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08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包括山墙,所述山墙上设有门洞,所述山墙位于所述门洞两侧设有与所述山墙一体设置的抗风柱,所述抗风柱与所述山墙等高设置,所述山墙上位于抗风柱两侧各设有一根刚架柱,所述刚架柱顶端高于所述门洞的最高点,所述刚架柱为两个且在门顶标高设有抗风载用的抗风桁架,所述抗风柱上设有承接所述抗风桁架的承接装置,这样,抗风柱及抗风桁架之间互为支座,将抗风桁架作为抗风柱的水平支座用。抗风桁架搁在上述抗风柱上,抗风柱也作为抗风桁架的垂直支座。这种做法,对抗风桁架、抗风柱的受力最巧妙,材料最节约。

A wind resistant structure around the ga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nd resistant structure around a gate, including a mountain wall. Th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door hole on both sides of the door, and a wind resistance column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oor hole, and the wind resistant column is set up with the mountain wall, and the wall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wind resistant column,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wall are provided with a rigid frame column on each side of the wind resistant column. The top of the frame column is higher than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door. The frame column is two and a wind resistant truss with wind resistance on the top of the door. The wind resistant column is equipped with a supporting device to undertake the wind resistant truss, so that the wind resistance column and the wind resistant truss are supported by each other, and the wind resistant truss is used as the horizontal support of the wind resistant column. The wind resistant truss is placed on the above wind resistant column, and the wind resistant column is also used as the vertical support of the wind resistant truss. This method is most skillful against wind truss and wind resistant column, and the material is the most econom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厂房崛地而起,琳琅满目,人们对厂房的各项结构也越来越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当山墙跨度比较大时,需要设置抗风柱。如果山墙要开大门洞,一般做法为门顶设抗风桁架,桁架搁在两边刚架柱上,门两边抗风柱以抗风桁架为水平支座。或者抗风柱到山墙顶,门顶设抗风钢梁,钢梁搁置在抗风柱上。授权公告号为“CN204804035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单层厂房排架结构,其包括纵向外墙、吊车梁、柱子、屋架、屋面板、墙头柱、抗风柱、山墙、勒脚、窗洞口、散水、基础梁、连系梁和室内地面;所述纵向外墙设置在吊车梁一端且纵向外墙一侧固定柱子;所述柱子与室内地面固定接触;所述屋架设置在吊车梁顶端且屋架与屋面板紧密接触;所述墙头柱设置在屋面板一端且墙头柱一侧设置抗风柱;所述墙头柱与抗风柱都与山墙紧密接触;所述勒脚设置在山墙底端且勒脚一侧开设窗洞口;所述散水设置在窗洞口一侧,并且散水一侧设置基础梁;所述基础梁与柱子固定连接且基础梁与屋面板紧密接触;所述连系梁设置在屋面板一端。上述技术方案披露的一种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连接紧密,适合推广使用,但是当山墙高度及跨度值都比较大时,山墙对风进行承载过程中,抗风柱上受水平方向的力较大,由于其竖直跨度较大,且抗风柱顶端在进行固定时,通过墙头柱与顶面山墙刚性连接,在进行承载过程中,由于其计算长度较长,长细比大,容易导致失稳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具有减少抗风桁架跨度,增加抗风柱稳定性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包括山墙,所述山墙上设有门洞,所述山墙位于所述门洞两侧设有与所述山墙一体设置的抗风柱,所述抗风柱与所述山墙等高设置,所述山墙上位于抗风柱两侧各设有一根刚架柱,所述刚架柱顶端高于所述门洞的最高点,所述刚架柱为两个且在门顶标高设有抗风载用的抗风桁架,所述抗风柱上设有承接所述抗风桁架的承接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受风力较大时,由于抗风柱在竖直方向上跨度过大,其计算长度较长,长细比大,会导致抗风柱失稳破坏,通过抗风桁架作为抗风柱的水平支座用,使得通过抗风桁架将抗风柱的计算长度分为上下两段,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抗风柱的失稳,通过承接装置将抗风桁架的受力力矩分为若干截,从而使得抗风桁架的垂直弯矩减少,避免抗风桁架垂直变形过大,在进行承载过程中,抗风桁架主要用于抵抗水平力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承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抗风柱上的承接梁,所述承接梁与所述抗风桁架底部相互贴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接梁对抗风桁架进行承接,并通过斜撑杆、承接梁及抗风柱的侧壁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通过承接梁及刚架柱对抗风桁架进行支撑,使得抗风桁架在水平面上的跨度通过抗风柱分为若干截,使得抗风桁架在进行垂直承载过程中,其受力力矩减少,从而避免抗风桁架由于垂直受力而导致破坏。优选的,所述抗风桁架为一榀水平放置的桁架,且所述抗风桁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H形钢,所述H形钢固定设置在钢架柱及承接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其长度方向两侧H形钢对抗风桁架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抗风桁架受力导致倾斜向下滑落。优选的,所述抗风桁架靠近门洞一侧向外延伸并贯穿山墙设置,且所述抗风桁架凸出山墙一侧下方设有固定轨道,所述门洞下方设有与固定轨道相互配合的地槽,所述地槽与所述固定轨道之间设有滑移设置的两个门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门洞开启过大,通过滑移设置的两个门扇,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开启更加方便,且门扇在进行风力的承载过程中,通过两侧的门扇对风力进行分别承载,使得门扇的承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优选的,所述抗风桁架凸出山墙一侧上方设有雨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雨棚的设置对山墙上端凸出的缝隙进行雨水的预防,避免在下雨天气时,雨水通过山墙上门洞处的缝隙飘入到室内,导致室内地面湿滑。优选的,所述山墙顶部设有刚架,所述抗风柱顶端与所述刚架通过弹簧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板连接抗风柱顶端与山墙顶顶部,屋面荷载全部由刚架承受,抗风柱在受力过程中不承受上部刚性之架传递的竖向荷载,只承受墙体和自身的重量和风荷载,从而减少了抗风柱的受力,在进行承载过程中,通过柔性的连接对抗风柱进行保护。优选的,所述刚架柱为格构柱,所述抗风桁架两端搁置在所述刚架柱门顶标高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架柱作为抗风桁架重力的主要载体,通过格构柱的设置增加其承载能力,避免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刚架柱载荷不够,导致不能很好地对抗风桁架进行承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抗风柱与抗风桁架互为支座方式。抗风柱到山墙顶,通过门顶抗风桁架作为抗风柱的水平支座用,抗风桁架搁在两边刚架柱上,将门两边的抗风柱也作为抗风桁架的垂直支座。这种做法,对抗风桁架、抗风柱的受力最巧妙,材料最节约;2、通过水平设置在所述抗风柱上的承接梁,使得在进行承载过程中,通过承接梁将抗风桁架上的受力力矩分为三段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抗风桁架的失稳破坏;3、通过山墙顶顶部设有刚架,所述抗风柱顶端与所述刚架通过弹簧板连接,通过弹簧板连接抗风柱顶端与山墙顶顶部,屋面荷载全部由刚架承受,抗风柱在受力过程中不承受上部刚性之架传递的竖向荷载,减少了抗风柱的受力载荷。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大门抗风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一种大门抗风结构上山墙背部的整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山墙;11、门洞;111、门扇;1111、雨棚;112、地槽;113、固定轨道;12、刚架;121、弹簧板;2、抗风柱;21、承接梁;22、H形钢;3、抗风桁架;31、刚架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山墙1,其中一侧山墙1上设有门洞11,门洞11两侧设有与山墙1一体设置的抗风柱2,山墙1高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根刚架柱31,且刚架柱31上端设有抵接在抗风柱2上的抗风桁架3,本实施例中,刚架柱31为格构柱,且抗风桁架3的两端搁置在刚架柱31门顶标高处,抗风柱2上设有承接抗风桁架3的承接装置。通过抗风柱2及抗风桁架3之间互为支架,将抗风桁架3作为抗风柱2的水平支座用。抗风桁架3搁在两边刚架柱31上,将门两边的抗风柱2也作为抗风桁架3的垂直支座。这种做法,对抗风桁架3、抗风柱2的受力最巧妙,在进行承载过程中,抗风桁架3仅需要使用一榀水平放置的双肢腹杆桁架就可以满足受力要求,使得在进行承载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节省材料。如图2和图3所示,承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抗风柱2上的承接梁21,承接梁21与抗风桁架3底部相互贴合设置,可以通过在承接梁21底部设有斜撑杆来提高承接梁21的承载力,通过抗风柱2上的承接梁21对抗风桁架3进行承接,作为其垂直支座。如图2所示,承接梁21上位于抗风桁架3的两侧分别设有抵接在抗风桁架3上的H形钢22,通过H形钢22对抗风桁架3进行抵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抗风桁架3的滑落。如图4所示,山墙1顶部设有刚架12,抗风柱2顶端与刚架12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包括山墙(1),所述山墙(1)上设有门洞(11),所述山墙(1)位于所述门洞(11)两侧设有与所述山墙(1)一体设置的抗风柱(2),所述抗风柱(2)与所述山墙(1)等高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墙(1)上位于抗风柱(2)两侧各设有一根刚架柱(31),所述刚架柱(31)顶端高于所述门洞(11)的最高点,所述刚架柱(31)为两个且在门顶标高设有抗风载用的抗风桁架(3),所述抗风柱(2)上设有承接所述抗风桁架(3)的承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包括山墙(1),所述山墙(1)上设有门洞(11),所述山墙(1)位于所述门洞(11)两侧设有与所述山墙(1)一体设置的抗风柱(2),所述抗风柱(2)与所述山墙(1)等高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墙(1)上位于抗风柱(2)两侧各设有一根刚架柱(31),所述刚架柱(31)顶端高于所述门洞(11)的最高点,所述刚架柱(31)为两个且在门顶标高设有抗风载用的抗风桁架(3),所述抗风柱(2)上设有承接所述抗风桁架(3)的承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抗风柱(2)上的承接梁(21),所述承接梁(21)与所述抗风桁架(3)底部相互贴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桁架(3)为一榀水平放置的双肢腹杆桁架,且所述抗风桁架(3)长度方向两侧设有H形钢(22),所述H形钢(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跻峰褚国栋邵裕辉姜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