸块(21)、左侧延伸杆(22)、左侧传动连接机构(23)、支撑防护外壳(24)、双向卡锁机构(25)、下连接限位块(26)、右侧传动连接机构(27)、右侧延伸杆(28)、右侧限位横杆(29)、右侧感应凸块(210)、第二减震弹簧(211)、上连接限位块(212)、第一减震弹簧(213)、左侧限位横杆(214);所述左侧感应凸块(21)的下端焊接于左侧延伸杆(22)的上端,所述左侧延伸杆(22)的下端间隙配合于左侧传动连接机构(23)左端的上侧,所述左侧感应凸块(21)的右端焊接于左侧限位横杆(214)的左端,所述左侧限位横杆(214)的上端装设于第一减震弹簧(213)的下端,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3)右侧的上端焊接于双向卡锁机构(25)左端的下端,所述双向卡锁机构(25)的上下两端焊接于上连接限位块(212)与下连接限位块(26)的外壁,所述双向卡锁机构(25)右端的上侧机械连接于右侧传动连接机构(27)左端的下端,所述右侧传动连接机构(27)右侧的上端活动连接于右侧延伸杆(28)的下端,所述右侧延伸杆(28)的上端焊接于右侧感应凸块(210)的下端,所述右侧感应凸块(210)的左端焊接于右侧限位横杆(29)的右端,所述右侧限位横杆(29)的上端装设于第二减震弹簧(211)的下端,所述下连接限位块(26)与上连接限位块(212)的外表面贯穿于支撑防护外壳(24)上下两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13)与第二减震弹簧(211)的上端机械连接于支撑防护外壳(24)内壁的上端,所述下连接限位块(26)的下端焊接于底座上顶盖(9)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护外壳(11)的上端间隙配合于上防护外壳(12)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传动连接机构(23)包括感应平衡导板(231)、双向连接杆(232)、支撑平衡导板(233)、竖杆辅助轮(234)、连接活动竖杆(235)、右支撑凸块(236)、固定滚轮(237)、下支撑凸块(238)、活动连接块(239)、连接活动横杆(2310)、横杆辅助轮(2311)、一号连接杆(2312)、三号连接杆(2313)、二号连接杆(2314)、杆限位块(2315)。4.根据权利要求3或1所述的一种新型眼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延伸杆(22)的下端间隙配合于感应平衡导板(231)的上端,所述感应平衡导板(231)前端的右侧与支撑平衡导板(233)前端的右侧通过双向连接杆(232)相连接,所述支撑平衡导板(233)下端的左侧活动连接于连接活动竖杆(235)的上端,所述竖杆辅助轮(234)设有两个且间隙配合于连接活动竖杆(235)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活动竖杆(235)的下端间隙配合于右支撑凸块(236)的上端,所述右支撑凸块(236)的右端装设于固定滚轮(237)的左端,所述固定滚轮(237)的下端焊接于下支撑凸块(238)的上端,所述下支撑凸块(238)的下端焊接于活动连接块(239)的上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连接块(239)下端的右侧活动连接于连接活动横杆(2310)的左端,所述横杆辅助轮(2311)设有两个且间隙配合于连接活动横杆(2310)的上下两端,所述连接活动横杆(2310)的右端活动连接于一号连接杆(2312)的下端,所述一号连接杆(2312)的上端机械连接于二号连接杆(2314)的下端,所述二号连接杆(2314)前端的中部与一号连接杆(2312)前端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鸿
申请(专利权)人:李江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