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23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洗衣机给水流路上的给水阀;给水阀的阀顶内部设置有过滤器,其过滤器结构包括:把手、过滤网以及包住其周围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的内侧还设置有网状的第二过滤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改善为二重过滤器结构,即在基准的过滤器内侧设置使用者若无专用工具则不易被取出的第二过滤器,进而即便使用者取出基准的过滤器也能够事先防止给水阀产生故障。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二重过滤器结构,故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异物质进入到给水阀的内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洗衣机,特别涉及的是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洗衣机是通过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根据波轮旋转的水流的摩擦作用以及波轮向洗衣物施加的冲击作用除去洗衣物上的各种污渍的器械。最近的全自动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者的操作也能够自动进行洗涤、冲洗以及脱水等一系列的作业过程。下面结合图1、图2对洗衣机的结构及运转过程说明如下如图所示,洗衣机包括构成底面及侧面的本体1;设置在本体1的上部的顶盖2。在本体1的内部,储水槽(未图示)通过多数个支撑体被支撑;在上述储水槽的内部设置有投放洗衣物后进行洗涤及脱水作业的洗涤桶3;在洗涤桶3的内部设置有波轮4。在顶盖2的后方设置有能够插入或取出洗涤剂盒5的洗涤剂盒机架6、与洗涤剂盒机架6相连接的给水管7、以及与给水管7相连接的给水阀8。在顶盖2的中心部上设置有使用者能够将洗衣物向洗涤桶3内部投放或从洗涤桶3取出的上盖(lead)12;在顶盖2后方的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1。此时,在控制面板11的底面设置有控制洗衣机的各种作业的控制器等控制部件。图3a是图2的A部纵剖面图,即为过滤器的安装前状态图;图3b是图3a的安装后状态图;图4是图3a中I-I剖面图;如图所示,阀顶800位于给水阀8的给水口上,在阀顶80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9,过滤器9包括把手、过滤网以及包住其周围的支撑架。此时,圆筒状的把手9a以及支撑架9c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同时铁材质的过滤网9b也放入其内而一体成型。其中,上述过滤网的端面呈弧形。如上所述结构的洗衣机,使用者开启上盖12后将洗衣物投放到洗涤桶3里,并通过设置在控制面板11上的输入按钮输入所需的洗涤作业,则给水阀8被打开,进而洗涤水流入到洗涤桶3里,直到设定水位为止。此后,电机被驱动,而电机的驱动力适当被减后传递到波轮4或洗涤桶3上,并进行洗涤作业;当洗涤作业完毕后,则进行若干次的冲洗作业;冲洗作业完毕后,洗涤桶3高速旋转的同时进行脱水作业;进而完成一系列的有关洗涤过程。但是,如上所述的给水阀8是能够防止异物质进入的,现有的给水阀8内的过滤器结构上存在着如下的缺陷给水阀8的结构由于设置有把手,故较容易将过滤器9拔出后进行清洁。但是当过滤器9被堵时,有些使用者住则直接拔出并扔掉,这是洗衣机最终产生故障的原因。即,使用者直接将过滤器9拔出后,给水时,水中含有的异物质会进入给水阀8内,并引起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了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并提供了使用者若无专用工具则不易拔出,且同时能够防止异物质进入的二重过滤器。这样,使用者即便把上层的过滤器拔出,通过另外过滤器也能够防止异物质向给水阀的内部进入,进而能够事先防止给水阀产生故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洗衣机给水流路上的给水阀;给水阀的阀顶内部设置有过滤器,其过滤器结构包括把手、过滤网以及包住其周围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的内侧还设置有网状的第二过滤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改善为二重过滤器结构,即在基准的过滤器内侧设置使用者若无专用工具则不易被取出的第二过滤器,进而即便使用者取出基准的过滤器也能够事先防止给水阀产生故障。而且,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二重过滤器结构,故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异物质进入到给水阀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现有洗衣机的结构立体图; 图2图1中洗涤剂盒的机架与给水阀的结合状态分解立体图;图3a图2中A部的纵剖面图,即过滤器的安装前状态图;图3b图3a的安装后状态图;图4图3a的I-I剖面图;图5a本专利技术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即过滤器的安装前状态图;图5b本专利技术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即过滤器的安装后状态图;图6图5b中第二过滤器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的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洗衣机给水流路上的给水阀;给水阀的阀顶内部设置有过滤器,其过滤器结构包括把手、过滤网以及包住其周围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的内侧还设置有网状的第二过滤器。上述第二过滤器的外径B大于阀顶的内径G。上述第二过滤器圆周的末端向组装方向的反方向弯曲后形成半径R。上述第二过滤器圆周的末端向组装方向的反方向折弯后形成一定的角度α。上述第二过滤器圆周的末端向组装方向的反方向折弯后而形成的角度α的范围是30°~60°。将上述第二过滤器组装到阀顶内部时,第二过滤器弹性变形后形成压缩带A。从上述第二过滤器的压缩带A外侧的水平部到圆周末端之间的高度(C)在0.5~1mm范围之内。在设置于阀顶上部的过滤器的过滤网与第二过滤器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上述第二过滤器以不锈钢材质的过滤网构成。在第二过滤器上形成向上凸出的压缩带A的同时在给水阀的阀顶内周面上形成有能够挂住第二过滤器的圆周末端的挂钩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图5a及图5b是本专利技术的要部纵剖面图;图6是图5a的第二过滤器的平面图。本专利技术的给水阀8设置在洗衣机的给水流路上;在给水阀8的阀顶800内部设置有过滤器9,其中过滤器9包括把手9a、过滤网9b以及包住其周围的支撑架9c;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9的内侧还设置有网状的第二过滤器10。此时,第二过滤器10的外径B要大于阀顶800的内径G。而且,将第二过滤器10的末端向组装方向的反方向弯曲(round)后形成半径R;或形成一定大小的角度α。此时,在第二过滤器10的末端向组装方向的反方向形成的角度α在30°~60°的范围之内,其中45°为最佳角度。而且将第二过滤器10组装到阀顶800的内部时,第二过滤器10经过弹性变形后形成压缩带A。而且,在第二过滤器10中形成有压缩带A的水平部到圆周末端的高度C在0.5~1mm范围之内,其中上述高度C的最佳尺寸为0.5mm。而且,在设置于阀顶800上部的基准过滤器9的过滤网与第二过滤器10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上述的第二过滤器10可以以铁材质构成,但是为了防止生锈使用不锈钢为最佳。在此,有一定的弹性并且不生锈的材质均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对过滤器的组装过程及作用做出详细说明如下。在组装本专利技术的二重过滤器时,首先向给水阀8的阀顶800内部放进以铁材质构成的第二过滤器10。此时,第二过滤器10的外径B大于阀顶800的内径G;而且其圆周的末端向组装方向的反方向弯曲后形成半径R或形成其范围在30°~60°之内的角度α。将第二过滤器10向阀顶800的内部挤入后,铁材质的第二过滤器10由于自身的弹性形成压缩带A。在此状态下,将形成有把手的过滤器9插入到阀顶800内部,则完成如图5a所示的组装。而且,从压缩带A外侧的水平部到末端的高度C在0.5~1mm范围之内,其中上述高度C的最佳尺寸为0.5mm。若超出了此范围,则存在着在基准的过滤器9被拔出后,第二过滤器10会较容易被拔出的可能性,或根据需要将第二过滤器10取出时即便使用专用工具也不易被拔出的可能性。而且,由于在设置于阀顶上部的基准过滤器的过滤网与第二过滤器10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故被供给的水能够几乎不受阻碍地流动。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出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范围之内,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洗衣机给水阀的过滤器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洗衣机给水流路上的给水阀;给水阀的阀顶内部设置有过滤器,其过滤器结构包括:把手、过滤网以及包住其周围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的内侧还设置有网状的第二过滤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仁根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