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103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包括横板座和立板座立板座设有通槽和滑槽,上端前侧固定有第一立管、第一横管、滑杆及脚撑架,上端后侧滑动连接有前滑块和后滑块,前滑块和后滑块通过前铰接件、后铰接件支撑有背板,立板座的后端侧部向外延伸形成导轨,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穿设有转杆,转杆的内端通过第二立管连接有第二横管,第二横管的外侧套设有手撑架,转杆的外端设有限位端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利用使用者自身重力为载荷来调节背板的倾斜角度,同时背板与脚撑架、手撑架的距离便于调节,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需求。

A self weight back exercis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weight back trainer, which comprises a horizontal plate pedestal and a vertical plate pedestal with a through groove and a sliding groove. A first standpipe, a first horizontal tube, a sliding rod and a foot brace are fix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upper end. A front slider and a rear sliding block are connected by a front sliding block and a rear sliding block, and the front sliding block and the rear sliding block are supported by a front articulated piece and a rear articulated piece. The back plate is supported,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vertical plate pedestal extends outward to form a guide rail. A supporting column is sliding on the guide rail,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rod. The inner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transverse pipe through a second riser.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second transvers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hand brace,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 end cove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back plate is adjusted by the user's own gravity as the loa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ack plate and the foot bracket and the hand bracket is easy to adjus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of different body typ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背部训练器为健身房常用器材,通过背部的往复运动带动载荷运动,可以起到锻炼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肱二头肌的效果。其载荷施加方式为塔式选择铁或杠铃片等,但受限于使用条件,此种背部训练器只能在室内使用,不适于在室外供广大民众使用,且使用的载荷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为此,公开号为CN20356471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包括主架和座架支撑架,以及座架、前连接架、后连接架、摆动架和滚筒,所述座架通过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固定于座架支撑架上;摆动架固定于后连接架上;滚筒固定在方形摆动架的上横梁上;前连接架通过转点一连接到座架支撑架上,通过转点二与座架相连,并可分别绕转点一和转点二转动;后连接架通过转点三连接到座架支撑架上,通过转点四与座架相连,并可分别绕转点三和转点四转动。这种背部训练器部件繁多,结构复杂,操作不便,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包括横板座和立板座,所述立板座的下端固定在横板座的上端中部,所述立板座的下部并排开设有若干通槽,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立板座的上端前侧固定有第一立管,所述第一立管的上端焊接有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中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后端固定有脚撑架,所述立板座的上端后侧滑动连接有前滑块和后滑块,所述前滑块和后滑块呈U型,且下端向内设有与滑槽配合的导向凸起,所述前滑块的上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前铰接件与背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后滑块的上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后铰接件与背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前铰接件由耳座和支撑板构成,所述后铰接件由减振器和位于其两端的耳座构成,所述立板座的后端侧部向外延伸形成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穿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内端通过第二立管连接有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的外侧套设有手撑架,所述转杆的外端设有限位端盖。优选地,上述自重式背部训练器中,所述横板座的四角处开设有锚固孔。优选地,上述自重式背部训练器中,所述第一横管的上部螺接有第一松紧调节旋钮。优选地,上述自重式背部训练器中,所述导轨的上端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有T型连接块。优选地,上述自重式背部训练器中,所述支撑柱的侧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螺接有第二松紧调节旋钮。优选地,上述自重式背部训练器中,所述后铰接件中的减振器为单筒阻尼减振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使用者自身重力为载荷来调节背板的倾斜角度,同时背板与脚撑架、手撑架的距离便于调节,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需求。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背板及前、后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横板座,2-立板座,3-通槽,4-滑槽,5-第一立管,6-第一横管,7-滑杆,8-脚撑架,9-前滑块,10-后滑块,11-背板,12-前铰接件,13-后铰接件,14-导轨,15-支撑柱,16-转杆,17-第二立管,18-第二横管,19-手撑架,20-限位端盖,21-锚固孔,22-第一松紧调节旋钮,23-压板,24-第二松紧调节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包括横板座1和立板座2,立板座2的下端固定在横板座1的上端中部。立板座2的下部并排开设有若干通槽3,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4,立板座2的上端前侧固定有第一立管5,第一立管5的上端焊接有第一横管6,第一横管6中滑动连接有滑杆7,滑杆7的后端固定有脚撑架8。立板座2的上端后侧滑动连接有前滑块9和后滑块10,前滑块9和后滑块10呈U型,且下端向内设有与滑槽4配合的导向凸起。前滑块9的上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前铰接件12与背板11的一侧转动连接,后滑块10的上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后铰接件13与背板11的一侧转动连接。前铰接件12由耳座和支撑板构成,后铰接件13由减振器和位于其两端的耳座构成。立板座2的后端侧部向外延伸形成导轨14,导轨14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的上端穿设有转杆16,转杆16的内端通过第二立管17连接有第二横管18,第二横管18的外侧套设有手撑架19,转杆16的外端设有限位端盖20。其中,横板座1的四角处开设有锚固孔21,确定位置用锚固钉固定在地面上。其中,第一横管6的上部螺接有第一松紧调节旋钮22。其中,导轨14的上端开设有T型滑槽,支撑柱15的下端固定有T型连接块。支撑柱15的侧部设有压板23,压板23上螺接有第二松紧调节旋钮24。其中,后铰接件13中的减振器为单筒阻尼减振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使用者自身重力为载荷来调节背板11的倾斜角度,同时背板11与脚撑架8、手撑架19的距离便于调节,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需求。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板座和立板座,所述立板座的下端固定在横板座的上端中部,所述立板座的下部并排开设有若干通槽,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立板座的上端前侧固定有第一立管,所述第一立管的上端焊接有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中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后端固定有脚撑架,所述立板座的上端后侧滑动连接有前滑块和后滑块,所述前滑块和后滑块呈U型,且下端向内设有与滑槽配合的导向凸起,所述前滑块的上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前铰接件与背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后滑块的上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后铰接件与背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前铰接件由耳座和支撑板构成,所述后铰接件由减振器和位于其两端的耳座构成,所述立板座的后端侧部向外延伸形成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穿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内端通过第二立管连接有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的外侧套设有手撑架,所述转杆的外端设有限位端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重式背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板座和立板座,所述立板座的下端固定在横板座的上端中部,所述立板座的下部并排开设有若干通槽,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立板座的上端前侧固定有第一立管,所述第一立管的上端焊接有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中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后端固定有脚撑架,所述立板座的上端后侧滑动连接有前滑块和后滑块,所述前滑块和后滑块呈U型,且下端向内设有与滑槽配合的导向凸起,所述前滑块的上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前铰接件与背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后滑块的上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后铰接件与背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前铰接件由耳座和支撑板构成,所述后铰接件由减振器和位于其两端的耳座构成,所述立板座的后端侧部向外延伸形成导轨,所述导轨上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银力体育发展苏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