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束带的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29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扣具,用以控制设置于其上以作为束缚功能的束带,使束带可调整松紧度等,其构成主要包括外壳部、控制件及按钮等;外壳部的构成包括壳体与基座,外壳部的前端设置在扣具所附着的对象上,该外壳部的尾部连结一带有凸齿的束带,于该外壳部的两侧设按钮,于该外壳部的内部空间设控制件,控制件呈跷形体,跷形体由中间转轴分成前段与后段;藉按压按钮使前段向下压,形成后段上升,使设在后段的棘齿部与束带间的间距改变以控制束带的运动;此种控制结构的功效稳定、确实。(*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扣具的结构,属于曰常生活中具有锁扣功能的用具结构 的
,具体说属于以使東带可被调整及定位的扣具的

技术介绍
将東带東缚于物体上,藉扣具控制東带的松紧度及定位的应用甚多,其 中包括运动或工业用面罩、眼罩等,由于调整、定位等束缚常关系到安全, 因此如何获致良好、稳定的控制是业界一再追求的目标。习用的扣具结构种类甚多,大都是设置一按钮等构件,直接操作一可扣 掣在束带的凸齿上的制动件,以达成搡控目的,这种直接的搡控方式常造成 制动件对凸齿的控制不稳定,且易造成构件的损伤,更加影响操作的不确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制束带的扣具,实现使東带的调整、定位等皆能确 实稳定的执行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控制東带的扣具,其构成包括一外壳部由壳体与基座结合组成一中空构体;其后方具一开口,设置 一提供束带绕行的杆体;其两侧设开口供设置按钮;其前侧结合于对象上; 于基座上设置一对凸墙,供控制件的中段结合并具转动轴;于基座的两开口 的内侧设置凸销,提供为按钮的转动轴;一控制件呈跷形体,中间的两外侧结合于基座上的凸墙,控制件分成 前段与后段;后段的后方设置制动件,与束带互动;前段供二按钮的第二突块压掣而向下运动,使后段的制动件上升;于后段上方与壳体内部下方之间 设弹簧;二按钮设置于外壳部的二侧开口,按钮以基座上的凸销为转轴,按钮 内侧设第一突块与第二突块,第一突块上设孔插掣在基座的凸销上,第二突 块的下缘成斜面或弧形体,压掣于控制件的前段;藉上述构成,形成于二按钮向内运动时,使控制件的前段向下运动,形 成控制件后段上升,使制动件与東带形成较大间距,提供東带通过的结构。该控制件的制动件为棘齿状体。该控制件的制动件的下侧为 一 斜面或弧状面。该控制件的前段上方的两外侧呈斜面或弧状面。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动作稳定、确实的扣具,主要是设置一呈跷形体的 控制件,在其中间设置转轴并分成前段与后段,藉按钮对前段的压制而向下 运动,使后段形成纵向上升动作,藉此间接的传动使后段后方的制动件能确 实达到预设的上升距离,使束带的调整、定位等皆能确实稳定的执行。同时由于提供的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扣具,扣具中的按钮及控制件等不易 因不当操作而造成损伤,因而整体动作不易产生不确实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扣具的立体图2为本专利技术扣具的分解立体图3为图1的A-A剖线视图(一);图4为图1的A-A剖线视图(二);图5为图1的B-B剖线视图(一);图6为图1的B-B剖线视图(二)。10………壳体11.....…..开口12…..开口13.…..…轴孔14..…....凸销15..……"孔20..….…基座21..…....凸起22......…板状体23..…....凸墙23a….……轴孔24..…....凸销30......…按钮31…….…按压面32......…第一突块32a…..…"孔33.........第一突块33a….……斜面40..…----控制件41..…....轴杆42.........后段43…".…前段43a....……侧面44......…棘齿部44a…,……斜面45..….…弹簧座50..."....弹簧60....束带61.........杆体62.........凸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扣具的构成主要包括一外壳部,外壳部由一壳 体10及一基座20组成、二按钮30、 一控制件40、 一弹簧50以及相对被扣 具控制是否被定位的束带60。所称外壳部由壳体10与基座20结合,共同组合成一构体,该构体的内 部供控制件40的设置,壳体10的后侧具有一开口 11供東带60之设置;壳 体10的两侧开口 12供二按钮30的设置;壳体10的前侧则结合于对象;上 述所称对象可以是面罩、眼罩等。所称壳体10呈一盖状体,后侧具有一开口 11,开口 11两侧的壳体10上 设一组相对的轴孔13,于该一对轴孔13上设一杆体61;壳体10的两侧设开 口 12,分别供二按钮30的设置及运动;于壳体IO内部顶部设置一凸销14, 提供弹簧50的设置(后述);壳体10上并设置若干孔15,该复数孔15供基 座20上的若干凸起21组装结合,使壳体10与基座20于装配控制件40及按 钮30等,壳体10与基座20可结合定位,壳体10与基座20的结合并不局限 于此方法。所称基座20,具有一板状体22,于板状体22侧边等位置上设置前述的 凸起21,于板状体22的上方设置一对相对应的凸墙23,凸墙23上设置轴孔 23a,提供控制件40的设置(后述),于板状体22上设置一对凸销24,该二 凸销24提供按钮30的设置。所称二按钮30,装置在壳体10两侧的基座20上,其构成具有设于外侧 的按压面31、设于内侧的第一突块32及第二突块33;于第一突块32上设纵 向的孔32a,于第二突块33的下侧设有斜面33a;孔32a供凸销24插入,使 按钮30可以凸销24为轴心作转动,按钮30向外转动时,其按压面31的一部份将受制于开口 13的边缘,使按钮30仅能作预设角度的转动;于按钮30 向内转动时(即按压所称按压面31时),斜面33a将与控制件40配合动作。所称控制件40的构造系呈跷形体,设置在壳体10与基座20结合体之内 部,为一折曲状体,两侧设置同轴心的轴杆41,控制件40由轴杆41概分为 后段42与前段43;于后段42的最后端为棘齿部44 (为制动件,其不局限于 棘齿状体),用以与東带60的结构配合动作(后述),棘齿部44的下方呈斜 面44a;控制件40前段43的两侧面43a制作成圆弧面或斜面,当该二恻面 43a受第二突块33的斜面33a压迫时,该所称前段43即被迫向下运动;于后 段42上方设置一弹簧座45,其上装置弹簧50;控制件40装置于基座20上 时其以轴杆41为转动轴心,当前段43向下运动时控制件40依轴杆41转动, 则后段42向上运动;而当后段42向下运动时,则后段43即向上运动。弹簧50装置在壳体10的内部(凸销14位置)与控制件40的后段42 (弹 簧座45位置)之间,当控制件40的后段42向上运动时,弹簧50被压缩而 蓄能,当后段42向上运动的动能消失时(即按钮30未被施力且未有其它外 力时),藉弹簧50的回复力,使后段42向下运动,而控制件40的前段43即 向上运动。如图3-图6所示,除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状态外,并显示其操作的动作状 态;如图3、图5所示,系在本专利技术未受压力(尤指按钮30未受压力时)的 状态,第二突块33的斜面33a未向内侧运动,斜面33a不压迫控制件40前 段43的侧面43a,因弹簧50的力量使控制件40的后段42下压,東带呈定位 状态,棘齿部44与束带60的凸齿62形成制动状态(束带60有向箭头方向 运动的趋势),于棘齿部44与杆体61之间的间距使凸齿62无法通过,因而 形成東带60被稳定的定位的状态;如图4、图6所示,当按钮30被由外向内 压掣时,第二突块33的斜面33a向内侧运动,斜面33a压迫控制件40前段 43的侧面43a,使控制件40向下运动,迫使控制件40的后段42上升,使棘 齿部44向上运动,形成棘齿部44与杆体61间之间距变大,使束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束带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构成包括: 一外壳部:由壳体与基座结合组成一中空构体;其后方具一开口,设置一提供束带绕行的杆体;其两侧设开口供设置按钮;其前侧结合于对象上;于基座上设置一对凸墙,供控制件的中段结合并具转动轴;于基座的两开口的内侧设置凸销,提供为按钮的转动轴; 一控制件:呈跷形体,中间的两外侧结合于基座上的凸墙,控制件分成前段与后段;后段的后方设置制动件,与束带互动;前段供二按钮的第二突块压掣而向下运动,使后段的制动件上升;于后段上方与壳体内部下方之间设弹簧; 二按钮:设置于外壳部的二侧开口,按钮以基座上的凸销为转轴,按钮内侧设第一突块与第二突块,第一突块上设孔插掣在基座的凸销上,第二突块的下缘成斜面或弧形体,压掣于控制件的前段; 藉上述构成,形成于二按钮向内运动时,使控制件的前段向下运动,形成控制件后段上升,使制动件与束带形成较大间距,提供束带通过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诚
申请(专利权)人:诚加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