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368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是形成有独立气泡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由应变速率0.2~1.0[1/s]下的单轴拉伸粘度求得的应变固化度(λmax)为0.1以上且小于0.5,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剪切粘度η+与拉伸时间t[s]的线性区域的斜率m满足0.7≤m≤1.0的关系,MD方向及TD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为120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小型电子设备(移动电话、照相机、游戏机、电子笔记本等)的画面具有在壳体的显示部(LTD等)上设置有显示部保护面板的结构,为了将该显示部保护面板与画面外侧的边框部分贴合,而使用粘合带。作为适合应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粘合带,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使包含热分解型发泡剂的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发泡、交联而得的、厚度为0.05~2mm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的粘合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05/0077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最近,为了小型电子设备的画面大型化和设计性的提高而存在使画面外侧的边框部分变窄的倾向,并且存在在该边框部分所使用的粘合带的带宽也变窄的倾向。但是,在使用以往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的粘合带中,例如在将带宽窄幅加工至0.7mm以下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具备可耐受掉落等冲击的充分强度、作为构成粘合带的基材的片材容易发生材料破损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情况完成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其能够实现例如即使在将粘合带宽度窄幅加工至0.7mm以下的情况下也具有可耐受掉落等冲击的充分的强度的粘合带。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可以通过应变固化度及剪切粘度分别处于特定范围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来达成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该见解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1]~[7]。[1]一种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是形成有独立气泡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由应变速度0.2~1.0[1/s]下的单轴拉伸粘度求得的应变固化度(λmax)为0.1以上且小于0.5,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剪切粘度η+与时间t[s]的线性区域的斜率m满足0.7≤m≤1.0的关系,MD方向及TD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为120μm以下。[2]根据[1]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中,ZD的平均气泡直径为80μm以下。[3]根据[1]或[2]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中,所述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的层间强度为4.3MPa以上,25%压缩强度为400~2000kPa。[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中,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的厚度为0.10mm~0.20mm。[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中,上述聚烯烃树脂具备由茂金属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6]一种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工序:通过将聚烯烃树脂及包含热分解型发泡剂的添加剂供给至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从挤出机以片状挤出,从而制造聚烯烃树脂片的工序;对聚烯烃树脂片照射电离射线而使发泡性聚烯烃树脂片以5质量%以上的交联度交联的工序;和将交联后的聚烯烃树脂片加热,使热分解型发泡剂发泡而形成微泡的工序。[7]制造[6]所述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的方法,其具有在形成微泡后在MD方向或TD方向中的的一个方向或在这两个方向进行拉伸而将微泡拉伸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其能够实现例如即使在将粘合带宽度窄幅加工至0.7mm以下的情况下也具有可耐受掉落等冲击的充分的强度的粘合带。附图说明图1为耐冲击性试验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层间强度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本专利技术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为对加工成片状的聚烯烃树脂实施交联处理及发泡处理而成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由应变速度0.2~1.0[1/s]下的单轴拉伸粘度求得的应变固化度(λmax)为0.1以上且小于0.5,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剪切粘度η+与时间t[s]的线性区域的斜率m满足0.7≤m≤1.0的关系。<独立气泡>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的独立气泡是MD及TD的平均气泡直径为120μm以下、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并且ZD的平均气泡直径为80μm以下、优选为50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的所谓“微泡”。另外,平均气泡直径的下限值并无特别限定,MD及TD的平均气泡直径例如为5μm以上,优选为20μm以上。进而,ZD的平均气泡直径例如为5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予以说明,气泡直径为在实施例栏中利用后述的测定方法测定得到的值。在本专利技术中,“气泡为独立气泡”是指:独立气泡相对于全部气泡的比例(称作独立气泡率)为70%以上、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独立气泡率可以依据JISK7138(2006)或ASTMD2856(1998)来求得。在市售的测定器中可列举干式自动密度计アキュピック1330等。独立气泡率例如按照下述的要领来测定。从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切割边长为5cm的平面正方形状且一定厚度的试验片。测定试验片的厚度,计算试验片的表观体积V1,并且测定试验片的重量W1。接着,基于下述式来计算气泡所占的表观体积V2。予以说明,构成试验片的树脂的密度为1g/cm3。气泡所占的表观体积V2=V1-W1接着,在23℃的蒸馏水中将试验片沉入距水面100mm的深度,在3分钟的时间里对试验片施加15kPa的压力。在水中解除压力后,将试验片从水中取出,除去在试验片的表面附着的水分,测定试验片的重量W2,基于下述式计算连续气泡率F1及独立气泡率F2。连续气泡率F1(%)=100×(W2-W1)/V2独立气泡率F2(%)=100-F1<交联度>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的交联度优选为5~80质量%,更优选为15~75质量%。另外,交联度进一步优选为35~70质量%。通过使交联度为5质量%以上,从而可以实现下述的应变固化度及剪切粘度。另一方面,若交联度小于5质量%,则导致应变固化度变大,拉伸粘度变小,促进发泡时的气泡生长,在以窄宽度使用时耐冲击性降低。从此种观点出发,交联度优选为上述范围内。予以说明,交联度为在实施例栏中利用后述的测定方法测定得到的值。另外,也可以通过在树脂中添加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来控制拉伸粘度。<应变固化度及剪切粘度>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由应变速度0.2~1.0[1/s]下的单轴拉伸粘度求得的应变固化度(λmax)为0.1以上且小于0.5,在时间0.1~100[s]下的剪切粘度η+与拉伸时间t[s]的线性区域的斜率m满足0.7≤m≤1.0的关系。通过使应变固化度及m为该范围,从而可以实现耐冲击性、层间强度优异且具备充分的机械强度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予以说明,拉伸粘度可以分为不依赖于应变速度而缓缓地增加的区域和依赖于应变速度而急剧地增加的区域。缓缓地增加的区域被称作线性区域,拉伸粘度等于剪切粘度的3倍。急剧地增加的现象被称作应变固化,其程度以应变固化度来表示。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的材料破损为在施加冲击时应力集中在特定部分并以此为起点发生的现象。如
技术介绍
栏记载的那样,在将粘合带宽度窄幅化至0.7mm以下的情况下,在发生掉落的冲击等情况时,粘合带的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力变大,因此材料破损的风险变高,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m如上述范围那样高,从而抑制发泡时的气泡的生长,并且通过将应变固化度抑制得如上述范围那样低,从而使气泡生长慢慢地停止,可以将气泡尺寸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是形成有独立气泡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由应变速率0.2~1.0[1/s]下的单轴拉伸粘度求得的应变固化度即λmax为0.1以上且小于0.5,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剪切粘度η+与拉伸时间t[s]的线性区域的斜率m满足0.7≤m≤1.0的关系,MD方向及TD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为120μ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1 JP 2016-0716041.一种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是形成有独立气泡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由应变速率0.2~1.0[1/s]下的单轴拉伸粘度求得的应变固化度即λmax为0.1以上且小于0.5,在发泡形成时的温度下,剪切粘度η+与拉伸时间t[s]的线性区域的斜率m满足0.7≤m≤1.0的关系,MD方向及TD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为120μ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其中,ZD的平均气泡直径为80μ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所述交联聚烯烃树脂发泡片的层间强度为4.3MPa以上,25%压缩强度为400~2000kPa。4.根据权利要求1~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麻美永井健人矢原和幸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