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挂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0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有关一种吊挂扣具,是于母扣的本体表面开设有内凹的轴孔,并于本体一侧开设有连通于轴孔的开口,而相邻于开口侧边则剖设有滑槽,另于本体一侧向外延伸有可供预设织带或绳带穿设卷绕的连接部,而公扣则具有一轴本体,并于轴本体一侧延伸有可供吊挂预设随身物品的连接部,于公扣的连接部对位母扣本体的开口后,公扣的轴本体可扣入轴孔内作一预定角度的枢摆,而公扣的连接部则于滑槽内摆动,使其扣入方向与抗拉力方向形成交叉垂直,进而达到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组装便利及整体抗拉力道集中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关于一种吊挂扣具,尤指母扣的连接部可供预设织带或绳带 穿设巻绕,而公扣的连接部则可供吊挂预设随身物品,且公扣的轴本体以垂直 方向扣入母扣的轴孔内,并转动轴本体于轴孔内作一预定角度的枢摆而形成锁 定状态,进而形成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组装便利及整体抗拉力道集中的扣 具。
技术介绍
传统吊饰绳圏大多利用一固定式的结合块连结于绳体上,由该绳体提供手 持、吊挂或套戴于颈项上,而结合块另端则是以吊饰绳圏是紧于识别证、行动电话、相机、MP3等轻型随身物品上,由于吊饰绳圏的取卸不便,且固定连结着 绳体,容易造成使用方式受到极大局限。因此,便有相关业者用扣具的公扣及母扣取代上述固定式的结合块,分别 将吊饰绳圈及绳体分别组装在公扣、母扣上,以具有活动取卸的^f吏用功效,如 图9所示,其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吊挂带是分别 以公扣A、母扣B结构连结有绳带C,可供使用者提携或配桂在颈部使用,但是, 由于随身物品需经常取下,如行动电话充电或拨打时、或是需利用识别证进入 门禁管制区时,都需要将行动电话或识别证取下,所以必须解除公、母扣A、 B 的扣合状态才能使用,然而,上述的公、母扣A、 B虽可达到扣合的效果,但仍 存在下列未溱完善的缺点1、 上述的公扣A是以复数倒钩Al扣入母扣B的对应扣孔B1内,且/>、母 扣A、 B的扣合方向与受拉力方向是相同的,使得公、母扣A, B之间的扣合结 构须承受垂直向的拉力,当过大了拉力产生后,容易导致公、母扣A、 B直接于 垂直方向脱离(即扣入方向脱离),进而凸显该公、母扣A、 B的结构仍有可改 进的空间存在。2、 承上所述,该公扣A仅是通过复数倒钩Al作为勾扣母扣B的扣孔Bl使用,若依靠此单薄的倒钩A1容易导致整体的扣合力道过于薄弱,且扣合力道是 分散在左、右二侧,在随身物品的长期负重拉扯下,容易使得过大的作用力直 接对倒钩Al破坏,而造成倒钩Al变形甚至断裂;且此种结构设计,又有可能 因为倒钩Al不小心被外力触压到或扣合不密闭,而造成倒钩Al直接脱开的问 题产生。3、另外,此种结构的公、母扣A、 B在解除扣合状态时,不易以单手操作 而需以双手实施方能解开公、母扣A、 B,且随身物品容易因晃动或外力触碰, 而在绳带C处打转,使得如行动电话的按钮容易被触发,或是识别证背面朝前 而失去识别意义。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点,即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 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故,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 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吊挂扣 具的新型。本技术提供的吊挂扣具,是包括有母扣及公扣,该母扣的本体表面开 设有内凹的轴孔,并于本体一侧开设有连通于轴孔的开口,而相邻于开口侧边 则剖设有滑槽,另于本体一侧向外延伸有供预设织带或绳带穿设巻绕的连接部; 该公扣具有一轴本体,并于轴本体一侧延伸有供吊挂预设随身物品的连接部; 该公扣的连接部对位于母扣本体的开口后,公扣的轴本体扣入轴孔内作一预定 角度的枢摆,而公扣的连接部则于滑槽内摆动。本技术提供的吊桂扣具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仅需将公扣的连接部对位于母扣本体的开 口后,使公扣的轴本体可扣入轴孔内作一预定角度的枢摆,而公扣的连接部则 于滑槽内摆动形成锁定状态,其公、母扣之间的配合并不复杂,使得整体的组 装容易,相对的也容易制作,进而达成形成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组装便利 及对位容易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优点乃在于公扣的轴本体以垂直方向扣入母扣的轴孔 后,即可使轴本体沿着轴孔作一预定角度的枢摆,使其扣入方向与抗拉力方向 形成交叉垂直,以此扣合方向与抗拉力方向不同,可解决现有4支术因扣合方向及抗拉方向相同而造成公、母扣容易直接脱开的缺点。本技术的再一优点乃在于公扣是以旋转扣合方式扣入母扣形成锁定状态,此种结构设计的好处在于公、母扣的抗拉力道集中,可比现有技术结构 承受更大的拉力,使得公扣的轴本体非常不容易垂直脱离于母扣的轴孔,以此 达到更佳的抗拉力效果。本技术的又一优点乃在于解除公扣与母扣的锁定状态时,使用者必须 将公扣的连接部往上扳动至一定距离后,方能使公扣的连接部往母扣的开口脱 出,再加上随身物品的重量,使用者需施以特定的力道,才能将^S扣的连接部 推开,故,可解决现有技术因误触而造成公、母扣脱离的缺点。本技术的又一优点乃在于母扣形状为一圆盘状,在使用时,可平贴于 使用者胸口或平坦处,使得母扣在织带或绳带处不易打转,可避免使用者需随 时注意配带的随身物品是否翻转为反面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技术于转动扣合前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于转动扣合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l-母扣;U-本体;lll-轴孔;112-扣合部;113-开口; 114-滑槽;12-连接部;2-公扣;21-轴本体;211-扣合槽;22-连接部;221-钮扣; 222-扣孔;223-绳带;3-织带;4-轻型随身物品;A-公扣;A1-倒钩;B-母扣; Bl-扣孔;C-绳带。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 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同时参阅图1、 2、 3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i见图、立体分 解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吊挂扣具为包括有母扣1 及公扣2,故就本案的主要结构特征详述如后;其中该母扣1的本体11表面开设有内凹的轴孔111,且轴孔111侧边的内壁面 处环设有凸出扣合部112,并于本体11 一侧开设有连通于轴孔111的开口 113, 而相邻于开口 113侧边则剖设有滑槽114,另在本体11 一侧向外延伸有可供织 带或绳带穿设巻绕的连接部12。该公扣2具有一轴本体21,并在轴本体21侧边环设有扣合槽211,以及在 轴本体21 —侧延伸有连接部22。请同时参阅图2、 4、 5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 图、在转动扣合前的示意图及在转动扣合后的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 技术于组装时,是先将公扣2的连接部22对位于母扣1本体11的开口 113 处,而开口 113可位于连接部12与滑槽114之间,并使公扣2的轴本体21朝 母扣1的轴孔11处压入,而后即可使公扣2的轴本体21沿着轴孔11作一预定 角度的枢摆,同时使公扣2的连接部22在母扣1本体11的滑槽114内摆动, 当公扣2摆动到位后,便可使轴孔111内壁环设的扣合部112扣入轴本体21侧 边的扣合槽211中形成稳固定位状态,即可完成母扣1与公扣2的整体组装。再者,当公扣2欲由母扣1的开口 113退出时,使用者仅需扳动公扣2的 连接部22,使公扣2的轴本体21形成转动状态,同时解除轴孔111与轴本体 21之间的扣合部112及扣合槽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挂扣具,是包括有母扣及公扣,其特征在于: 该母扣的本体表面开设有内凹的轴孔,并于本体一侧开设有连通于轴孔的开口,而相邻于开口侧边则剖设有滑槽,另于本体一侧向外延伸有供预设织带或绳带穿设卷绕的连接部; 该公扣具有一轴本体,并于轴本体一侧延伸有供吊挂预设随身物品的连接部; 该公扣的连接部对位于母扣本体的开口后,公扣的轴本体扣入轴孔内作一预定角度的枢摆,而公扣的连接部则于滑槽内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琇琁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