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门合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14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门合页,涉及门板安装配件领域。包括转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座与第一连接板,所述固定座为柱体,所述固定座内部开设有弧形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上端面向内设置有凸起,所述固定座的矩形外表面固连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柱、限位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限位板为“7”型条板,所述限位板的短边固连所述转动柱的侧面,所述限位板的长边向所述转动柱的方向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本方案设计的活动门合页能够改变合页与门板的连接方式,使门板的受力从点受力变为面受力,增大受力面积,降低对门板的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动门合页
本技术涉及门板安装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活动门合页。
技术介绍
合页,又名合叶,正式名称为铰链。常组成两折式,是连接物体两个部分并能使之活动的部件。普通合页用于橱柜门、窗、门等。现有的合页由轴销连接的一对金属或非金属叶片组成,常为两折式。此种两折式合页一般安装时需要一上一下在门板上设置两个,并通过合页板上的孔与门板实用螺钉配合。现有合页的安装配合方式虽然简便,但是门板上的受力点过于集中,对门板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动门合页,以改善现有合页对于门板的质量要求过高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活动门合页,包括转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座与第一连接板,所述固定座为柱体,所述固定座的横截面由半圆及与半圆直径相等的矩形连接而成,所述固定座的矩形外表面固连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固定座内部开设有弧形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开口与外部联通,所述转动腔的上端面向内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靠近开口;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柱、限位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转动柱的半径小于所述转动腔的圆弧曲率半径,所述限位板为“7”型条板,所述限位板的短边固连所述转动柱的侧面,所述限位板的长边向所述转动柱的方向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为弧状,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转动柱之间构成插槽,所述插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转动腔弧面的厚度。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矩形外表面的中心。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由外侧的短边向内开有一段凹槽。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还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凹槽与内侧的短边之间。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板的短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凸起的长度。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柱为空心柱体。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腔的弧长为与之对应的同心圆的周长的50%-7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转动件与固定件的配合来实现转动,并且在固定件的转动腔中设置有凸起防止转动件的转动柱脱落,而转动件的限位板的短边在转动到平行于固定件的中线的位置时,其长边会顶住固定件的内腔实现限位,并且转动件与固定件分别设置有连接板与门板连接,连接板的长度与门板的长度相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设计的活动门合页能够改变合页与门板的连接方式,使门板的受力从点受力变为面受力,增大受力面积,降低对门板的质量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门夹页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门夹页的连接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门夹页的开启示意图。图中,1-固定件,2-转动件,3-门板,11-第一连接板,12-固定座,13-转动腔,14-凸起,15-凹槽,16-连接孔,21-转动柱,22-限位板,23-第二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活动门合页,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转动件1和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1包括固定座12与第一连接板11,所述固定座12为柱体,所述固定座12的横截面由半圆及与半圆直径相等的矩形连接而成,所述固定座12的矩形外表面固连所述第一连接板11;所述固定座12内部开设有弧形的转动腔13,所述转动腔13的开口与外部联通,所述转动腔13的上端面向内设置有凸起14,所述凸起14靠近开口;所述转动件2包括转动柱21、限位板22以及第二连接板23,所述转动柱21的半径小于所述转动腔13的圆弧曲率半径,所述限位板22为“7”型条板,所述限位板22的短边固连所述转动柱21的侧面,所述限位板22的长边向所述转动柱21的方向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3,所述第二连接板23为弧状,所述第二连接板23与所述转动柱21之间构成插槽,所述插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转动腔13弧面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用转动件2与固定件1的配合来实现转动,并且在固定件1的转动腔13中设置有凸起14防止转动件2的转动柱21脱落,而转动件2的限位板22的短边在转动到平行于固定件1的中线的位置时,其长边会顶住固定件1的内腔实现限位,并且转动件2与固定件1分别设置有连接板与门板3连接,连接板的长度与门板3的长度相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设计的活动门合页能够改变合页与门板的3连接方式,使门板3的受力从点受力变为面受力,增大受力面积,降低对门板3的质量要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11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2的矩形外表面的中心。为使第一连接板11的受力均匀,把第一连接板11设置在固定座12的外表面的中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11由外侧的短边向内开有一段凹槽15。第一连接板11使用凹槽15连接门板3或墙体,将门板3或墙体插入插槽,使得连接面积增大,令门板3有一边受力改为两边相对受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11设置有连接孔16,所述连接孔16位于所述凹槽15与内侧的短边之间。设置连接孔16连接第一连接板11与底板,使用外部的契合连接孔16大小的连接条插入连接孔16与底板或其他连接部件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22的短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凸起14的长度。限位板22的短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凸起14的长度,能够进行进一步地限位,当短边与凸起14接触时,转动柱21不再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柱21为空心柱体。设置转动柱21为空心柱体能够降低活动门合页的整体重量,使门板3承受的力更小。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腔13的弧长为与之对应的同心圆的周长的50%-70%。转动腔13的弧长决定了转动的角度,其弧长越小转动角度越大,但是出于防止转动柱21脱落转动腔13的考虑,设置其弧长大于与转动腔13对应的同心圆的周长的50%,并取区间在50%-70%之间,尽可能使转动角度增大。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门合页,包括转动件(2)和固定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包括固定座(12)与第一连接板(11),所述固定座(12)为柱体,所述固定座(12)的横截面由半圆及与半圆直径相等的矩形连接而成,所述固定座(12)的矩形外表面固连所述第一连接板(11);所述固定座(12)内部开设有弧形的转动腔(13),所述转动腔(13)的开口与外部联通,所述转动腔(13)的上端面向内设置有凸起(14),所述凸起(14)靠近开口;所述转动件(2)包括转动柱(21)、限位板(22)以及第二连接板(23),所述转动柱(21)的半径小于所述转动腔(13)的圆弧曲率半径,所述限位板(22)为“7”型条板,所述限位板(22)的短边固连所述转动柱(21)的侧面,所述限位板(22)的长边向所述转动柱(21)的方向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3),所述第二连接板(23)为弧状,所述第二连接板(23)与所述转动柱(21)之间构成插槽,所述插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转动腔(13)弧面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门合页,包括转动件(2)和固定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包括固定座(12)与第一连接板(11),所述固定座(12)为柱体,所述固定座(12)的横截面由半圆及与半圆直径相等的矩形连接而成,所述固定座(12)的矩形外表面固连所述第一连接板(11);所述固定座(12)内部开设有弧形的转动腔(13),所述转动腔(13)的开口与外部联通,所述转动腔(13)的上端面向内设置有凸起(14),所述凸起(14)靠近开口;所述转动件(2)包括转动柱(21)、限位板(22)以及第二连接板(23),所述转动柱(21)的半径小于所述转动腔(13)的圆弧曲率半径,所述限位板(22)为“7”型条板,所述限位板(22)的短边固连所述转动柱(21)的侧面,所述限位板(22)的长边向所述转动柱(21)的方向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3),所述第二连接板(23)为弧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柔惜张冠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裕铧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