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轴及上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666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压浆辊与烘筒间的伸长率S(%)控制为-9%~-3%或-1%~+4%的范围。将这样上浆的纱条在张力0.09~0.22cN/dtex下卷到轴上,从而获得卷硬度为65~90度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织轴。这样,可改善粘结性,获得织造性良好的织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纤维纱条的织轴、上浆方法、及并轴方法(即织轴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可抑制在织轴的浆纱的粘结现象、织造性良好、而且可获得经品位良好的织物的织轴。 在图1所示浆纱机中,设置于筒子架1的多根原丝9通过筘2,以等节距集合,浸渍到浆液槽3中,附着浆料,之后,由压浆辊4挤纱,获得所期望的上浆量。接着,由第1烘干室5、第2烘于室6、及烘筒7将纱烘干,然后进行卷取,获得浆纱轴8。 上浆工序中的伸长率S(%)由压浆辊4与烘筒7间的速度比表示。即,烘筒7的速度相对压浆辊4的速度1.0为0.97时,S为-3%,烘筒7的速度为1.03的场合,S为+3%。 过去,在聚酯纱条的上浆条件中,伸长率S(%)通常在-2%±0.5%的范围内调整,例如在对56dtex/24f的经纱上浆的场合,在约-2.4%下进行。在对纱的性质多少有些不同的加工纱或特殊纱上浆的场合,调整浆料的附着量和组成、渗透剂等助剂的添加比例。 当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在与现有纱条相同的条件下即伸长率S(%)为-2.4%左右的条件下进行时,在浆纱机的烘干区域张力过大,纱条或单纱的在各部的辊的卷绕导致断纱,另外,在其后的并轴工序之后,织轴的卷硬度异常地增大,而且经时地逐渐卷紧,所以,发生浆纱相互间粘结的现象,织造时产生开口不良那样的异常状态。为此,导致紧经、松经等经品位不良,从而导致不能织造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考虑了将上浆量抑制到通常的水平下的方法,但不能消除粘结现象,织造性下降。另外,还考虑了通过使用粘着性低、不易产生粘结现象的类型的浆料抑制粘结现象的方法,但粘结性改善也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即,本专利技术是1.一种织轴,将上浆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卷成片状;其特征在于该织轴的卷硬度为65~90度。 2.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轴,将上浆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卷成片状;其特征在于:该织轴的卷硬度为65~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3-30 87938/991所述的织轴,其特征在于由特性值Q×R满足下式地上浆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构成。 1200≤Q×R≤1800(其中,Q为浆纱的初期杨氏模量(cN/dtex),R为浆纱在10%伸长时的伸长恢复率(%))3.一种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上浆时,将压浆辊与烘筒间的伸长率S(%)控制为-9%~-3%或-1%~+4%的范围,同时,从压浆辊将该纤维纱条供给到烘筒进行烘干。 4.一种并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上述3所述上浆方法获得的浆纱轴卷到织轴的张力为0.09~0.22cN/dtex。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指以亚丙基对苯二甲酸酯(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ト)单位为主要重复单位的聚酯构成的纤维,作为该聚酯,指亚丙基对苯二甲酸酯单位的含有量在约50摩尔%以上,含70摩尔%以上较好,含80摩尔%以上更好,含90摩尔%以上则更为有利。因此,还包含这样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在该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中,作为第3成份,含有其它酸成份和/或乙二醇成份的合计量在约50%摩尔以下,30%摩尔以下较好,20%摩尔以下更好,10%摩尔以下则更为有利。 通过在触媒存在的状态和适当的反应条件下使对苯二酸或其功能衍生物和亚丙基二醇或其功能性衍生物接合,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在该合成过程中,也可添加适当的1种或2种以上的第3成份,获得共聚合聚酯。另外,也可混合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以外的聚酯或聚酰胺等,或将其形成为复合纺丝(鞘芯、并排等)。 作为添加的第3成份,可列举出脂肪族二元羟酸(乙二酸、己二酸等)、脂环族二羟酸(环己烷二羟酸等)、芳香族二羟酸(间苯二酸、索吉乌姆斯鲁荷依索夫塔鲁(ソジウムスルホイソフタル)酸等)、脂肪族乙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等)、脂环族乙二醇(环己二甲醇等)、包含芳香族的脂肪族乙二醇(1,4-二(β-羟基乙氧基)苯等)、聚醚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脂肪族羟基碳酸(ω-羟基己酸等)、芳香族羟基碳酸(P-羟基安息香酸等)等。另外,具有1个或3个以上的酯形成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安息香酸等或甘油等)也可在聚合物实质上为线状的范围内使用。 另外,也可含有二氧化钛等消光剂、磷酸等稳定剂、羟基苯酚衍生物等紫外线吸收剂、滑石等结晶化核剂、阿厄洛吉鲁(アエロジル)等易滑剂、受阻酚衍生物等抗氧化剂、阻燃剂、制电剂、颜料、萤光增白剂、红外线吸收剂、消泡剂等。 在本发明中,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的纺丝可在按1500m/分左右的卷取速度获得未拉伸丝后,由在2~3.5倍左右的拉伸加捻的方法、直接连接纺丝-拉伸加捻工序的直拉法(纺丝抽伸法)、卷取速度5000m/分以上的高速纺丝法(纺丝卷取法)等任一方法进行。 另外,纤维的粗细、断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在长度方向均匀或具有粗细,断面也可为圆形、三角形、L形、T形、Y形、W形、八叶形、扁平形、狗骨头形等多棱形、多叶形、中空形、及不定形。 在本发明中,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含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的复丝原丝至少在50%以上,含70%~100%时更好,包括了混用不到50%的其它纤维纱条的场合。 作为与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混用的其它纤维纱条,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纤维、聚丙烯酸纤维、聚烯烃纤维、醋酸纤维等各种合成纤维、铜氨纤维、人造丝等人造纤维素纤维和绢丝的复丝等,可列举出由交织、混纤(例如高收缩丝这样的所谓异收缩混纤丝)、交捻等公知的手段混用这些纤维的假捻加工丝、流体喷射加工丝等膨松加工丝、高收缩丝、低收缩丝、高速纺丝(纺丝抽伸卷取(スピンドロ-テイクアツプ)法、纺丝卷取(スピンテイクアツプ法)。 在本发明中,织轴指将可由织机进行织造的根数的纱线(例如经纱4000~8000根)以片状卷到1根轴上的、即将进行织造之前的轴,通常由并轴机将多根~10多根卷有浆纱的轴(称浆纱轴)拉齐以片状卷到1根轴上,制作织轴。 本发明的织轴的卷硬度为65~90度,为65~85度时较好,为70~80度时则更好。当织轴的卷硬度不到65度时,产生轴隙(织轴凸缘与浆纱之间产生的间隙),解舒不良,不理想,当超过90度时,易于产生粘结现象,也不理想。 对于以片状卷有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的织轴,浆纱出现粘结现象使得不能织造,可以推测与浆纱的卷紧力有关。因此,如卷硬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卷紧力,所以不出现浆纱轴的粘结现象,可获得稳定的织造性和经品位优良的织物。 另外,本发明的织轴由满足下式地上浆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构成。 1200≤Q×R≤1800 (其中,Q为浆纱的初期杨氏模量(cN/dtex),R为浆纱在10%伸长时的伸长恢复率(%))卷硬度的经时变化按1周后和2周后的硬度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的织轴的卷硬度的经时变化与浆纱的初期杨式模量Q和10%伸长时的伸长恢复率(%)R双方有关,如将它们的积设定在上述式子的范围内,则可以明显地抑制粘结现象和织轴的卷硬度。这样的发现由现有技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完全不能预想到,是由本发明者初次发现的。 当上述特性值Q×R不到1200时,在织轴的凸缘与浆纱之间产生间隙,存在发生所谓轴隙的倾向,当超过1800时,轴卷硬度的经时变化增大,织轴的卷硬度可能超过90度。Q×R的较好范围为1400~1700。 本发明的上浆方法为以下那样的特别的上浆方法,由该方法首次获得了本发明的织轴。 本发明的上浆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于当对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纱条上浆时,将压浆辊与烘筒间的伸长率S(%)控制为-9%~-3%或-1%~+4%的范围,同时,从压浆辊将该纤维纱条供给到烘筒进行烘干。 本发明者对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的上浆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后发现,在现有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一般的上浆条件下,即S值在-2%±0.5%的范围内时,无论如何考虑浆料的勒西皮(レシピ),都不能获得满意的浆纱。 改造浆纱机的齿轮,使用专门定做的齿轮,使得可大幅度改变伸长率(S值),对由不同纺丝方法获得的各种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研究了上浆方法,结果很令人吃惊,S值区域为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S值区域异常地错位的区域,而且,通过相应于纺丝方法将上浆条件改变到2个S值区域,可获得轴的卷硬度为65~90度的织轴。对于纺丝-拉伸加捻2工序方式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S值设定为超喂侧的-9%~-3%,在纺丝抽伸方式下设定为-1%~+4%。 这样,虽未由原丝的制作工艺确定S值区域不同的原因,但对于由日本特愿平10-293477号公开的纺丝-拉伸加捻2工序方式制造的原丝与W099/27168号说明书公开的纺丝抽伸法制造的原丝,原丝加热时产生的应力的最大值(称为热应力极值)和其极值温度不同,在前者的场合下,热应力极值高,而且极值温度低。与此不同,在后者的场合下,存在热应力极值低而且极值温度高的倾向,可以认为该热应力特性不同与S值区域的不同相关。 一般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热应力极值和其极值温度与上述纺丝-拉伸加捻2工序方式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相同,但S值区域为与上述区域完全不同的-2±0.5%的区域。 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的由纺丝-拉伸加捻2工序方式获得的原丝的热应力极值和极值温度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大体相同,而S值区域却异常地离开,对此虽然不明确,但可以推定是与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自身的分子构造或晶体或非晶构造有关的某种构造因素在特别地起作用,由于上浆时的热的原因异常地增大。 即,对于本发明的上浆方法,在由纺丝-拉伸加捻2工序方式获得的原丝的场合,制造工艺为S=-9%~-3%,为-8.1%~-4.2时则更好。对于超过-9%的超喂,在浆纱机的烘干区域,纱的行走状态变得不稳定,出现断纱等故障,对于不到-3%的超喂,出现过张力烘干,在以后的工序中,织轴成为卷紧状态,产生在织轴的粘结现象。另外,在由纺丝抽伸法获得原丝的场合,S=-1%~+4%,为0~3%时更好。当不到-1%时,纱的行走状态变得不稳定,当超过+4%时,成为过张力烘干,出现在织轴的粘结现象。 在本发明中,当制作织轴时,将由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的浆纱构成的浆纱轴在并轴工序中卷到织轴的张力(即将多根浆纱轴拉齐后卷取到织轴时的张力,也称片张力)处于0.09~0.22cN/dtex的范围,处于0.11~0.2cN/dtex时则更好。当不到0.09cN/dtex时,片张力变得不稳定,易于出现咬入到卷于织轴的纱层的现象。另外,当超过0.22cN/dtex时,易于产生在织轴的粘结现象。 在本发明中,上浆指在纤维纱条中浸渍浆料并将其烘干固化,一般情况下,可列举出从筒子架直接拉出纤维纱条进行上浆的方法或一时形成纤维纱条的轴对其进行上浆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浆纱条件的优选范围为室烘干温度100~135℃,筒烘干温度80~110℃,浆纱张力(第2烘干室与烘筒之间的张力)0.10~0.30cN/dtex。当室烘干温度超过135℃时,纱的热应力消失,最终获得的织物完成后的手感可能不好,当不到100℃时,可能烘干不足。另外,当筒烘干温度超过110℃时,与室烘干温度的场合同样,纱的热应力消失,最终获得的织物的手感可能不好,在不到80℃时,烘干可能不足。当浆纱张力不到0.10cN/dtex时,上浆的纱的行走状态变得不稳定,可能导致断纱,当超过0.30cN/dtex时,可能产生在织轴的粘结现象。 在本发明中,适合于上浆的浆料可列举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氨盐、丙烯酸酯系共聚物苏打盐(ソ-ダ盐)、聚乙烯醇等,但在用于喷水织机(以下简称为WJ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满之水本博行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