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5171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包括:步骤二、构建三角循环提升系统,引线依次穿过位于桥底部的定滑轮,然后引线在位于桥塔顶的卷扬机的牵引下到达牵引侧套管位于桥塔的管口处,然后引线穿出牵引侧套管到达桥面,将引线连接于位于桥面卷扬机,启动桥面卷扬机拉动引线,引线牵引钢丝绳从桥塔端进牵引侧套管并置于桥面,钢丝绳穿过桥面卷扬机,将钢丝绳两端固定连接,便形成了三角循环提升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对同向回转钢绞线进行快速循环的牵引,较大幅度地提高钢绞线的牵引效率,节约时间。

Two way traction method for same direction rotary steel stra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directional traction method of a co-rotating steel stran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structing a triangular circulation lifting system, the lead passes through the fixed pulley at the bottom of the bridge in turn, and then the lead reaches the pipe opening of the traction side sleeve at the bridge tower under the traction of the hoist at the top of the bridge tower, and the lead goes through the traction. The side sleeve reaches the bridge deck, connects the lead wire to the bridge deck winch, starts the bridge deck winch to pull the lead wire, the lead wire draws the wire rope into the side sleeve from the bridge tower end and puts it on the bridge deck, the wire rope passes through the bridge deck winch, and fixes the two ends of the wire rope to connect, thus forming a triangular circulation lifting system. Simple and convenient, it can be used for rapid cyclic traction of co-rotating steel strand, greatly improving the traction efficiency of steel strand and savi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绞线牵引方法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
技术介绍
斜拉索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HDPE套管焊接及安装,斜拉索运输及吊装上桥,挂索穿束,张拉,索力检测,索力调整及减振装置安装等工序。同向回转体系斜拉索与传统斜拉索的最大区别是斜拉索穿过桥塔内的鞍座再回到桥面,一根钢绞线的两端锚固在梁端的上下游,钢绞线需要穿过桥塔。传统的斜拉索不会穿过桥塔,安装时仅仅将钢绞线从桥面牵引至桥塔上即可,这样的钢绞线牵引系统牵引长度有限,无法实现同向回转钢绞线的安装,且同向回转钢绞线的安装无法采用传统工艺完成,需要开发新的适用于同向回转钢绞线牵引的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可以实现同向回转钢绞线的安装。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包括:步骤一、构建三角循环提升系统引线依次穿过位于塔根桥面的定滑轮,然后引线在位于桥塔顶的卷扬机的牵引下到达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位于桥塔的管口处,然后引线穿出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到达桥面,将引线连接于位于桥面卷扬机,启动桥面卷扬机拉动引线,引线牵引钢丝绳从桥塔端进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并置于桥面,钢丝绳穿过桥面卷扬机,将钢丝绳两端固定连接,分别形成牵引侧套管三角循环提升系统或下放侧套管三角循环提升系统。优选的是,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在所述步骤一之后还包括:步骤二、待穿钢绞线与牵引钢丝绳固定连接将待穿钢绞线与钢丝绳可拆卸连接;步骤三、钢绞线牵引就位启动桥面卷扬机,钢丝绳带动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待穿钢丝绳穿入牵引侧套管中,并沿着牵引侧套管一直提升至桥塔内鞍座的出口处;并且在穿索过程中,在待穿钢绞线上绑扎同向回转穿索板,并且保持牵引侧套管内始终至少有一块同向回转穿索板;当待穿钢绞线穿过牵引侧套管到桥塔端时拆除同向回转穿索板,同时在桥面端安装另一块同向回转穿索板;且在待穿钢绞线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在桥面将待穿钢绞线与钢丝绳持续进行可拆卸连接;当钢绞线被提升出牵引侧套管上端后,解除可拆卸连接;待穿钢绞线远离桥面的一侧穿过鞍座后进入下放侧套管中,且在钢绞线进入下放侧套管前,将钢绞线与钢丝绳的下放侧部分进行可拆卸捆绑,并在待穿钢绞线上绑扎同向回转穿索板,待穿钢绞线在钢丝绳的牵引作用下沿着下放侧套管回到桥面锚固处,解除可拆卸捆绑,将钢绞线穿入锚具固定;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连续牵引待穿钢绞线。优选的是,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在所述步骤二之前还包括:步骤A、第一根钢绞线以及套管安装1)下放侧套管安装将下放侧套管摆放至桥面上,将下放侧套管一端临时固定于桥面,起吊下放侧套管另一端,直至将下放侧套管起吊至位于桥塔内的鞍座的出口处,并将所述下放侧套管另一端临时固定在桥塔上;2)第一根钢绞线安装通过位于的桥塔顶部的卷扬机下放牵引钢丝绳,并将其与第一根钢绞线可拆卸连接以牵引第一根钢绞线至桥塔内鞍座的出口处;然后解除可拆卸连接,此时第一根钢绞线穿过桥塔内鞍座进入所述下放侧套管内,直到穿入完成,此时第一根钢绞线位于下放侧套管内的一侧随下放侧套管放置于桥面,另一侧自由垂下,即第一根钢绞线下放侧随下放侧套管放置于桥面,牵引侧自由垂下;3)牵引侧套管安装将牵引侧套管摆放至牵引侧桥面的另一侧上,其中,所述牵引侧套管与所述下放侧套管分别位于桥塔上下游两侧;并将该牵引侧套管一端临时固定于桥面,往该牵引侧套管内穿入牵引钢丝绳,将第一根钢绞线和牵引钢丝绳可拆卸连接,边吊起牵引侧套管,边利用牵引钢丝绳牵引第一根钢绞线穿入第二套管内,直至穿入完成,将牵引侧套管临时固定于桥塔上;4)第一根钢绞线张拉解除第一根钢绞线和牵引钢丝绳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待第一根钢绞线能够承受住下放侧套管和牵引侧套管的重量时,解除下放侧套管一端与桥面的临时连接;第一根钢绞线自由垂下端与位于地面的卷扬机连接,启动卷扬机,牵引第一根钢绞线向桥面锚固处前进,将第一条钢绞线穿入锚具,并张拉第一条钢绞线的两端,待第一条钢绞线张拉紧。优选的是,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将下放侧套管一端临时固定于桥面,临时固定位置设置为使得下放侧套管另一端起吊至位于桥塔内的鞍座的出口处时,下放侧套管不被拉断。优选的是,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所述可拆卸连接均为:每隔10m设置一个绳夹,每隔3m设置一个塑料扎带。优选的是,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所述步骤一中,引线穿出牵引侧套管到达桥面,具体操作位:在引线靠近桥面卷扬机的一端绑定一个重球,使得重球顺着牵引侧套管往下滚到桥面出口,解除重球。优选的是,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步骤三,当遇到同向回转穿索板时,拆除同向回转穿索板,每次取下同向回转穿索板前,注意在钢绞线上绑扎另一块同向回转穿索板。优选的是,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所述下放侧套管和所述牵引侧套管均为HDPE套管。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同向回转体系上钢绞线的双向牵引方法,需要使用同向回转穿索板,该穿索板能很好的适应同向回转体系中钢绞线的牵引。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对同向回转钢绞线进行快速循环的牵引,较大幅度地提高钢绞线的牵引效率,节约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步骤1)下放侧套管安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第一根钢绞线安装的牵引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第一根钢绞线牵引端穿入牵引侧套管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第一根钢绞线张拉完成后的第一根钢绞线下放端和下放侧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牵引侧套管的三角循环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下方侧套管的三角循环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同向回转穿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包括:如图1-4所示,步骤A、第一根钢绞线以及套管安装,1)下放侧套管1安装,将下放侧套管1摆放至桥面2上,将下放侧套管1一端临时固于桥面2,也就是固定在桥面临时锚固点6;利用塔顶卷扬机5起吊下放侧套管1另一端,直至将下放侧套管1起吊至位于桥塔3内的鞍座4的出口处,并将所述下放侧套管1另一端临时固定在桥塔3上;2)第一根钢绞线8安装,通过位于的桥塔顶部的塔顶卷扬机5下放牵引钢丝绳7,并将其与第一根钢绞线8可拆卸连接以牵引第一根钢绞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构建三角循环提升系统引线依次穿过位于塔根桥面的定滑轮,然后引线在位于桥塔顶的卷扬机的牵引下到达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位于桥塔的管口处,其中,该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均倾斜设置,一端位于桥塔,另一端位于桥面,且分别位于桥塔上下游两侧;然后引线穿出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到达桥面,将引线连接于位于桥面卷扬机,启动桥面卷扬机拉动引线,引线牵引钢丝绳从桥塔端进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并置于桥面,钢丝绳穿过桥面卷扬机,将钢丝绳两端固定连接,分别形成牵引侧套管三角循环提升系统和下放侧套管三角循环提升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构建三角循环提升系统引线依次穿过位于塔根桥面的定滑轮,然后引线在位于桥塔顶的卷扬机的牵引下到达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位于桥塔的管口处,其中,该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均倾斜设置,一端位于桥塔,另一端位于桥面,且分别位于桥塔上下游两侧;然后引线穿出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到达桥面,将引线连接于位于桥面卷扬机,启动桥面卷扬机拉动引线,引线牵引钢丝绳从桥塔端进牵引侧套管或下放侧套管并置于桥面,钢丝绳穿过桥面卷扬机,将钢丝绳两端固定连接,分别形成牵引侧套管三角循环提升系统和下放侧套管三角循环提升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之后还包括:步骤二、待穿钢绞线与牵引钢丝绳固定连接将待穿钢绞线与钢丝绳可拆卸连接;步骤三、钢绞线牵引就位启动桥面卷扬机,钢丝绳带动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待穿钢丝绳穿入牵引侧套管中,并沿着牵引侧套管一直提升至桥塔内鞍座的出口处;并且在穿索过程中,在待穿钢绞线上绑扎同向回转穿索板,并且保持牵引侧套管内始终至少有一块同向回转穿索板;当待穿钢绞线穿过牵引侧套管到桥塔端时拆除同向回转穿索板,同时在桥面端安装另一块同向回转穿索板;且在待穿钢绞线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在桥面将待穿钢绞线与钢丝绳持续进行可拆卸连接;当钢绞线被提升出牵引侧套管上端后,解除可拆卸连接;待穿钢绞线远离桥面的一侧穿过鞍座后进入下放侧套管中,且在钢绞线进入下放侧套管前,将钢绞线与钢丝绳的下放侧部分进行可拆卸捆绑,并在待穿钢绞线上绑扎同向回转穿索板,待穿钢绞线在钢丝绳的牵引作用下沿着下放侧套管回到桥面锚固处,解除可拆卸捆绑,将钢绞线穿入锚具固定;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连续牵引待穿钢绞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回转钢绞线双向牵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步骤A、第一根钢绞线以及套管安装1)下放侧套管安装将下放侧套管摆放至桥面上,将下放侧套管一端临时固定于桥面,起吊下放侧套管另一端,直至将下放侧套管起吊至位于桥塔内的鞍座的出口处,并将所述下放侧套管另一端临时固定在桥塔上;2)第一根钢绞线安装通过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灿孙立军胡伟朱浩周仁忠项梁郑建新刘丹王德怀朱如俊陈沿松张国浩王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