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23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抗拉限位装置;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固定于支座本体的上下两端,支座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抗拉限位装置;抗拉限位装置包括相互正交的两个滑移限位机构,两个滑移限位机构通过柔性材料相连接。抗拉限位装置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四周,沿X、Y轴可自由滑移,不影响支座本体的水平隔震性能,且限制了支座本体在X、Y轴方向的最大变形,柔性材料承受支座本体受到Z轴方向的拉力,有效增强了支座Z向抗拉刚度。在发生强震时,通过设置抗拉限位装置,可有效避免支座本体的变形超过变形极限导致失稳,同时增强了支座Z向抗拉能力,提高了隔震支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A tensile limit isolation bear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nsile limit isolation bearing,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body, an upper connecting plate, a lower connecting plate and a tensile limit device; an upper connecting plate and a lower connecting plate are fix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upport body, and a tensile limit devic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round the support body; and the tensile limit device comprises two orthogonal sliding limits. The two sliding limiting mechanisms are connected by flexible materials. The device can slide freely along X-axis and Y-axis without affecting the horizontal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bearing body. It also limits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the bearing body in X-axis and Y-axis directions. The flexible material bears the tensile force of the bearing body in Z-axis direction and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Z-direction tensile stiffness of the bearing. In the case of strong earthquakes, the stability of the bearing can be effectively avoided by installing a tensile limit device, and the Z-direction tensile capacity of the bearing can be enhanced, and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isolation bearing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逐渐趋向集中、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地震所携带的巨大能量对人类文明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这就迫使工程抗震人员不断地探索更新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防灾减灾方法。地震灾害主要源于地面运动引起的结构受迫振动。隔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隔震装置,减小结构水平刚度、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增大结构阻尼,从而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隔震是发展较早的被动控制措施,大量的理论研究、模型试验和实际工程强震观测记录表明隔震可大幅度降低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隔震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结构物本身与地面或下部支承结构之间安装隔震支座,利用隔震支座较小的水平刚度,延长结构物的振动周期,从而减小结构地震作用的动力放大效应。工程结构隔震系统应具有如下特性:承载特性、隔震特性、耗能特性以及稳定性和耐久性。隔震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层建筑与中小跨径直线桥中,近年来(超)高层建筑也在逐步推广应用该技术。对于基础隔震的高层建筑,强震作用下一般会产生较大的倾覆力矩,使得基底部分支座承受较大的拉力。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知,橡胶支座内力验算时不宜出现拉应力,且最大值不应超过1MPa,也即叠层橡胶支座抗拉能力弱,当支座承受较大拉应力时,极易发生破坏。类似地,在异形建筑与弯曲桥梁中,因结构上部质心与刚心相差较多,局部支座同样可能存在严重的受拉现象。鉴于以上原因,常规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成为阻碍其在高层建筑、异形建筑、弯曲桥梁等结构隔震中应用的主要障碍。目前,已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橡胶支座的抗拉构造,并对其中部分构造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验证了其力学性能的可靠性。但这些构造同时也存在抗拉构造显著影响支座本体水平力学性能、支座竖向高度或水平尺寸显著增大等值得进一步研究改善的问题。采用普通的隔震橡胶支座虽可以满足水平隔震的功能,但如让隔震橡胶支座发生过大的水平剪切变形或转角过大,会使隔震橡胶支座失效破坏甚至导致隔震结构倾覆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传统隔震支座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抗拉限位装置;其中,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支座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抗拉限位装置;所述抗拉限位装置包括相互正交的两个滑移限位机构,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内侧面,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通过柔性材料相连接,所述滑移限位机构用于适应支座本体在X、Y方向的变形,同时限制其在X、Y轴方向的最大变形,所述柔性材料用于承受所述支座本体受到Z轴方向的拉力。其中,所述滑移限位机构包括滑轨、滑块和挡块;所述滑轨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的内侧面,所述滑轨的另一侧与所述滑块的内侧面构成相对滑动面,所述滑块的外侧与所述柔性材料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两端固定有挡块。其中,所述挡块焊接或栓接在所述滑轨的两端。其中,所述滑块的内侧粘接有聚四氟乙烯薄层。其中,所述支座本体为叠层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或高阻尼橡胶支座。其中,所述柔性材料为钢绞线。其中,所述钢绞线上施加有预应力,以抵消或减小外部荷载对支座本体的拉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在支座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抗拉限位装置,抗拉限位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增强了抗拉限位隔震支座的抗拉承载能力,承受支座本体受到的竖向拉力,避免支座本体受拉破坏。其中,抗拉限位装置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四周,且沿X、Y轴可自由滑移,不影响支座本体的水平隔震性能。抗拉限位装置限制了支座本体在X、Y、Z轴三个方向的变形,避免在发生强震时,支座本体的变形超过变形极限导致失稳,同时有效增强了支座Z向抗拉刚度,提高了隔震支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限位隔震支座的正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座本体和抗拉限位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移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座本体在X轴方向大变形状态下的正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限位隔震支座的左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座本体在Y轴方向大变形状态下的正视图;图中,1.上连接板;2.滑轨;3.滑块;4.挡块;5.支座本体;6.柔性材料;7.下连接板;8.螺栓;9.滑移限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模块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限位隔震支座的正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座本体5和抗拉限位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5、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7和抗拉限位装置;其中,所述上连接板1和所述下连接板7固定于所述支座本体5的上下两端,所述支座本体5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抗拉限位装置;所述抗拉限位装置包括相互正交的两个滑移限位机构9,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9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1和所述下连接板7的内侧面,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9通过柔性材料6相连接,所述滑移限位机构9用于限制所述支座本体5在X、Y轴方向的最大变形,所述柔性材料6用于承受所述支座本体5受到Z轴方向的拉力。具体地,参照图1,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5,支座本体5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7之间,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7的结构相同,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7的尺寸大于支座本体5的尺寸。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为描述简洁,下文中的“隔震支座”指代“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参照图2,支座本体5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抗拉限位装置,抗拉限位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7,其中,抗拉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支座本体5在X、Y、Z轴三个方向的变形,并增强抗拉限位隔震支座的抗拉承载能力。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抗拉限位装置包括相互正交的两个滑移限位机构9,两个滑移限位机构9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1和所述下连接板7的内侧面,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9通过柔性材料6相连接。两个滑移限位机构9分别对应X轴和Y轴方向设置。其中,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知,橡胶支座内力验算时不宜出现拉应力,且最大值不应超过1MPa,也即叠层橡胶支座抗拉能力弱,当支座承受较大拉应力时,极易发生破坏。柔性材料6的承载力应保证水平隔震支座的拉应力不超过上述规范设计要求。当发生强震时,支座本体5会发生水平剪切变形,如果变形超过支座本体5的变形极限,支座本体5会发生失稳。本实施例通过滑移限位机构9限制支座本体5在X、Y轴方向的最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抗拉限位装置;其中,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支座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抗拉限位装置;所述抗拉限位装置包括相互正交的两个滑移限位机构,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内侧面,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通过柔性材料相连接,所述滑移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支座本体在X、Y轴方向的最大变形,所述柔性材料用于承受所述支座本体受到Z轴方向的拉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抗拉限位装置;其中,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支座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抗拉限位装置;所述抗拉限位装置包括相互正交的两个滑移限位机构,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内侧面,两个所述滑移限位机构通过柔性材料相连接,所述滑移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支座本体在X、Y轴方向的最大变形,所述柔性材料用于承受所述支座本体受到Z轴方向的拉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限位机构包括滑轨、滑块和挡块;所述滑轨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宜峰李爱群张瑞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