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连接器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05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冷连接器插头,包括壳体、线缆、液冷管及连接端子,线缆具有位于线芯及外管之间的第一通道,连接端子内部设有过液通道;连接端子包括插接部及内置部,内置部的外周面包括第一环面、第三环面以及位于第一环面及第三环面之间的第二环面,第三环面相较第一环面更为靠近插接部;外管伸入壳体的一端与第三环面固定套接,外管的内壁面与第一环面抵接,第二环面与外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第一环面处开设有连通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过液槽,过液通道连通第二通道及液冷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液冷连接器插头在工作时,液冷介质可以在液冷连接器插头的液冷回路中顺畅流动了,如此保证了散热的可靠性。

Liquid cooled connector plu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ug for a liquid-cooled connecto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cable, a liquid-cooled pipe and a connecting terminal. The cable has a first passage between the core and an outer tube, and a liquid passag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onnecting terminal; the connecting terminal comprises a plug-in part and an inner part, and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inner part includes a first ring surface, a third ring surface and a bit. In the second torus between the first torus and the third torus, the third torus is closer to the insertion part than the first torus; the outer tube extends to one end of the shell and the third torus is fixed and sleeved;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orus; and the second torus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tube to form a second channel; the first torus is opened with a first channel. The passage of the two passag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passage and the liquid cooling tube through the liquid passage. When the plug of the liquid-cooled connector is in operation, the liquid-cooled medium can flow smoothly in the liquid-cooled loop of the liquid-cooled connector plug, thus ensuring the reliability of heat dissi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连接器插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液冷连接器插头。
技术介绍
为了缩短充电时间,电动汽车对于能够适应大功率充电的连接器插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电动汽车采用连接器进行大功率充电的时候,单位时间传输的能量会增加,而温升同样会增加很多,如果散热不畅,可能会造成大的安全事故,由此,提出了一种液冷连接器插头。现有的液冷连接器插头中,线缆的线芯与连接端子一端套接后压接固定,线缆的外管套设于连接端子尾部,外管与连接端子之间的环形通道直接与线缆的液冷通道连通,连接端子上开设与环形通道连通的过液孔,使用过程中外管相对连接端子尾部挠动如此导致环形通道过液孔堵塞,如此同样会导致散热不畅,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冷连接器插头,旨在现有的液冷连接器插头的液冷回路易堵塞、进而导致散热不畅,安全风险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液冷连接器插头,包括壳体、线缆、液冷管及连接端子,所述线缆具有位于线芯及外管之间的第一通道,所述连接端子内部设有过液通道;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插接部及内置部,所述内置部的外周面包括第一环面、第三环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面及第三环面之间的第二环面,所述第三环面相较所述第一环面更为靠近所述插接部;所述外管伸入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环面固定套接,所述外管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环面抵接,所述第二环面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环面处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过液槽,所述过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及液冷管。优选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封线体,所述封线体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环面相对应,所述封线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管适配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外管密封紧配合,且所述封线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密封紧配合。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盖体及呈一端敞口的座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座体的敞口处,所述盖体具有朝向所述座体内腔的第一限位面;所述座体的敞口处设有朝向所述盖体的第二限位面,所述封线体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均紧配合。优选地,所述座体的敞口处形成有朝向所述盖体的台阶面;所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具有供所述线缆嵌置的第一内腔;所述支撑筒的靠近所述盖体的边缘设于凸出所述支撑筒外周面的凸缘,所述凸缘搭接在所述台阶面上,所述第二限位面形成在所述凸缘上。优选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管外围的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相较所述第三环面更为靠近插接部的第四环面,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四环面固定配合并将所述外管的内端紧压至所述第三环面;所述支撑筒的远离所述盖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紧固件抵接。优选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密封垫片及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垫片设有供所述内置部嵌置的第一通孔,且所述密封垫片设于所述支撑筒与第一紧固件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四环面之间。优选地,所述封线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液冷管适配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液冷管密封紧配合所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接头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接头;所述转接头的内部形成有转接通道,所述转接通道分别在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的末端形成有接口,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液冷管相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连接端子的相接,以使所述转接通道连通所述液冷管及过液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面设有与转接通道连通的延伸管,所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液冷管外围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周面固定配合并将所述液冷管的内端紧压至所述延伸管的外周面。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盖体及呈一端敞口的座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座体的敞口处;所述盖体具有朝向所述座体内腔的第一限位面;所述座体的敞口处形成有朝向所述盖体的台阶面;所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具有供所述液冷管嵌置的第二内腔;所述支撑筒的靠近所述盖体的边缘设于凸出所述支撑筒外周面的凸缘,所述凸缘搭接在所述台阶面上,所述第二限位面形成在所述凸缘上。优选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密封垫片,以及套设在所述外管外围的第一紧固件,所述密封垫片设有供所述内置部嵌置的第一通孔,以供所述液冷管嵌置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相较所述第三环面更为靠近插接部的第四环面;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四环面固定配合并将所述外管的内端紧压至所述第三环面;所述支撑筒的远离所述盖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紧固件及所述第一紧固件均抵接;所述密封垫片设于所述支撑筒与第一紧固件之间,以及所述支撑筒与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本专利技术液冷连接器插头通过在连接端子上设置第一环面、第二环面及第三环面,除了第二环面用以与外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以及第三环面用以供外管固定套接外,第一环面还用以支撑外管的内壁面,如此,邻近第二环面两端的外管均得到有效支撑,外管的挠动不会影响第二通道的大小,同样也不会发生贴合第二环面进而封堵过液通道的过液孔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第一环面上开设过液槽保证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连通,保证整个液冷回路的连通。工作时,液冷介质可以在液冷连接器插头的液冷回路中顺畅流动了,如此保证了散热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液冷连接器插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液冷连接器插头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连接端子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液冷连接器插头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液冷连接器插头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液冷连接器插头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图8中沿IX-IX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液冷连接器插头与插座配合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连接器插头,包括壳体、线缆、液冷管及连接端子,所述线缆具有位于线芯及外管之间的第一通道,所述连接端子内部设有过液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插接部及内置部,所述内置部的外周面包括第一环面、第三环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面及第三环面之间的第二环面,所述第三环面相较所述第一环面更为靠近所述插接部;所述外管伸入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环面固定套接,所述外管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环面抵接,所述第二环面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环面处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过液槽,所述过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及液冷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连接器插头,包括壳体、线缆、液冷管及连接端子,所述线缆具有位于线芯及外管之间的第一通道,所述连接端子内部设有过液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插接部及内置部,所述内置部的外周面包括第一环面、第三环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面及第三环面之间的第二环面,所述第三环面相较所述第一环面更为靠近所述插接部;所述外管伸入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环面固定套接,所述外管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环面抵接,所述第二环面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环面处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过液槽,所述过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及液冷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线体,所述封线体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环面相对应,所述封线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管适配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外管密封紧配合,且所述封线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密封紧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盖体及呈一端敞口的座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座体的敞口处,所述盖体具有朝向所述座体内腔的第一限位面;所述座体的敞口处设有朝向所述盖体的第二限位面,所述封线体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均紧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敞口处形成有朝向所述盖体的台阶面;所述液冷连接器插头还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具有供所述线缆嵌置的第一内腔;所述支撑筒的靠近所述盖体的边缘设于凸出所述支撑筒外周面的凸缘,所述凸缘搭接在所述台阶面上,所述第二限位面形成在所述凸缘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管外围的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相较所述第三环面更为靠近插接部的第四环面,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四环面固定配合并将所述外管的内端紧压至所述第三环面;所述支撑筒的远离所述盖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紧固件抵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片及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垫片设有供所述内置部嵌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徐文军张强代陈超彭方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常州市沃尔核材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乐庭电子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