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18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包括第一上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第三上连接杆、第四上连接杆、第一下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第三下连接杆、第四下连接杆,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第且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第三上连接杆和第四上连接杆相互之间通过第一圆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第三下连接杆和第四下连接杆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第三下连接杆和第四下连接杆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圆柱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紧凑,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提高了学习效率,适合推广。

A multifunctional practical mathematical mod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practical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upper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upper connecting rod, a third upper connecting rod, a fourth upper connecting rod, a first lower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lower connecting rod, a third lower connecting rod, a fourth lower connecting rod, a first upper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upper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s. The first lower connecting rod, the second upper connecting rod, the third upper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ourth upper connecting rod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first cylinder. The first lower connecting rod, the second lower connecting rod, the third lower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ourth lower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third circular hole and a fourth circular hole at one e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second cylinder,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reasonab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lane and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s more vividly and intuitively, improves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
本技术属于数学教学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
技术介绍
数学教学内容,一部分学生感到难懂、难学,教师教了很多遍但还是不懂,其原因可能很多种,如关于不同形状而面积或体积相同的图形或形状相同面积或体积不同的图形进行讲解时,学生会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导致学习效率差,为了让教学模型的使用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可以把学生从纯理论解题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对图形进行了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包括第一上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第三上连接杆、第四上连接杆、第一下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第三下连接杆、第四下连接杆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第三上连接杆和第四上连接杆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相互之间通过第一圆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第三下连接杆和第四下连接杆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第三下连接杆和第四下连接杆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圆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圆柱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置于圆形凹槽内,且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与第一圆柱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第三上连接杆和第四上连接杆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部向上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长宽分别大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底部长宽1-2cm。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可在第二伸缩杆的表面固定连接一块布或一张纸。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第三上连接杆、第四上连接杆、第一下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第三下连接杆和第四下连接杆的长度一样。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最大长度和连接杆的最大长度一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合理紧凑,更形象的表达了平面图形及立体的图形。2、通过连接杆为伸缩结构和相互之间转动连接,可形成多中平面图形。3、通过连个圆柱之间设有的第一伸缩杆,可使平面成立体图形。4、通过设有的第二伸缩杆,可转动第二伸缩杆将布或纸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杆连接,可更形象的表达立体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上连接杆、2第二上连接杆、3第三上连接杆、4第四上连接杆、5第一圆柱、6第一下连接杆、7第二下连接杆、8第三下连接杆、9第四下连接杆、10第二圆柱、11圆形凹槽、12第一伸缩杆、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第一固定座、16第二固定座、17第一转轴、18第二伸缩杆、19第二转轴、20第一圆孔、21第二圆孔、22第三圆孔、23第四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包括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接杆2、第三上连接杆3、第四上连接杆4、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第四下连接杆9和第一伸缩杆12,所述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接杆2、第三上连接杆3和第四上连接杆4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孔20和第二圆孔21,所述第一圆孔20和第二圆孔21相互之间通过第一圆柱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和第四下连接杆9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圆孔22和第四圆孔23,所述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和第四下连接杆9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圆柱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圆柱10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11,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底端置于圆形凹槽11内,且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与第一圆柱5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接杆2、第三上连接杆3和第四上连接杆4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的内部向上设有第一固定座15和第二固定座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的长宽分别大于第一固定座15和第二固定座16的底部长宽1-2cm,通过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的长宽分别大于第一固定座15和第二固定座16的底部长宽1-2cm,在不表达立体时可容易将第一固定座15和第二固定座16去掉。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座15和第二固定座16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19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8,通过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19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8,可在第二伸缩杆18的表面固定连接一块布或一张纸,通过转动第二伸缩杆18将布或纸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杆连接,可更形象的表达立体图。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接杆2、第三上连接杆3、第四上连接杆4、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和第四下连接杆9的长度一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最大长度和连接杆的最大长度一样,通过第一伸缩杆12的最大长度和连接杆的钻长度一样,可形成一个正方体。工作原理:当需要用到本数学模型做平面教学时,因本数学模型的连接杆为伸缩杆和相互之间为转动连接的,可随意的转动和伸缩连接杆形成一个想要表达的平面,需要表达立体时,将第一圆柱5和第二圆柱10通过第一伸缩杆12连接在一起,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性,可形成想要的立体,将第一固定座15和第二固定座16的底部置于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内,转动第二伸缩杆18,将第二伸缩杆18表面固定连接的布或纸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杆连接,可更形象直观的表达立体图。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包括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接杆(2)、第三上连接杆(3)、第四上连接杆(4)、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第四下连接杆(9)和第一伸缩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接杆(2)、第三上连接杆(3)和第四上连接杆(4)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孔(20)和第二圆孔(21),所述第一圆孔(20)和第二圆孔(21)相互之间通过第一圆柱(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和第四下连接杆(9)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圆孔(22)和第四圆孔(23),所述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和第四下连接杆(9)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圆柱(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圆柱(10)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11),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底端置于圆形凹槽(11)内,且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与第一圆柱(5)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包括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接杆(2)、第三上连接杆(3)、第四上连接杆(4)、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第四下连接杆(9)和第一伸缩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接杆(2)、第三上连接杆(3)和第四上连接杆(4)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孔(20)和第二圆孔(21),所述第一圆孔(20)和第二圆孔(21)相互之间通过第一圆柱(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和第四下连接杆(9)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圆孔(22)和第四圆孔(23),所述第一下连接杆(6)、第二下连接杆(7)、第三下连接杆(8)和第四下连接杆(9)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圆柱(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圆柱(10)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凹槽(11),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底端置于圆形凹槽(11)内,且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与第一圆柱(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实用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接杆(1)、第二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亥福赛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