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81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为了解决已有人工倒池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危险性高以及刺参苗损伤较重的问题,该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包括带有载物板的框架,所述框架为长方形框架,其四角上分别安装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刺参育苗倒池装置,改革了刺参工厂化育苗倒池模式,将全人工倒池方式改进为半自动化方式,节约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操作人员无需在不同育苗池之间不停的跨动,降低安全隐患;减轻刺参苗机械损伤,减少疾病发生,提高育苗生产效益。

A device for seedling raising and pouring of sea cucumb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verting pool device for raising sea cucumber seedling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rge labor intensity, low work efficiency, high danger and serious damage of sea cucumber seedlings in the existing artificial inverting pool, the inverting pool device for raising sea cucumber seedlings includes a frame with a load plate, the frame is a rectangular frame, and the four corners of which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branches. A walking mechanism is mounted on the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forms the factory nursery pouring mode of sea cucumber, improves the manual pouring mode to semi-automatic mode, saves manpower, reduces production cost, reduces labor intensity and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and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operators to keep striding between different nursery pools to reduce safety and hidden danger. It can reduce the mechanical injury of the seedlings of the sea cucumbe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edling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刺参工厂化育苗稚幼参培育阶段的倒池装置,属于刺参育苗辅助装置之一。
技术介绍
目前在开展刺参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多是人工用带挂钩的木杆将刺参苗附着基,刺参苗附着基一般为波纹板、塑料薄膜、网片等框架,从一个池移入另一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2)刺参苗损伤严重,易引起刺参苗溃烂;(3)操作人员要在不同的育苗池之间不停地跨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解决已有人工倒池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危险性高以及刺参苗损伤较重的问题,专利技术一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减轻刺参苗机械损伤,提高育苗生产效益的刺参育苗倒池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刺参育苗倒池装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带有载物板2的框架1,所述框架1为长方形框架,其四角上分别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载物板2为网状载物板;所述支架3为“L”型支架,包括竖臂3-1,安装在竖臂3-1上的横梁3-2,竖臂3-1垂直安装在框架1上,横梁3-2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横梁3-2上的支撑架4,支撑架4上安装有池边滑轮5;为了适应不同宽度育苗池,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是:所述横梁3-2上设有椭圆形安装孔3-3,椭圆形安装孔3-3中安装有调节螺丝5,所述支撑架4安装在调节螺丝6上,通过调节调节螺丝6在椭圆形安装孔3-3中的位置,能够调节整个装置跨越的宽度;为了保证刺参附着基运输平稳,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是:所述框架1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池壁滑轮7,在运输过程中,池壁滑轮沿育苗池壁滚动,保证运输平稳,减少了晃动。本技术的刺参育苗倒池装置,改革了刺参工厂化育苗倒池模式,将全人工倒池方式改进为半自动化方式,节约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操作人员无需在不同育苗池之间不停的跨动,降低安全隐患;减轻刺参苗机械损伤,减少疾病发生,提高育苗生产效益。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载物板,3、支架,3-1、竖臂,3-2、横梁,3-3、椭圆形安装孔,4、支撑架,5、池边滑轮,6、调节螺丝,7、池壁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考图1,该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包括带有载物板2的框架1,所述框架1为长方形框架,其四角上分别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行走机构。实施例2。参考图2,该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包括带有载物板2的框架1,所述框架1为长方形框架,其四角上分别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载物板2为网状载物板;所述支架3为“L”型支架,包括竖臂3-1,安装在竖臂3-1上的横梁3-2,竖臂3-1垂直安装在框架1上,横梁3-2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横梁3-2上的支撑架4,支撑架4上安装有池边滑轮5;所述横梁3-2上设有椭圆形安装孔3-3,椭圆形安装孔3-3中安装有调节螺丝5,所述支撑架4安装在调节螺丝6上,通过调节调节螺丝6在椭圆形安装孔3-3中的位置,能够调节整个装置跨越的宽度;所述框架1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池壁滑轮7,在运输过程中,池壁滑轮沿育苗池壁滚动,保证运输平稳,减少了晃动。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将池边滑轮放置在育苗池两侧的池沿上方,根据育苗池的宽度进行调节,然后将框架放置在育苗池中,将附有刺参苗的附着基放置在载物架上,池壁滑轮贴着育苗池壁,将刺参苗从一个池倒到另一个池中。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载物板(2)的框架(1),所述框架(1)为长方形框架,其四角上分别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行走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载物板(2)的框架(1),所述框架(1)为长方形框架,其四角上分别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行走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板(2)为网状载物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为“L”型支架,包括竖臂(3-1),安装在竖臂(3-1)上的横梁(3-2),竖臂(3-1)垂直安装在框架(1)上,横梁(3-2)上安装有行走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横梁(3-2)上的支撑架(4),支撑架(4)上安装有池边滑轮(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刺参育苗倒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横梁(3-2)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本学刘锡胤张金浩张晓明王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蓬莱市德润海珍品育苗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