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散热型蜗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22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润滑散热型蜗杆,包括蜗杆轴体,蜗杆轴体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段、蜗齿形成段及第二安装段;第一安装段的外周形成有连接用外螺纹;第一安装段的外端朝向蜗杆轴体内部凹设有润滑用轴孔,润滑用轴孔与蜗杆轴体同向延伸设置,润滑用轴孔自第一安装段的外端至少延伸至蜗齿形成段与第二安装段的交界处;蜗齿形成段开设有若干个分别贯通润滑用轴孔与蜗齿形成段的外周表面的第一出油孔;蜗齿形成段的外周嵌套有铜环,铜环的外周面形成有蜗齿,铜环上对应蜗齿间隙开设有若干分别贯通铜环内腔与铜环外周表面的第二出油孔;藉此,提高了润滑作用,加强了散热性能,以及,分体设计的铜环式蜗齿结构,改善蜗杆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散热型蜗杆
本技术涉及蜗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润滑散热型蜗杆。
技术介绍
现有的蜗杆通常是设计为钢质蜗杆或铜质蜗杆,蜗杆是用于和蜗轮传动,是用于传递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两共轭齿面间相对滑动大,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摩擦损耗功率大,摩擦热大,影响蜗轮蜗杆的使用寿命,共轭齿面也容易出现磨损。前述全铜质的蜗杆,其耐磨性能较好,但是其成本较高。因此,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散热型蜗杆,提高了润滑作用,加强了散热性能,以及,分体设计的铜环式蜗齿结构,改善蜗杆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散热型蜗杆,包括有蜗杆轴体,所述蜗杆轴体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段、蜗齿形成段及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的外周形成有连接用外螺纹;所述第一安装段的外端朝向蜗杆轴体内部凹设有润滑用轴孔,所述润滑用轴孔与蜗杆轴体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润滑用轴孔自第一安装段的外端至少延伸至蜗齿形成段与第二安装段的交界处;所述蜗齿形成段开设有若干个分别贯通润滑用轴孔与蜗齿形成段的外周表面的第一出油孔;所述蜗齿形成段的外周嵌套有铜环,所述铜环的外周面形成有蜗齿,所述铜环上对应蜗齿间隙开设有若干分别贯通铜环内腔与铜环外周表面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与相应的第一出油孔相贯通;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外端朝向蜗杆轴体内部凹设有联轴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环内腔的内壁面凸设有多个肋条,所述肋条与铜环同向延伸设置,所述肋条于铜环内壁面沿周向间距布置;所述蜗齿形成段上凹设有多个嵌槽,所述嵌槽与蜗齿形成段同向延伸设置,所述嵌槽于蜗齿形成段的外壁面沿周向间距布置;所述蜗齿形成段的第一端具有止挡环形台,所述铜环自蜗齿形成段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端嵌套,其肋条适配定位于相应的嵌槽内,所述铜环的一端部受限于止挡环形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蜗杆轴体上对应铜环的另一端部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焊接固定于蜗杆轴体的外周,所述定位环止挡限位于铜环的另一端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提高了润滑作用,加强了散热性能,以及,分体设计的铜环式蜗齿结构,改善蜗杆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分解状态径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蜗杆轴体与铜环的定位关系)。附图标识说明:10、蜗杆轴体11、第一安装段111、连接用外螺纹12、蜗齿形成段121、第一出油孔13、第二安装段131、联轴孔14、润滑用轴孔15、嵌槽16、止挡环形台20、铜环21、蜗齿22、第二出油孔23、肋条30、定位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润滑散热型蜗杆,包括有蜗杆轴体10,所述蜗杆轴体1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段11、蜗齿形成段12及第二安装段13。所述蜗杆轴体10可以选择不锈钢轴。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段11的外周形成有连接用外螺纹111;所述第一安装段11的外端朝向蜗杆轴体10内部凹设有润滑用轴孔14,所述润滑用轴孔14与蜗杆轴体10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润滑用轴孔14自第一安装段11的外端至少延伸至蜗齿形成段12与第二安装段的交界处。所述蜗齿形成段12开设有若干个分别贯通润滑用轴孔14与蜗齿形成段12的外周表面的第一出油孔121;所述蜗齿形成段12的外周嵌套有铜环20,所述铜环20的外周面形成有蜗齿21,所述铜环20上对应蜗齿21间隙开设有若干分别贯通铜环20内腔与铜环20外周表面的第二出油孔22,所述第二出油孔22与相应的第一出油孔121相贯通;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段13的外端朝向蜗杆轴体10内部凹设有联轴孔131。优选地,所述铜环20内腔的内壁面凸设有多个肋条23,所述肋条23与铜环20同向延伸设置,所述肋条23于铜环20内壁面沿周向间距布置;所述蜗齿形成段12上凹设有多个嵌槽15,所述嵌槽15与蜗齿形成段12同向延伸设置,所述嵌槽15于蜗齿形成段12的外壁面沿周向间距布置;所述蜗齿形成段12的第一端具有止挡环形台16,所述铜环20自蜗齿形成段12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端嵌套,其肋条23适配定位于相应的嵌槽15内,所述铜环20的一端部受限于止挡环形台16。当然,对于铜环20的另一端,可以选择进一步加固的方式,以加强铜环20于蜗杆轴体10上的安装定位,例如焊接。也可以在前述蜗杆轴体10上对应铜环20的另一端部套设有定位环30,所述定位环30焊接固定于蜗杆轴体10的外周,所述定位环30止挡限位于铜环20的另一端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提高了润滑作用,加强了散热性能,以及,分体设计的铜环式蜗齿结构,改善蜗杆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散热型蜗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蜗杆轴体,所述蜗杆轴体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段、蜗齿形成段及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的外周形成有连接用外螺纹;所述第一安装段的外端朝向蜗杆轴体内部凹设有润滑用轴孔,所述润滑用轴孔与蜗杆轴体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润滑用轴孔自第一安装段的外端至少延伸至蜗齿形成段与第二安装段的交界处;所述蜗齿形成段开设有若干个分别贯通润滑用轴孔与蜗齿形成段的外周表面的第一出油孔;所述蜗齿形成段的外周嵌套有铜环,所述铜环的外周面形成有蜗齿,所述铜环上对应蜗齿间隙开设有若干分别贯通铜环内腔与铜环外周表面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与相应的第一出油孔相贯通;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外端朝向蜗杆轴体内部凹设有联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散热型蜗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蜗杆轴体,所述蜗杆轴体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段、蜗齿形成段及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的外周形成有连接用外螺纹;所述第一安装段的外端朝向蜗杆轴体内部凹设有润滑用轴孔,所述润滑用轴孔与蜗杆轴体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润滑用轴孔自第一安装段的外端至少延伸至蜗齿形成段与第二安装段的交界处;所述蜗齿形成段开设有若干个分别贯通润滑用轴孔与蜗齿形成段的外周表面的第一出油孔;所述蜗齿形成段的外周嵌套有铜环,所述铜环的外周面形成有蜗齿,所述铜环上对应蜗齿间隙开设有若干分别贯通铜环内腔与铜环外周表面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与相应的第一出油孔相贯通;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外端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接进
申请(专利权)人:余江县恒欣精密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