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旭专利>正文

一种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9442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其设置在水龙头出口处,具有可防止水流飞溅与防止水流通道堵塞的特点。利用文丘理原理,该节水防堵控流装置是在龙头的出水口处通过一种防堵控流装置将水的“管流”改为“射流”,再经过“分水”阻流使水柔和,同时形成相对负压,通过进气孔吸入空气形成起泡效果,从而实现减少水的流量同时不影响使用,用水时惬意、自然、柔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易损坏,成本低,可实现经久耐用,免维修的目的;不仅是解决节水防堵问题,而且又实现了水龙头水流不会四处飞溅,起泡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节水起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龙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堵节水起泡装置。
技术介绍
水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部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55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3倍,显示出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非常低下。统计还显示,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至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而发达国家已达85%。我国在生活生产中消耗的水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以至于我们的节水事业任重道远。仔细发现我们在生活中用水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常用的水龙头在水流大的时候出现水流飞溅的情况,水流小的时候出现滴水不流,即便是关闭了水龙头也会有水滞留在水龙头,长时间以后就会有水垢的富集,造成水龙头的堵塞的现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节能的水龙头,常见的有感应式水龙头,按压式自闭节水水龙头,然而感应式水龙头在使用时,当使用者结束使用(手离开),水流并不会立即停止;按压式自闭节水水龙头是当使用者按压一次流出一定水量的水,每按压一次出水量是一定的,有时按一下可能水量不够按两下又多了,操作相对麻烦且同样容易存在水的浪费。再者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水龙头起泡器,能有一定的节水效果。但是通用的技术方案是经过细小孔来激活水势,进而通过网沙或塑料网格等来阻流,形成负压吸入空气,进而形成起泡效果。在过流过程中,由于水垢、铁锈、泥沙等杂质的富集,在细小孔、网沙、网格等处不可避免的形成堵塞,容易造成用水污染,堵塞严重时只能更换起泡器,或直接破坏,就再无节水效果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采用一种设置在水龙头出口处的节水防堵控流装置,该节水防堵控流装置通过利用文丘理效应在装置内形成负压,从而吸入空气,产生气泡,有效避免的目前市场上的节水龙头所存在的问题,达到节水防堵的功能的同时,减缓了水流冲刷力,形成圆润起泡的出水效果,从而具有防止水流飞溅与防止水流通道堵塞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装置由进水口、防堵控流装置、负压腔、阻流器、导流口、出水口、进气孔、外导筒体、防水圈等构件组成。水流从进水端经防堵控流装置,流速加快;激活水势后经阻流器,改变流向,防止了水流体直冲出水口,同时,水流体在负压腔形成负压;进气孔进气混入流体;再从出水口流出,出水口的横截面的半径小于负压腔的横截面的半径,形成防堵节水起泡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防堵节水起泡装置的最佳方式是采用外加弹性控流防堵雾化装置;也可以采用减流防堵雾化装置、锥形孔雾化控流节流装置等作为防堵控流装置。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阻流器需在水流疏导口下方设置有形状、大小与水流疏导口相适配的阻流器,阻流器的上表面与水流疏导口的出口之间具有间距。阻流器以中心球体为最佳实施例,半球体、圆锥、星状、多棱状或其他流线形凸突起或各种形状的栅格,均有一定阻流并形成负压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进气孔可以纵向布设,也可直接横向打孔,以便周围空气由进气孔流入,与水流体混合,形成发泡效果。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中间负压腔放大,负压腔下方的导流口变径缩小,使导流口出口截面上能获得近似均匀的水流动。有益效果本技术目的是通过文丘理效应设计的一款节水防堵起泡装置,其结构简单灵活,不易损坏,成本低,可实现经久耐用,免维修的目的;突出的创新效果不仅是解决节水防堵问题。而且又实现了水龙头水流起泡效果,柔缓舒适,用水时惬意自然柔和,靓丽的同时,视觉流量大,还不会四处飞溅。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导筒;2、进水口;3、防堵控流装置;4、阻流器;5、出水口;6、进水通道;7、导流口;8、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本技术的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包括外导筒1、进水口2、防堵控流装置3、阻流器4、出水口5,外导筒1的上端设有进水口2,用于连接水龙头、出水管等。进水口2的下端设有防堵节流装置3,防堵控流装置3包括阶梯状的进水通道6和导流口7,进水通道6与进水口2连通,并且进水通道6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在进水通道的下端设置有直口状或锥形口状的导流口,优选为锥形口状。优选方案是在进水口或进水通道处外加一个弹性控流防堵节水雾化装置,弹性控流防堵节水雾化装置优选为一弹性挡板,所述弹性挡板至少部分覆盖住进水口。外导筒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可以采用横向或纵向布置,即在外导筒的侧壁上沿纵向或横向开孔,进气孔与负压腔连通,进气孔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负压腔内还设有阻流器,用于改变水流的流向,防止水流直冲出水口,阻流器可以为中心球体、半球体、圆锥、星状、多棱状或其他流线形凸突起或各种形状的栅格。本技术的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在工作时,水流体从进水口流入,进入防堵节流装置,防堵控流装置包括进水通道,进水通道采用阶梯状设置,其横截面积逐渐缩小,水流的速度因为横截面积减小而上升,达到激活水势的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优选方案是在进水通道处外加至少部分覆盖住进水口的弹性控流防堵节水雾化装置,优选为一弹性挡板,弹性挡板可以在水流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起到减小进水口的进水面积进而达到激活水势。上述阶梯状的进水通道可以和弹性控流防堵节水雾化装置同步使用,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经激活水势后的水流进入导流口,由于导流口到负压腔处的横截面积变大,压力减小,从而使水流在出口放大的效应下产生雾化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加雾化效果,优选方案是将导流口设置为锥形口状。导流口下方设置有阻流器,阻流器的形状、大小与水流疏导口相适配,经防堵控流装置的导流口流出的水流流向阻流器,受到阻流器的阻挡,流速减缓,水流出口面积减小,水流量减小,防止水流直冲出水口也起到了一定的节流效果;同时由于水流出口截面逐渐减小,压强减小,阻流器的背流面附近产生一个低压区,由于低压吸附作用,拉动周围的负压腔内的空气向阻流器附近流动,从而与沿着阻流器的表面流入负压腔的空气混合,达到起泡的效果;在外导筒1的侧壁与负压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与负压腔相连通。负压腔下方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横截面的半径小于负压腔的横截面的半径,经过防堵、雾化、起泡处理后的水流从出水口流出。由于本技术的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处理后的水流具有出水柔缓舒适,且不会四处飞溅,且由于雾化起泡的效果,出口处的视觉流量大于流入的水流量,从而不影响水流的正常使用达到科学的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因此本技术的防堵节水起泡装置能有效节水,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起到防止堵塞和雾化起泡的作用,达到出水柔和舒适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包括外导筒、进水口、出水口、防堵控流装置,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外导筒的上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外导筒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控流装置设置在外导筒内,所述防堵控流装置的下方设置有阻流器,所述外导筒的横向或纵向设置有进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包括外导筒、进水口、出水口、防堵控流装置,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外导筒的上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外导筒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控流装置设置在外导筒内,所述防堵控流装置的下方设置有阻流器,所述外导筒的横向或纵向设置有进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控流装置包括一进水通道,和一导流口,所述进水通道从上端至下端逐渐变径缩小,所述导流口位于进水通道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呈阶梯状,所述导流口呈直口状或锥形放大状。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堵节水起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控流装置包括一个弹性控流防堵节水雾化装置,所述弹性控流防堵节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
申请(专利权)人:李旭黄丽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