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065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结构的第一铝锭和第二铝锭,所述第一铝锭的上表面中部预留有凸起的条形凸条,且条形凸条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一铝锭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侧靠近棱边处均开有两个卡槽,且第一铝锭上表面的四个卡槽分别关于条形凸条呈对称分布,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弧形,且弧形的半径等于第一铝锭的厚度,所述卡槽内卡接有两根钢带,所述第一铝锭的上表面中部靠近条形凸条的两侧均预留有圆柱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让两个铝锭在进行堆垛的时候更容易卡接在一起,不会出现滑移,并且在圆柱凸块的顶端圆周边缘处设置的圆角,让对接时更加快速方便。

A new type of aluminum ingot structure for stack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aluminum ingot structure for easy stacking,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aluminum ingot and a second aluminum ingot with a cuboidal structure as a whole. A convex strip is reserved in the middle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aluminum ingot,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strip convex is a trapezoidal structure.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first aluminum ingot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There are two clamping grooves near the edge, and the four clamping grooves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aluminum ingot ar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with respect to the strip convex.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lamping groove is arc-shaped, and the arc radius is equal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first aluminum ingot. Cylindrical bumps are reserved on both sides.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two aluminum ingots more easily clamped together when stacking, and can not slip, and the rounded corn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circumferential edge of the cylindrical convex block, so as to make the butting more rapid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
本技术涉及铝锭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铝锭生产中由于铝锭的形状固定在多少年来延续的那种,其包装也延续那种捆绑钢带结构,其存在诸多缺点例如捆绑时候需要打上四根钢带,四根钢带所打的位置都考中间,钢带与铝锭之间的力臂较短,钢带受作用力很大,在运输中钢带很容易被拉断,造成铝锭的松散甚至滑落;其次铝锭的形状为两头坡度较小,打成捆后外管立体杆差不美观;铝锭件的扣边一高一低,在堆垛时不容易扣上,经叉车运输晃动后钢带易松,是钢带打不紧的一种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一种咬合力和契合度良好的铝锭结构,从而让运输和打钢带更加简单牢固,提高后期的生产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结构的第一铝锭和第二铝锭,所述第一铝锭的上表面中部预留有凸起的条形凸条,且条形凸条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一铝锭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侧靠近棱边处均开有两个卡槽,且第一铝锭上表面的四个卡槽分别关于条形凸条呈对称分布,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弧形,且弧形的半径等于第一铝锭的厚度,所述卡槽内卡接有两根钢带,所述第一铝锭的上表面中部靠近条形凸条的两侧均预留有圆柱凸块,且两个圆柱凸块的顶端圆周边缘处均倒有圆角,所述第一铝锭的下表面中部开有条形槽,所述第一铝锭的下表面开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且第一矩形槽和条形槽互相垂直且互相贯通,所述第一铝锭的下表面靠近条形槽的两侧均预留有沉孔,且沉孔的尺寸与圆柱凸块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铝锭的上表面靠近钢带的两侧均开有通孔。优选的,所述条形凸条与第一铝锭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合,且条形凸条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铝锭的长度,第一铝锭的结构与第二铝锭的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钢带的宽度,且钢带的两端均设有互相啮合锁扣和锁头。优选的,所述条形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条形凸条横截面的形状相似,且条形凸条与条形槽互相平行,第一铝锭上表面的条形凸条与第二铝锭下表面的条形槽卡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矩形槽的长度等于第一铝锭的宽度,第一矩形槽的槽宽大于叉车插杆的宽度。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槽的槽深等于条形槽的槽深,且通孔的内径与Φ3的铁丝相适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圆柱凸块以及与之相适配的沉孔,能够让两个铝锭在进行堆垛的时候更容易卡接在一起,不会出现滑移,并且在圆柱凸块的顶端圆周边缘处设置的圆角,让对接时更加快速方便。2、通过设置凹槽以及圆角,使得堆砌后的铝锭在打钢带的时候避免钢带弯角处角度过大导致应力集中造成钢带断裂,从而保证了钢带可以将铝锭紧紧的捆扎在一起。3、通过设置的条形槽以及与之相适配的条形凸块,能够让脱模过程中因意外将圆柱凸块碰落的时候,直接将条形槽卡接在下一块上表面的条形凸块上,让上下两块铝锭咬合更加紧密。4、通过设置的两个矩形槽,能够方便叉车进行搬运,并且不会蹭到钢带导致绑扎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铝锭、2条形槽、3圆柱凸块、4条形凸条、5锁扣、6钢带、7第二铝锭、8圆角、9沉孔、10第一矩形槽、11第二矩形槽、12通孔、13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结构的第一铝锭1和第二铝锭7,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中部预留有凸起的条形凸条4,且条形凸条4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侧靠近棱边处均开有两个卡槽13,且第一铝锭1上表面的四个卡槽13分别关于条形凸条4呈对称分布,卡槽13的横截面呈弧形,且弧形的半径等于第一铝锭1的厚度,卡槽13内卡接有两根钢带6,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中部靠近条形凸条4的两侧均预留有圆柱凸块3,且两个圆柱凸块3的顶端圆周边缘处均倒有圆角8,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中部开有条形槽2,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开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第一矩形槽10和第二矩形槽11,且第一矩形槽10和条形槽2互相垂直且互相贯通,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靠近条形槽2的两侧均预留有沉孔9,且沉孔9的尺寸与圆柱凸块3的尺寸相适配,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靠近钢带6的两侧均开有通孔12。本技术中,条形凸条4与第一铝锭1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合,且条形凸条4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铝锭1的长度,第一铝锭1的结构与第二铝锭7的结构相同,卡槽13的宽度大于钢带6的宽度,且钢带6的两端均设有互相啮合锁扣5和锁头,条形槽2的横截面形状与条形凸条4横截面的形状相似,且条形凸条4与条形槽2互相平行,第一铝锭1上表面的条形凸条4与第二铝锭7下表面的条形槽2卡接在一起,第一矩形槽10和第二矩形槽11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矩形槽10的长度等于第一铝锭1的宽度,第一矩形槽10的槽宽大于叉车插杆的宽度,第一矩形槽10的槽深等于条形槽2的槽深,且通孔12的内径与Φ3的铁丝相适配。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钢带6放在地面,让两根钢带6之间距离等于同一条棱上相邻的两个卡槽13之间的距离,之后再将第一铝锭1的两个卡槽13卡接在钢带6的上表面即可进行堆码;将第二铝锭7夹置第一铝锭1的正上方,让第二铝锭7下表面的条形槽2所在直线与第一铝锭1上表面的条形凸条4所在直线重合,之后再横向移动第二铝锭7,让圆柱凸块3与沉孔9对齐,即可慢慢下降,最后一块堆码完毕后即可将钢带6捆扎起来,用叉车运走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结构的第一铝锭(1)和第二铝锭(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中部预留有凸起的条形凸条(4),且条形凸条(4)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侧靠近棱边处均开有两个卡槽(13),且第一铝锭(1)上表面的四个卡槽(13)分别关于条形凸条(4)呈对称分布,所述卡槽(13)的横截面呈弧形,且弧形的半径等于第一铝锭(1)的厚度,所述卡槽(13)内卡接有两根钢带(6),所述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中部靠近条形凸条(4)的两侧均预留有圆柱凸块(3),且两个圆柱凸块(3)的顶端圆周边缘处均倒有圆角(8),所述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中部开有条形槽(2),所述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开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第一矩形槽(10)和第二矩形槽(11),且第一矩形槽(10)和条形槽(2)互相垂直且互相贯通,所述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靠近条形槽(2)的两侧均预留有沉孔(9),且沉孔(9)的尺寸与圆柱凸块(3)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靠近钢带(6)的两侧均开有通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便于堆码的铝锭结构,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结构的第一铝锭(1)和第二铝锭(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中部预留有凸起的条形凸条(4),且条形凸条(4)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侧靠近棱边处均开有两个卡槽(13),且第一铝锭(1)上表面的四个卡槽(13)分别关于条形凸条(4)呈对称分布,所述卡槽(13)的横截面呈弧形,且弧形的半径等于第一铝锭(1)的厚度,所述卡槽(13)内卡接有两根钢带(6),所述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中部靠近条形凸条(4)的两侧均预留有圆柱凸块(3),且两个圆柱凸块(3)的顶端圆周边缘处均倒有圆角(8),所述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中部开有条形槽(2),所述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开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第一矩形槽(10)和第二矩形槽(11),且第一矩形槽(10)和条形槽(2)互相垂直且互相贯通,所述第一铝锭(1)的下表面靠近条形槽(2)的两侧均预留有沉孔(9),且沉孔(9)的尺寸与圆柱凸块(3)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铝锭(1)的上表面靠近钢带(6)的两侧均开有通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启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东阳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