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98075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在梅雨季节6月中旬第一次喷施药水防治,梅雨结束后7月中旬进行第二次防治,密切关注天气,8月份视台风和雷阵雨天气的多少决定防治,若雨水少,防一次即可,若台风和雷阵雨天气较多,抢雨隙防治二次,整个生长季,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3‑4次。本发明专利技术把细菌性黑斑病防治与雨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关键时期用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并轮换用药,注重可持续绿色防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效果达85‑90%。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cterial black spot disease of Carya Illinoi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bacterial black spot of hickory in thin shell. The first spraying of pesticide is used in the middle of June during the Meiyu season, and the second spraying is carried out in the middle of July after the Meiyu season. Clos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weathe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decided by the number of typhoons and thunderstorms in August. If there is less rain, it can be prevented once. Wind and thunderstorm weather is more, rush rain gap control twice, the whole growth season, thin shell hickory bacterial black spot control 3-4 times. The invention closely combin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black spot with rainwater activities, grasps the medication in the key period, and achieves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gives priority to the use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and rotates the medi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sustainabl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effect of the metho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black spot of hickory shell reaches 85_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桃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薄壳山核桃正名为美国山核桃。树干端直,树冠近广卵形,根系发达,耐水湿,可孤植、丛植于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荫树,行道树,亦适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区绿化造林,为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和果材兼用树种,江苏省长江两岸可大片营造经济林。核仁可食,味美榨油供食用;材质坚韧,为优良的军工用材。种仁含油量达70%以上。核桃黑斑病又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核桃黑、黑腐病。病菌一般在枝梢或芽内越冬,翌春泌出细菌液借风雨传播,主要危害幼果、叶片、嫩枝。多数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还没有对细菌性黑斑病的危害和防治引起高度重视,当果实上出现病斑或因病导致落果时,往往已经到了果仁充实期至成熟期,此时开始用药防治,最佳适期已错过,药剂选择余地小,防效也差,因而常常造成落果危害。7-8月是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病高峰期,雨水越多,发病越重。因此需要根据台风和降雨天数的多少针对性地进行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所述方法把细菌性黑斑病防治与雨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关键时期用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梅雨季节6月中旬第一次叶面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1500倍液,用量为210ml~3150ml/棵;(2)梅雨结束后7月中旬进行第二次叶面喷施20%噻唑锌SC800倍液,用量为320ml~5200ml/棵;(3)8月中旬进行第三次叶面喷施46%氢氧化铜WG1500倍液,用量为300ml~4800ml/棵。优选的,所述的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4)8月下旬进行第四次喷施,叶面喷施农药为6%春雷霉素WP300倍液用量为180ml~3000ml/棵。所述第四次喷施的判断标准为8月份台风和暴雨天数是否达到5天;如达到或超过5天,即在雨隙进行第四次喷施。优选的,所述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1500倍液,针对挂果大树平均3000ml/棵;针对未挂果但嫁接苗移栽后4年及以上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1050ml/棵;针对嫁接苗移栽后未满4年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210ml/棵。优选的,所述20%噻唑锌SC800倍液,针对挂果大树平均5200ml/棵;针对未挂果但嫁接苗移栽后4年及以上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1600ml/棵;针对嫁接苗移栽后未满4年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320ml/棵。优选的,所述46%氢氧化铜WG1500倍液,针对挂果大树平均4800ml/棵;针对未挂果但嫁接苗移栽后4年及以上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1500ml/棵;针对嫁接苗移栽后未满4年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300ml/棵。优选的,所述6%春雷霉素WP300倍液,针对挂果大树平均3000ml/棵;针对未挂果但嫁接苗移栽后4年及以上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900ml/棵;针对嫁接苗移栽后未满4年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180ml/棵。所述嫁接苗移栽时间为2年的实生苗上嫁接后再生长1年。优选的,所述喷施均在晴天或阴天无雨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把细菌性黑斑病防治与雨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关键时期用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另外本发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并轮换用药,注重可持续绿色防控,保果防效达85-9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2016年6月中旬第一次喷施药水防治,所用药水为72%农用链霉素WP1500倍液;梅雨结束后7月中旬进行第二次防治,所用药水为20%噻唑锌SC800倍液;8月中旬进行第三次防治,所用药水为46%氢氧化铜WG1500倍液。第三次防治后至八月底,下雨天数共3天。整个生长季,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3次。细菌性黑斑病病果率3%,零星落果。实施例2在2017年6月中旬第一次喷施药水防治,所用药水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1500倍液;梅雨结束后7月中旬进行第二次防治,所用药水为20%噻唑锌SC800倍液;8月份雨水较多,抢雨隙防治二次,第三次所用药水为46%氢氧化铜WG1500倍液,第四次所用药水为6%春雷霉素WP300倍液。整个生长季,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4次。细菌性黑斑病病果率2%,零星落果。对比例对比例未采取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措施。2015年细菌性黑斑病病果率为24.4-31.7%(病果率的统计单位为单棵薄壳山核桃树),落果严重,产量下降,品质也受影响,2016-2017年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防治后,细菌性黑斑病病果率为2-3%,落果很少,薄壳山核桃品质较高,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以有效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梅雨季节6月中旬第一次叶面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1500倍液,用量为210ml ~3150ml/棵;(2)梅雨结束后7月中旬进行第二次叶面喷施20%噻唑锌SC800倍液,用量为320ml ~5200ml/棵;(3)8月中旬进行第三次叶面喷施46%氢氧化铜WG1500倍液,用量为300ml ~4800ml/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梅雨季节6月中旬第一次叶面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1500倍液,用量为210ml~3150ml/棵;(2)梅雨结束后7月中旬进行第二次叶面喷施20%噻唑锌SC800倍液,用量为320ml~5200ml/棵;(3)8月中旬进行第三次叶面喷施46%氢氧化铜WG1500倍液,用量为300ml~4800ml/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4)8月下旬进行第四次喷施,叶面喷施农药为6%春雷霉素WP300倍液用量为180ml~3000ml/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薄壳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1500倍液,针对挂果大树平均3000ml/棵;针对未挂果但嫁接苗移栽后4年及以上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1050ml/棵;针对嫁接苗移栽后未满4年的薄壳山核桃树,平均210ml/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雅萍吕运舟巢文毅朱龙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土地农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