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4499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单片机、一个晶振、一个电压稳压器芯片、四个电阻、七个滤波电容、一个防反接二极管、一个法拉电容、一个直流电源。电源提供3.6V至6V的电源,法拉电容通过电压稳压器芯片充电至3.3V。单片机控制输出脚以1.5秒为周期循环由高电平状态转变为输出低电平4微秒,通过检测100微秒时输入检测脚,判定设备上电/掉电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设计简单,节省了PCB面积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检测时间短,最长1.5秒便可检定掉电状态;采样时间极短,降低了设备整体功耗,可以提升一次性电源的仪表使用时间30%;检测不需要增加额外备用电源且检测准确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
本技术属于仪表智能控制
,涉及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微处理器,人工智能技术并行的发展,这给仪器仪表行业向智能化发展,也就是说智能化的机器人的仪器仪表,智能水平的提高而较快提高的速度,这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仪表电子产品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通常要求仪表主控板能够及时检测到外部电源断开,同时在外部电源断开后一定时间内主控板仍然能进行相关功能动作。例如:数据保存、电机动作、备用电源切换等。当前,国家对仪表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燃气公司和仪表公司没有统一的方案,各个仪表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掉电检测解决方案。当前主流的方案有电阻分压AD检测法,利用电压检测芯片检测法等,这些方案有诸如功耗大、电路复杂、可靠性不高等缺陷。因此,设计了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应用于低功耗低成本智能仪表,解决了类似应用中出现的功耗高,电路复杂,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本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单片机、一个晶振、一个电压稳压器芯片、四个电阻、七个滤波电容、一个防反接二极管、一个法拉电容、一个直流电源。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后接电源P1的正极,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接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单片机U2的53脚;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脚;第二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一法拉电容CP1正极与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出脚连接后作为VCC电源输出端;第一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接地脚接地。晶振U3的一端与和第三滤波电容C4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的60脚;晶振U3的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电容C5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的61脚;第三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VCC电源输出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滤波电容C6的一端接单片机U2的2脚,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六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8的一端、单片机U2的11脚、单片机U2的12脚、单片机U2的13脚连接后接VCC电源输出端。第六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29脚接VCC电源输出端,单片机U2的30脚接地。单片机U2采用型号为STM8R151L芯片。本专利技术电路设计简单,节省了PCB面积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检测时间短,最长1.5秒便可检定掉电状态;采样时间极短,降低了设备整体功耗,可以提升一次性电源的仪表使用时间30%;检测不需要增加额外备用电源且检测准确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有电源状态下检测脚电平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无电源状态下检测脚电平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点、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包括一个单片机、一个晶振、一个电压稳压器芯片、四个电阻、七个滤波电容、一个防反接二极管、一个法拉电容、一个直流电源。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后接电源P1的正极,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接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单片机U2的53脚;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脚;第二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一法拉电容CP1正极与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出脚连接后作为VCC电源输出端;第一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接地脚接地。晶振U3的一端与和第三滤波电容C4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的60脚;晶振U3的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电容C5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的61脚;第三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VCC电源输出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滤波电容C6的一端接单片机U2的2脚,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六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8的一端、单片机U2的11脚、单片机U2的12脚、单片机U2的13脚连接后接VCC电源输出端。第六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29脚接VCC电源输出端,单片机U2的30脚接地。单片机U2采用型号为STM8R151L芯片。工作过程:电源P1提供一个3.6V至6V的电源,法拉电容CP1通过电压稳压器芯片U1充电至3.3V。单片机开始工作后,单片机控制脚SWC每1.5秒由高电平状态转变为输出低电平4微秒,并在100微秒时LPC脚设为输入检测电平状态,装置以1.5秒为周期循环检测。当P1有电源时,SWC脚输出低电平4微秒后,由于P1电源和限流电阻的作用,LPC脚在2微秒内回到高电平状态,如图2所示,在100微秒时LPC脚检测到高电平3.3V,判定设备处于上电状态。当P1无电源时,SWC脚输出低电平4微秒后,由于法拉电容和防反向二极管提供20微安的反向漏电流,LPC脚电压将缓慢回升到与法拉电容相同电压3.3V,如图3所示,在100微秒时LPC脚检测到低电平0.8V,判定设备处于掉电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包括一个单片机、一个晶振、一个电压稳压器芯片、四个电阻、七个滤波电容、一个防反接二极管、一个法拉电容、一个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后接电源P1的正极,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接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单片机U2的53脚;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脚;第二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一法拉电容CP1正极与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出脚连接后作为VCC电源输出端;第一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接地脚接地;晶振U3的一端与和第三滤波电容C4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的60脚;晶振U3的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电容C5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的61脚;第三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VCC电源输出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滤波电容C6的一端接单片机U2的2脚,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六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8的一端、单片机U2的11脚、单片机U2的12脚、单片机U2的13脚连接后接VCC电源输出端;第六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29脚接VCC电源输出端,单片机U2的30脚接地;单片机U2采用型号为STM8R151L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源掉电检测电路,包括一个单片机、一个晶振、一个电压稳压器芯片、四个电阻、七个滤波电容、一个防反接二极管、一个法拉电容、一个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后接电源P1的正极,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接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单片机U2的53脚;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脚;第二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一法拉电容CP1正极与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出脚连接后作为VCC电源输出端;第一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喆林扬宣朱毓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