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102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一端的前撑架、安装于基座另一端的后撑架、安装于前撑架临近基座一端的脚踏板、安装于前撑架远离基座一端的把手、安装于后撑架上的单车座,还包括连接前撑架与后撑架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对称开设于后撑架上的两条滑槽、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滑动螺栓、开设于前撑架远离基座一端与滑动螺栓转动配合的轴孔,两条所述滑槽分别贯穿后撑架,所述滑动螺栓一端穿过滑槽与轴孔位于后撑架外侧,所述滑动螺栓中部光滑设置,所述前撑架和后撑架分别与基座转动连接,解决动感单车整体体积较大,存放不便并且不易运输的问题。

A folding dynamic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ing dynamic bicycl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front bracket mounted on one end of the base, a rear bracket mount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base, a footplate mounted on the front bracket near the end of the base, a handle mounted on the front bracket away from the end of the base, a bicycle seat mounted on the rear bracket, and a bicycle seat connected to the front bracket.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two sliding groove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rear bracket, sliding bolts connected in the sliding groove, axle hole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front bracket far from the base and rotating matching with the sliding bolts, and the two sliding grooves penetrate the rear bracket respectively, and one end of the sliding bolt passes through the sliding bolt. The groove and the shaft hole are located outside the rear bracket,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liding bolt is arranged smoothly. The front bracket and the rear bracket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respectively,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rge overall volume, inconvenient storage and difficult transportation of the dynamic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
技术介绍
动感单车基本与普通单车相似,包括车把、车座、踏板板和飞轮几个部分,车身稳固地联结为一个整体。与普通单车不同的是,它的结构可以做很大的调整,使骑行的人感觉更舒适。公告号为CN20491061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动感单车,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扶手支架、鞍座支架以及飞轮,在扶手支架上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对轮、对轮轴、过滤网、风筒以及至少一个风轮,对轮轴的一端位于风筒的内腔底部,每个风轮与对轮均套设于对轮轴外,且每个风轮均位于风筒内,对轮位于风筒外,飞轮与对轮通过摩擦传动连接,过滤网与风筒的内壁固定连接。该方案利用运动者在锻炼的过程中对动感单车做功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净化装置的风轮转动产生的风能,使得该动感单车具有节能环保、功能多样化的特点。但是上述方案的动感单车体积较大,存放不便并且不易运输,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通过在前撑架与后撑架之间增设连接组件,使前撑架与后撑架可以折叠到基座上,减小动感单车折叠时的体积,达到便于存放易于运输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一端的前撑架、安装于基座另一端的后撑架、安装于前撑架临近基座一端的脚踏板、安装于前撑架远离基座一端的把手、安装于后撑架上的单车座,还包括连接前撑架与后撑架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对称开设于后撑架上的两条滑槽、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滑动螺栓、开设于前撑架远离基座一端与滑动螺栓转动配合的轴孔,两条所述滑槽分别贯穿后撑架,所述滑动螺栓一端穿过滑槽与轴孔位于后撑架外侧,所述滑动螺栓中部光滑设置,所述前撑架和后撑架分别与基座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锻炼者需要将动感单车收起时,可以先旋松滑动螺栓,使前撑架可以沿后撑架上的滑槽方向移动;然后将前撑架远离基座的一端滑动至后撑架临近基座的一端;最后再向基座方向下压后撑架,完成动感单车的折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车座通过滑动组件与后撑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后撑架上的滑杆、滑动连接于滑杆上的杆套、与杆套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竖直向下固定连接于杆套上,所述连接板远离杆套的一端与单车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锻炼者可以将双脚置于于踏板上,然后利用腹部力量带动单车座在滑杆上滑动,使锻炼者既能锻炼腿部力量,又能锻炼腹部力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包括与杆套螺纹连接的锁止螺栓、安装于锁止螺栓上的施力套,所述锁止螺栓一端穿过杆套与滑杆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锻炼者不需要锻炼腹肌时,可以通过拧紧锁止螺栓固定单车座,同时不同身高的锻炼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高调节单车座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包括横杆、固定连接于横杆一端的拉簧、一端套接于横杆内的手握杆、开设于横杆一端的切槽,所述拉簧与手握杆在横杆两端对称设有两组,所述拉簧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手握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使用动感单车时,可以先沿横杆轴向拉动手握杆,然后向切槽方向转动手握杆,使手握杆轴线与横杆轴线垂直,拉簧处于切槽内;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动感单车折叠时的体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两端对称设有呈圆形设置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一端开口设置且开口与切槽连通,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于横杆临近单车座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框可以使手握杆轴线与横杆轴线垂直时的连接更稳定,避免因其他外力因素导致手握杆被拉簧拉回到横杆端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底部设有调节脚,所述调节脚包括底板、与底板固定连接的调节螺柱,所述调节螺柱远离底板的一端与基座螺纹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感单车置于地面后左右摇晃时,可以通过转动底板,控制调节螺柱的伸出量,将动感单车调平使其不再摇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踏板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贯穿基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踏板置于基座的放置槽内,可以进一步减小动感单车折叠时的体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撑架与基座的转动轴线低于后撑架与基座的转动轴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感单车折叠后后撑架更贴近前撑架,可以进一步减小动感单车折叠时的体积。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动感单车折叠后更便于运输和存放;其二,动感单车可以根据锻炼者不同的身高来调节单车座的高度,并且动感单车不仅可以锻炼锻炼者的腿部力量,还可以锻炼锻炼者的腹部力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把手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爆炸图;图5为图2的B部放大图。图中:1、基座;11调节脚;111、底板;112、调节螺柱;12、放置槽;2、前撑架;3、后撑架;4、脚踏板;5、把手;51、横杆;52、手握杆;53、拉簧;54、切槽;55、固定框;56、开口;57、安装腔;6、连接组件;61、滑槽;62、滑动螺栓;63、轴孔;7、滑动组件;71、滑杆;72、杆套;73、连接板;74、锁止件;741、锁止螺栓;742、施力套;8、单车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转动连接于基座1一端的前撑架2、转动连接于基座1另一端的后撑架3、安装于前撑架2临近基座1一端的脚踏板4、安装于前撑架2远离基座1一端的把手5、安装于后撑架3上的单车座8、连接前撑架2与后撑架3的连接组件6。如图1所示,基座1底部安装有四组结构相同的调节脚11,调节脚11包括底板111,在底板111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柱112,调节螺柱112的轴线垂直于底板111设置,调节螺柱112远离底板111的一端与基座1螺纹连接。在基座1上开设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贯穿基座1并用于放置脚踏板4。其中前撑架2与基座1的转动轴线低于后撑架3与基座1的转动轴线,当踏板置于放置槽12内时,前撑架2、后撑架3以及基座1互相贴紧。如图2和图3所示,把手5包括与后撑架3远离基座1一端固定连接的横杆51,在横杆51两端对称设有安装腔57;在每个安装腔57内都固定连接有拉簧53,每个拉簧53远离安装腔57的一端都固定连接有手握杆52;在横杆51两端沿其径向开设有切槽54,切槽54与安装腔57连通。在横杆51两端还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框55,在每个固定框55上开设有开口56,开口56与切槽54互相连通。其中手握杆52与横杆51呈圆柱形设置,手握杆52临近横杆51的一端外径等于横杆51的内径,是手握杆52临近横杆51的一端可以插接于横杆51内;固定框55也成圆柱形设置并且固定框55的内径与横杆51内径相同。如图4所示,连接组件6包括对称开设于后撑架3上的两条滑槽61,两条滑槽61贯穿后撑架3;在滑槽6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螺栓62,滑动螺栓62两端分别穿过滑槽61位于后撑架3外侧。在前撑架2临近后撑架3的一端开设有轴孔63,轴孔63与滑动螺栓62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包括基座(1)、安装于基座(1)一端的前撑架(2)、安装于基座(1)另一端的后撑架(3)、安装于前撑架(2)临近基座(1)一端的脚踏板(4)、安装于前撑架(2)远离基座(1)一端的把手(5)、安装于后撑架(3)上的单车座(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前撑架(2)与后撑架(3)的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对称开设于后撑架(3)上的两条滑槽(61)、滑动连接于滑槽(61)内的滑动螺栓(62)、开设于前撑架(2)远离基座(1)一端与滑动螺栓(62)转动配合的轴孔(63),两条所述滑槽(61)分别贯穿后撑架(3),所述滑动螺栓(62)一端穿过滑槽(61)与轴孔(63)位于后撑架(3)外侧,所述滑动螺栓(62)中部光滑设置,所述前撑架(2)和后撑架(3)分别与基座(1)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包括基座(1)、安装于基座(1)一端的前撑架(2)、安装于基座(1)另一端的后撑架(3)、安装于前撑架(2)临近基座(1)一端的脚踏板(4)、安装于前撑架(2)远离基座(1)一端的把手(5)、安装于后撑架(3)上的单车座(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前撑架(2)与后撑架(3)的连接组件(6),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对称开设于后撑架(3)上的两条滑槽(61)、滑动连接于滑槽(61)内的滑动螺栓(62)、开设于前撑架(2)远离基座(1)一端与滑动螺栓(62)转动配合的轴孔(63),两条所述滑槽(61)分别贯穿后撑架(3),所述滑动螺栓(62)一端穿过滑槽(61)与轴孔(63)位于后撑架(3)外侧,所述滑动螺栓(62)中部光滑设置,所述前撑架(2)和后撑架(3)分别与基座(1)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座(8)通过滑动组件(7)与后撑架(3)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组件(7)包括固定连接于后撑架(3)上的滑杆(71)、滑动连接于滑杆(71)上的杆套(72)、与杆套(72)固定连接的连接板(73),所述连接板(73)竖直向下固定连接于杆套(72)上,所述连接板(73)远离杆套(72)的一端与单车座(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7)还包括锁止件(74),所述锁止件(74)包括与杆套(72)螺纹连接的锁止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怀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银洲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