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966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保护装置,包括承载盘、若干励磁组件及导电组件;所述承载盘包括底板及容纳壳体;所述导电组件包括铁芯、绕设于所述铁芯上的第一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相对两端的若干引脚、夹设于所述励磁组件之间的第二线圈、及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相对两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所述正极引线穿设所述铁芯与所述第一线圈。上述电源保护装置,铁芯与第一线圈组成互感器后安装于容纳壳体内,励磁组件与第二线圈组成变压器后安装于承载盘上,使得互感器与变压器能一体集成于承载盘内,与传统单独的互感器、单独的变压器相比,有效地缩小了互感器与变压器的整体外型尺寸,也简化了安装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利于后期维护。

Power pro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wer prot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oad-bearing disk, a plurality of excitation components and a conductive component; the load-bearing disk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housing; the conductive component comprises an iron core, a first coil wound on the iron core, pins connected to the opposite ends of the first coil, and clamped in the excitation shell. The second coil between the assemblies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leads connecting the opposite ends of the second coil are arranged through the iron core and the first coil. The power protection device is installed in the housing after the transformer is composed of the iron core and the first coil, and the transformer composed of the excitation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il is mounted on the bearing disk, so that the transformer and the transformer can be integrated in the bearing disk.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transformer and the single transformer, the transformer is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overall size of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also simplifies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reduces production costs, and is conducive to later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保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采用互感器与变压器配套连接到电源电路,对电源进行保护,主要是因为互感器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或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目前大都是采用互感器与变压器独立安装,再分别与电源电路进行连接,这不仅导致安装复杂,而且还占用空间较大,同时成本较高,维护起来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保护装置,集成了互感器与变压器,可靠性高,缩小了互感器与变压器的整体外型尺寸,简化安装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利于后期维护。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保护装置,包括承载盘、及安装于所述承载盘上的若干励磁组件与导电组件;所述承载盘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容纳壳体;所述励磁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纳壳体内的铁芯、绕设于所述铁芯上的第一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相对两端的若干引脚、夹设于所述励磁组件之间的第二线圈、及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相对两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所述正极引线穿设所述铁芯与所述第一线圈。上述电源保护装置,铁芯与第一线圈组成互感器后安装于容纳壳体内,励磁组件与第二线圈组成变压器后安装于承载盘上,使得互感器与变压器能一体集成于承载盘内,与传统单独的互感器、单独的变压器相比,有效地缩小了互感器与变压器的整体外型尺寸,也简化了安装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利于后期维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容纳壳体内的定位柱、围设所述底板周缘的侧壁、凸设于所述侧壁上的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的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源电路;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容纳壳体内的中间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凸起部上设有若干冲孔,所述冲孔插设安装所述端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容纳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容纳壳体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所述容纳壳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壳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缺口,所述缺口靠近所述端子;所述缺口容纳所述引脚穿设,所述引脚连接所述端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芯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对应贯穿所述定位柱的相对两端;所述贯穿孔用于供所述正极引线穿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容纳壳体的一端设有若干穿线孔,用于供所述正极引线与所述负极引线穿设;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容纳壳体的一端设有若干插孔对,各所述插孔对呈交错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励磁组件包括铜圈、及贴设于所述铜圈相对两侧的绝缘膜片;所述铜圈包括铜圈本体、及连接于所述铜圈本体相对两端的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与所述第二汇流条插设于所述插孔对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保护装置还包括套设所述励磁组件与所述导电组件的若干磁芯座,所述磁芯座相互扣合;所述磁芯座包括基板、连接于所述基板中间位置的中柱、及连接于所述基板相对两端的护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励磁组件的数量为二;二所述励磁组件呈反向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源保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源保护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源保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电源保护装置中的承载盘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电源保护装置中的第一线圈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0-承载盘,11-底板,111-穿线孔,112-插孔对,12-容纳壳体,120-缺口,13-定位柱,130-贯穿孔,14-侧壁,15-第一凸起部,16-第二凸起部,17-端子;20-励磁组件,21-铜圈,211-铜圈本体,212-第一汇流条,213-第二汇流条,22-绝缘膜片;30-导电组件,31-第一线圈,32-引脚,33-第二线圈,34-正极引线,35-负极引线;40-磁芯座,41-基板,42-中柱,43-护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源保护装置,包括承载盘10、安装于承载盘10上的若干励磁组件20与导电组件30、及套设励磁组件20与导电组件30的若干磁芯座40。所述承载盘10包括底板11、连接于底板11上的容纳壳体12、连接于容纳壳体12内的定位柱13、围设底板11周缘的侧壁14、凸设于侧壁14上的第一凸起部15与第二凸起部16、及安装于第二凸起部16上的若干端子17。底板11靠近容纳壳体12的一端设有若干穿线孔111,用于供导电组件30的引线穿设。底板11远离容纳壳体12的一端设有若干插孔对112,各插孔对112之间呈交错设置,用于对应容纳所述励磁组件20。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壳体12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容纳壳体12设置于第一凸起部15与第二凸起部16之间,容纳壳体12与第一凸起部15之间形成空隙,以供导线组件30的引线穿设而过;容纳壳体12与第二凸起部16连接。容纳壳体12一侧还设有若干缺口120,各缺口120均靠近端子17。定位柱13连接于容纳壳体12内的中间位置。定位柱13设有贯穿孔130,该贯穿孔130对应贯穿定位柱13相对两端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15的宽度小于第二凸起部16的宽度;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16上设有若干冲孔(图未示),所述冲孔对应插设安装端子17。端子17的一端用于连接导电组件30,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源电路。所述励磁组件20包括铜圈21、及贴设于铜圈21相对两侧的绝缘膜片22,绝缘膜片22大致呈环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铜圈21包括铜圈本体211、及连接于铜圈本体211相对两端的第一汇流条212与第二汇流条213,第一汇流条212与第二汇流条213对应插设于插孔对112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励磁组件20的数量为二,且二所述励磁组件20呈反向设置。所述导电组件30包括安装于容纳壳体12内的铁芯(图未示)、绕设于所述铁芯上的第一线圈31、连接第一线圈31相对两端的若干引脚32、夹设于励磁组件20之间的第二线圈33、及连接第二线圈33相对两端的正极引线34与负极引线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铁芯套设于定位柱13上,引脚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盘、及安装于所述承载盘上的若干励磁组件与导电组件;所述承载盘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容纳壳体;所述励磁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纳壳体内的铁芯、绕设于所述铁芯上的第一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相对两端的若干引脚、夹设于所述励磁组件之间的第二线圈、及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相对两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所述正极引线穿设所述铁芯与所述第一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盘、及安装于所述承载盘上的若干励磁组件与导电组件;所述承载盘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容纳壳体;所述励磁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纳壳体内的铁芯、绕设于所述铁芯上的第一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相对两端的若干引脚、夹设于所述励磁组件之间的第二线圈、及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相对两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所述正极引线穿设所述铁芯与所述第一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容纳壳体内的定位柱、围设所述底板周缘的侧壁、凸设于所述侧壁上的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的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源电路;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容纳壳体内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凸起部上设有若干冲孔,所述冲孔插设安装所述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容纳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容纳壳体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所述容纳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军王福军曹喜燕金宇田桂香桂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昱懋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