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1775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直驱离合器组件、驱动电机转子组件、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减速离合器组件、行星轮系统组件、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驱动电机外盖组件、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系统主轴部件、轮毂部件、驱动系统控制组件;驱动电机包括所述驱动电机转子组件、所述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和所述驱动电机外盖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车速传感器计算行车速度,将行车速度作为判断直驱离合器与减速离合器的相互切换依据,实现轮毂、驱动电机及其电机控制系统、减速器的高度集成,使得汽车驱动更为顺畅,轮毂转速得以保证,达到省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今,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沿用传统汽车结构,内燃机被电机取代,力矩通过变速箱,经离合器传入轮毂,该结构传动效率低下,空间和重量较大,且不利于电池包布置;第二类为轮边电机驱动方案,此方案集成电机、减速器与轮轴,力矩传输较为直接,传输损耗低,集成度较高,重量轻,空间释放率高,有利于电池包布置;第三类为轮毂电机方式,驱动电机、控制系统与轮毂融为一体,结构紧凑,但开发成本较高、温度高、工作环境恶劣、减速器难以安装等缺点加大了驱动电机承受力,目前也仅有部分车企试制出样机。新一代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特点为传输直接从而加大电机工效;变速器的安装有利于汽车在起步及高负载时运行,使驱动电机省力省电;安装简单,集成度高且质量较小;考虑电池包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轮毂、驱动电机及其电机控制系统、减速器的高度集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包括直驱离合器组件、驱动电机转子组件、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减速离合器组件、行星轮系统组件、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驱动电机外盖组件、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系统主轴部件、轮毂部件、驱动系统控制组件;驱动电机包括所述驱动电机转子组件、所述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和所述驱动电机外盖组件;所述直驱离合器组件包括推力销,第一主动轮离合器片,第一从动轮离合器片,主动轮,离合器压板和第一弹簧;所述驱动电机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转动轴套,第一滚珠轴承,驱动电机轴,销,第二滚珠轴承,第三滚珠轴承,转子,永磁体和U型隔离器;所述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支架,定子线圈,驱动电机后盖和电源供给;所述减速离合器组件包括行星齿轮座,减速离合器压板,第二弹簧,切换推拉板,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和第二从动轮离合器片;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包括行星齿轮,滚动轴承和轴杆;所述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包括减速离合器推板,轴向移动控制件,第四滚珠轴承,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所述驱动电机外盖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外盖,驱动电机垫圈,驱动电机端盖;所述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包括减速器外盖,行星轮系统齿圈,滑动内套,限制件,轴向驱动齿轮,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轴,蜗杆齿轮和控制电机;所述系统主轴部件包括系统主轴;所述轮毂部件包括轮毂盖,轮毂和轮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轮毂的其中一侧,其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转动轴套刚性连接;所述电机转动轴套,与所述轮毂同轴,一端连于所述转子,另一段设有外齿,所述外齿与所述行星齿轮相互咬合;所述直驱离合器组件设于所述轮毂的空腔内;所述减速离合器组件,设于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的运行由所述行星齿轮座带动;所述减速器外盖,设于所述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和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外侧;所述轴向移动控制件的外表面设有传动螺纹,与所述减速离合器推板的内螺纹相互咬合;所述行星轮系统齿圈的内部设有内齿,与所述减速器外盖边缘相连,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齿相咬合。进一步地,所述直驱离合器组件中的所述第一主动离合器片和所述第一从动离合器片的数量都大于等于一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离合器片的内缘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凸起,外嵌于所述主动轮表面凹槽内,而受所述电机转动轴套驱动,所述第一从动离合器片的外缘凸起则内嵌于所述轮毂突槽内,而受到所述轮毂的从动阻力,所述第一从动离合器片的开闭通过分别位于离合器片组两侧的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推力销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离合器组件中的所述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离合器片的数量都大于等于一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的外缘具有旋转对称性凸起,均内嵌于所述行星齿轮座的突槽内,而受到该所述行星齿轮座的驱动,且各所述第二从动轮离合器片的内缘凸起则外嵌于所述轮毂盖的凹槽内,从而得以驱动,所述该减速离合器组件通过设于其附近的所述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设于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的一侧,通过位于所述减速离合器附近的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蜗杆齿轮及与所述蜗杆齿轮啮合的所述轴向传动齿轮组旋转,从而使得所述轴向移动控制件轴向运动,推动所述减速离合器推板实现对所述减速离合器的控制。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内的所述滑动内套固定于所述系统主轴,不做旋转移动的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转动轴套将作为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内的中心齿轮。进一步地,所述系统主轴部件还包括主轴螺母和离合器外盖。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系统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系统外盖和控制系统电路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是根据车速传感器计算行车速度,将行车速度作为判断直驱离合器与减速离合器的相互切换依据。在该汽车刚起步或高负载工况时,行车速度为零或较低,使直驱离合器不受弹簧压力而主从离合器片分离,而减速离合器通过压迫而闭合,驱动电机通过转动轴套,经行星轮减速系统产生较高扭力传递给轮毂,汽车驱动更为顺畅。当车速达到设定值时,启动减速离合器内控制马达,离合器推板推动离合切换单元使得直驱离合器受压迫而产生传动,届时减速离合器处于空转状态,轮毂通过转动轴套直接由电机转子驱动,轮毂转速得以保证,达到省电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1-1—推力销,1-2—第一主动轮离合器片,1-3—第一从动轮离合器片,1-4—主动轮,1-5—离合器压板,1-6—第一弹簧,2-1—电机转动轴套,2-2—第一滚珠轴承,2-3—驱动电机轴,2-4—销,2-5—第二滚珠轴承,2-6—第三滚珠轴承,2-7—转子,2-8—永磁体,2-9—U型隔离器,3-1—定子支架,3-2—定子线圈,3-3—驱动电机后盖,3-4—电源供给,4-1—行星齿轮座,4-2—减速离合器压板,4-3—第二弹簧,4-4—切换推拉板,4-5—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4-6—第二从动轮离合器片,5-1—行星齿轮,5-2—滚动轴承,5-3—轴杆,6-1—减速离合器推板,6-2—轴向移动控制件,6-3—第四滚珠轴承,6-4—第一挡圈,6-5—第二挡圈,7-1—驱动电机外盖,7-2—驱动电机垫圈,7-3—驱动电机端盖,8-1—减速器外盖,8-2—行星轮系统齿圈,8-3—滑动内套,8-4—限制件,8-5—轴向驱动齿轮,8-6—传动齿轮组,8-7—传动齿轮轴,8-8—蜗杆齿轮,8-9—控制电机,9-1—系统主轴,9-2—主轴螺母,9-3—离合器外盖,10-1—轮毂盖,10-2—轮毂,10-3—轮框,11-1—控制系统外盖,11-2—控制系统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驱离合器组件、驱动电机转子组件、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减速离合器组件、行星轮系统组件、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驱动电机外盖组件、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系统主轴部件、轮毂部件、驱动系统控制组件;驱动电机包括所述驱动电机转子组件、所述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和所述驱动电机外盖组件;所述直驱离合器组件包括推力销,第一主动轮离合器片,第一从动轮离合器片,主动轮,离合器压板和第一弹簧;所述驱动电机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转动轴套,第一滚珠轴承,驱动电机轴,销,第二滚珠轴承,第三滚珠轴承,转子,永磁体和U型隔离器;所述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支架,定子线圈,驱动电机后盖和电源供给;所述减速离合器组件包括行星齿轮座,减速离合器压板,第二弹簧,切换推拉板,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和第二从动轮离合器片;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包括行星齿轮,滚动轴承和轴杆;所述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包括减速离合器推板,轴向移动控制件,第四滚珠轴承,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所述驱动电机外盖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外盖,驱动电机垫圈,驱动电机端盖;所述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包括减速器外盖,行星轮系统齿圈,滑动内套,限制件,轴向驱动齿轮,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轴,蜗杆齿轮和控制电机;所述系统主轴部件包括系统主轴;所述轮毂部件包括轮毂盖,轮毂和轮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轮毂的其中一侧,其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转动轴套刚性连接;所述电机转动轴套,与所述轮毂同轴,一端连于所述转子,另一段设有外齿,所述外齿与所述行星齿轮相互咬合;所述直驱离合器组件设于所述轮毂的空腔内;所述减速离合器组件,设于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的运行由所述行星齿轮座带动;所述减速器外盖,设于所述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和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外侧;所述轴向移动控制件的外表面设有传动螺纹,与所述减速离合器推板的内螺纹相互咬合;所述行星轮系统齿圈的内部设有内齿,与所述减速器外盖边缘相连,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齿相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驱离合器组件、驱动电机转子组件、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减速离合器组件、行星轮系统组件、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驱动电机外盖组件、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系统主轴部件、轮毂部件、驱动系统控制组件;驱动电机包括所述驱动电机转子组件、所述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和所述驱动电机外盖组件;所述直驱离合器组件包括推力销,第一主动轮离合器片,第一从动轮离合器片,主动轮,离合器压板和第一弹簧;所述驱动电机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转动轴套,第一滚珠轴承,驱动电机轴,销,第二滚珠轴承,第三滚珠轴承,转子,永磁体和U型隔离器;所述驱动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支架,定子线圈,驱动电机后盖和电源供给;所述减速离合器组件包括行星齿轮座,减速离合器压板,第二弹簧,切换推拉板,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和第二从动轮离合器片;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包括行星齿轮,滚动轴承和轴杆;所述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包括减速离合器推板,轴向移动控制件,第四滚珠轴承,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所述驱动电机外盖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外盖,驱动电机垫圈,驱动电机端盖;所述减速离合器控制系统组件包括减速器外盖,行星轮系统齿圈,滑动内套,限制件,轴向驱动齿轮,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轴,蜗杆齿轮和控制电机;所述系统主轴部件包括系统主轴;所述轮毂部件包括轮毂盖,轮毂和轮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轮毂的其中一侧,其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转动轴套刚性连接;所述电机转动轴套,与所述轮毂同轴,一端连于所述转子,另一段设有外齿,所述外齿与所述行星齿轮相互咬合;所述直驱离合器组件设于所述轮毂的空腔内;所述减速离合器组件,设于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主动轮离合器片的运行由所述行星齿轮座带动;所述减速器外盖,设于所述减速离合器轴推系统组件和所述行星轮系统组件外侧;所述轴向移动控制件的外表面设有传动螺纹,与所述减速离合器推板的内螺纹相互咬合;所述行星轮系统齿圈的内部设有内齿,与所述减速器外盖边缘相连,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齿相咬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明雷鸣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辚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