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334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注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通过设置主进胶流道和与主进胶流道相连通的分支流道,且主进胶流道包括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第一主流道竖直设置,有利于塑胶熔液充足的填满该主流道,第二主流道水平设置,可有利于塑胶熔液流速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保证进入分支流道中的塑胶熔液的流速得到较好的控制,还包括与分支流道的端部连通的储胶腔体及与储胶腔体的底部连通的进胶通道,进胶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微型风扇的注塑型腔相连通的进胶口,从而通过第一主流道、第二主流道、储胶腔体及分支流道的合理设置,可使得注塑熔液的流量和流速得到较好的控制,注塑出的微型风扇质量较好、外观美观度较高。

Injection molding structure for micro fan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field of injection molding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 micro-fan injection glue structure. The main inlet runner includes the first and second main runners by setting the main inlet runner and the branch runner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inlet runner, and the first main runner is vertically arranged,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sufficient filling of plastic melt. The horizontal setting of the main channel and the second main channel can help the plastic melt flow rate to be better controlled, thus ensuring a better control of the plastic melt flow rate into the branch channel, including the storage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branch channel and the glue inlet channel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torage cavity, and the glue inlet channel. A rubber inlet connected with the injection mold cavity of the micro-fan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injection mold cavity of the micro-fan, so that the flow rate and velocity of the injection melt can be well controll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micro-fan is better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micro-fan is better through the reasonable setting of the first main channel, the second main channel, the rubber storage cavity and the branch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
本技术属于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
技术介绍
微型风扇由于体积较小,扇叶较薄,且弯折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现有设计中由于进胶流道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产品质量不良,塑胶件外观不佳,容易产生披锋、流纹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微型风扇外观不佳,容易产生披锋、流纹等现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包括主进胶流道和与所述主进胶流道相连通的分支流道,所述主进胶流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主流道和水平设置的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分支流道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分支流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分支流道的中部,所述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分支流道的端部连通的储胶腔体及与所述储胶腔体的底部连通的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被注塑微型风扇的注塑型腔相连通的进胶口。具体地,所述分支流道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储胶腔体为圆锥台结构,大端位于上部,小端位于下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流道呈长圆锥形,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大端与所述第二主流道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第一主流道的连接面所在的面为平面。具体地,所述第二主流道的侧壁面为U形曲面。进一步地,所述分支流道的截面为梯形。进一步地,所述进胶通道的形状为长圆锥形,所述长圆锥形的进胶通道的大端与所述储胶腔体相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通过设置主进胶流道和与主进胶流道相连通的分支流道,且主进胶流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主流道和水平设置的第二主流道,第一主流道竖直设置,有利于塑胶熔液充足的填满该主流道,第二主流道水平设置,可有利于塑胶熔液流速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保证进入分支流道中的塑胶熔液的流速得到较好的控制,还包括与分支流道的端部连通的储胶腔体及与储胶腔体的底部连通的进胶通道,进胶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被注塑微型风扇的注塑型腔相连通的进胶口,从而通过第一主流道、第二主流道、储胶腔体及分支流道的设置,可使得塑胶熔液的流量和流速均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最终注塑出的微型风扇的质量较好、外观美观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型风扇的注塑型腔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包括主进胶流道1和与主进胶流道1相连通的分支流道2,其中,主进胶流道1用于供塑胶熔液进入,分支流道2用于将主进胶流道1中的塑胶熔液导入到各注塑型腔a中,具体地,主进胶流道1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主流道1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主流道12,第一主流道11竖直设置,有利于塑胶熔液充足的填满该主流道,第二主流道12水平设置,可有利于塑胶熔液流速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保证进入分支流道2中的塑胶熔液的流速得到较好的控制。第二主流道12与分支流道2相连接,且第二主流道12与分支流道2的连接点位于分支流道2的中部,分支流道2和第二主流道1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还包括与分支流道2的端部连通的储胶腔体3及与储胶腔体3的底部连通的进胶通道4,其中,储胶腔体3用于暂存胶液,从而便于控制进入到进胶通道4中的塑胶熔液,进胶通道4的末端设置有与微型风扇的注塑型腔a相连通的进胶口41。本技术提供的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通过设置主进胶流道1和与主进胶流道1相连通的分支流道2,且主进胶流道1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主流道1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主流道12,第一主流道11竖直设置,有利于塑胶熔液充足的填满该主流道,第二主流道12水平设置,可有利于塑胶熔液流速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保证进入分支流道2中的塑胶熔液的流速得到较好的控制,还包括与分支流道2的端部连通的储胶腔体3及与储胶腔体3的底部连通的进胶通道4,进胶通道4的末端设置有与被注塑微型风扇的注塑型腔a相连通的进胶口41,从而通过第一主流道11、第二主流道12、储胶腔体3及分支流道2的设置,可使得塑胶熔液的流量和流速均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最终注塑出的微型风扇的质量较好、外观美观度较高。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分支流道2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第二主流道12的两端。这样,该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可一次注塑成型多个微型风扇,从而提高注塑生产效率。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储胶腔体3为圆锥台结构,大端位于上部,小端位于下部。这样,可有利于塑胶熔液在储胶腔体3内暂存,从而为进入进胶通道4内提供充足的塑胶熔液,保证微型风扇的注塑效果。进一步地,第一主流道11呈长圆锥形,第一主流道11的大端与第二主流道12相连通。这样,第一主流道11中的塑胶熔液可避免给第二主流道12中形成较大液压压力,从而有利于对塑胶熔液的流速及流量进行较好的控制。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主流道12与第一主流道11的连接面所在的面为平面,即第二主流道12的顶壁面为平面,这样,可有利于第一主流道11中的塑胶熔液更均衡地流入到第二主流道12中。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主流道12的侧壁面为U形曲面。这样,可使得塑胶熔液在第二主流道12中流动得更为顺畅,且有利于塑胶熔液在第二主流道12中得到一定的聚集,从而为分支流道2提供充足的塑胶熔液。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分支流道2的截面为梯形。这样,可有利于塑胶熔液既能得到一定的积聚,其流速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进一步地,进胶通道4的形状为长圆锥形,长圆锥形的进胶通道4的大端与储胶腔体3相连通。这样,可使得储胶腔体3内的塑胶熔液充足的进入到进胶通道4内。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胶流道和与所述主进胶流道相连通的分支流道,所述主进胶流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主流道和水平设置的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分支流道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分支流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分支流道的中部,所述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分支流道的端部连通的储胶腔体及与所述储胶腔体的底部连通的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被注塑微型风扇的注塑型腔相连通的进胶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胶流道和与所述主进胶流道相连通的分支流道,所述主进胶流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主流道和水平设置的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分支流道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分支流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分支流道的中部,所述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分支流道的端部连通的储胶腔体及与所述储胶腔体的底部连通的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被注塑微型风扇的注塑型腔相连通的进胶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流道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风扇注塑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芬平郑海山黎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百汇精密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