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琦隆专利>正文

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4809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0‑16份、过磷酸钙13‑20份、硫酸铵25‑35份、动物粪便8‑16份、中药药粉15‑21份、复合维生素17‑25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0‑16份、桂皮粉20‑27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合理,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科学实用,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以改变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不良状况,且肥效持久,见效快,尤其适用于块根、块茎植物,能有效地提高块根、块茎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肥
,具体是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块根、块茎以及食用地下部分的植物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目前农业防治病虫害及农作物所施化肥,主要是用化学制剂和有毒农药经混合搅拌,施入土壤中或农作物上,年复一年地长期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致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土壤板结,对水源土壤和农作物造成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外,目前复合肥料的平均利用率较低,养分损失严重,而且容易对地下水和江河湖泊造成污染;常规肥料一般不易调控各营养释放速率,以使释放速率与农作物吸收肥料的进度同步,所以如果一次施用大量肥料在苗期容易造成烧苗,而往往由于受人力栽培条件的限制,又很难做到多次追肥,从而造成农作物由于缺肥而生长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0-16份、过磷酸钙13-20份、硫酸铵25-35份、动物粪便8-16份、中药药粉18-23份、复合维生素20-27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0-16份、桂皮粉15-23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磷酸二氢钾11-15份、过磷酸钙15-18份、硫酸铵26-30份、动物粪便10-15份、中药药粉20-23份、复合维生素22-26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2-15份、桂皮粉16-2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磷酸二氢钾12份、过磷酸钙15份、硫酸铵25份、动物粪便11份、中药药粉20份、复合维生素23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4份、桂皮粉21份。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动物粪便为牛粪便、羊粪便和猪粪便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按比例的称取动物粪便、中药药粉、复合维生素、植物乳酸杆菌干粉、桂皮粉进行粉碎混合,在25℃的发酵室内堆积发酵8-10天,得发酵物料备用;(2)按比例的称取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和硫酸铵加入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料中混合均匀后,摊晾在晾堂内自然风干7-10天,期间不断进行翻拌,水份在5-8%时用粉碎机粉碎,得混合料;(3)将经步骤(2)后的混合料送入调质器,用95℃蒸汽进行180秒熟化并提高混合物均匀度;(4)将步骤(3)中混合料送入造粒机进行制粒,制备好的颗粒料用逆流冷却器进行冷却,使高温颗粒快速冷却到室温以下,即得所述复合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合肥的平均粒径大小为3~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配方合理,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科学实用,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以改变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不良状况,且肥效持久,见效快,尤其适用于块根、块茎植物,能有效地提高块根、块茎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3份、过磷酸钙16份、硫酸铵22份、动物粪便9份、中药药粉21份、复合维生素24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0份、桂皮粉17份。所述动物粪便为牛粪便、羊粪便和猪粪便中的至少一种。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1)按比例的称取动物粪便、中药药粉、复合维生素、植物乳酸杆菌干粉、桂皮粉进行粉碎混合,在25℃的发酵室内堆积发酵7-9天,得发酵物料备用;(2)按比例的称取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和硫酸铵加入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料中混合均匀后,摊晾在晾堂内自然风干8-11天,期间不断进行翻拌,水份在4-7%时用粉碎机粉碎,得混合料;(3)将经步骤(2)后的混合料送入调质器,用95℃蒸汽进行180秒熟化并提高混合物均匀度;(4)将步骤(3)中混合料送入造粒机进行制粒,制备好的颗粒料用逆流冷却器进行冷却,使高温颗粒快速冷却到室温以下,即得所述复合肥。所述复合肥的平均粒径大小为3~6mm。实施例2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2份、过磷酸钙15份、硫酸铵25份、动物粪便11份、中药药粉20份、复合维生素23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4份、桂皮粉21份。所述动物粪便为牛粪便、羊粪便和猪粪便中的至少一种。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1)按比例的称取动物粪便、中药药粉、复合维生素、植物乳酸杆菌干粉、桂皮粉进行粉碎混合,在25℃的发酵室内堆积发酵6-9天,得发酵物料备用;(2)按比例的称取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和硫酸铵加入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料中混合均匀后,摊晾在晾堂内自然风干10-12天,期间不断进行翻拌,水份在3-5%时用粉碎机粉碎,得混合料;(3)将经步骤(2)后的混合料送入调质器,用100℃蒸汽进行200秒熟化并提高混合物均匀度;(4)将步骤(3)中混合料送入造粒机进行制粒,制备好的颗粒料用逆流冷却器进行冷却,使高温颗粒快速冷却到室温以下,即得所述复合肥。所述复合肥的平均粒径大小为3~6mm。实施例3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4份、过磷酸钙19份、硫酸铵35份、动物粪便13份、中药药粉20份、复合维生素25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1份、桂皮粉22份。所述动物粪便为牛粪便、羊粪便和猪粪便中的至少一种。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1)按比例的称取动物粪便、中药药粉、复合维生素、植物乳酸杆菌干粉、桂皮粉进行粉碎混合,在25℃的发酵室内堆积发酵8-10天,得发酵物料备用;(2)按比例的称取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和硫酸铵加入步骤(1)所得的发酵物料中混合均匀后,摊晾在晾堂内自然风干7-10天,期间不断进行翻拌,水份在5-8%时用粉碎机粉碎,得混合料;(3)将经步骤(2)后的混合料送入调质器,用90℃蒸汽进行230秒熟化并提高混合物均匀度;(4)将步骤(3)中混合料送入造粒机进行制粒,制备好的颗粒料用逆流冷却器进行冷却,使高温颗粒快速冷却到室温以下,即得所述复合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合肥的平均粒径大小为3~6mm。实施例4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0-16份、过磷酸钙13-20份、硫酸铵25-35份、动物粪便8-16份、中药药粉18-23份、复合维生素20-27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0-16份、桂皮粉15-23份。所述动物粪便为牛粪便、羊粪便和猪粪便中的至少一种。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1)按比例的称取动物粪便、中药药粉、复合维生素、植物乳酸杆菌干粉、桂皮粉进行粉碎混合,在25℃的发酵室内堆积发酵8-10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0‑16份、过磷酸钙13‑20份、硫酸铵25‑35份、动物粪便8‑16份、中药药粉18‑23份、复合维生素20‑27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0‑16份、桂皮粉15‑2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0-16份、过磷酸钙13-20份、硫酸铵25-35份、动物粪便8-16份、中药药粉18-23份、复合维生素20-27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0-16份、桂皮粉15-2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磷酸二氢钾11-15份、过磷酸钙15-18份、硫酸铵26-30份、动物粪便10-15份、中药药粉20-23份、复合维生素22-26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2-15份、桂皮粉16-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磷酸二氢钾12份、过磷酸钙15份、硫酸铵25份、动物粪便11份、中药药粉20份、复合维生素23份、植物乳酸杆菌干粉14份、桂皮粉21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效持久的红薯种植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琦隆
申请(专利权)人:吴琦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