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直筒型三针缝纫机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81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纵直筒型三针缝纫机的传动机构设计,主要系将缝纫机主轴之输出动力,通过一设置有二偏心轮之从动轴与二摇臂组及一横轴的配置而传递至缝纫机悬臂前端,藉此以分别驱动设置于悬臂前端的上饰线轴与针杆驱动轴产生交互作动,使缝纫机达到避免机台振动之稳定车缝动作,以利高速运转之车缝作业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一 种纵直筒型三针缝纫机的传动机 构设计,尤其是涉及 一 种可将缝纫机底部之主轴动力利 用 一 从动轴配合偏心轮与摇臂组,而分别传递至设于缝 纫机悬臂前端上饰线轴与针杆驱动轴之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成衣工厂进行衣物之袖管或躯干等成筒状部位 之车缝作业时,通常利用一具有筒型机台之工业缝纫机 来施行,惟因衣物筒状部位之车缝方向有分为延筒状部 位之径向方向,以及延筒状部位之轴向方向两种。故该 筒型缝纫机亦区分有横直筒型缝纫机与纵直筒型缝纫 机。又因成衣之缝线样式趋向多样化之变化,所以为符 合市场需求,前述二款筒型缝纫机亦发展成具有多针缝 线式样之机种。另外,对于多针缝线配合上饰线的缝线样式,因二 款筒型缝纫机之车缝方向不同,所以横直筒型缝纫机对 于上饰线轴之配置并无困难,结构上可避开动力传递方 向而顺利配置无碍;惟纵直筒型缝纫机受限于车缝方向 系延筒型机台之轴向方向,是以,其针杆驱动轴与上饰 线轴之相对结构位置,乃受动力传递方向配置影响而趋 于复杂,导致机台有振动现象产生,此点乃影响了缝纫 机之车缝质量与速度。 '为此,本技术根据缝纫机产品多年之研发、制 造等经验,创新研发出本技术纵直筒型三针缝纫机之传动机构设计,藉此提供纵直筒型三针缝纫机一有效 结构配置且具有减震功能之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直筒型三 针缝纫机之传动机构,其主要系令缝纫机具有 一 适配之 上饰线轴传动机构与针杆驱动轴传动机构,且可达到避 免机台于高速运转作业时之振动现象。本技术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直筒型三 针缝纫机之传动机构设计,其中该第 一 摇臂组乃系以一 前连杆、 一摇臂、 一后连杆与摆臂所组成,令前连杆得 利用第 一 偏心轮之偏心旋转位移量,使摇臂连动后连杆 与摆臂,进而驱动上饰线轴产生转动。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直筒型三 针缝纫机之传动机构,其中该第二摇臂组乃系以 一 前连 杆、 一摇臂、 一后连杆与针棒连结杆所组成,令前连杆 得利用第二偏心轮之偏心旋转位移量,使摇臂连动后连 杆与针棒连结杆,进而驱动针杆驱动轴产生上下移位作动。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 种纵直筒型三针缝纫机之传动机构,令第二摇臂组的刖连杆与摇臂之间以偏心销来轴接连结,由调整偏心销之偏心作用轴的位置来调节前连杆连动摇臂之摆动角度,使针杆驱动轴上下动作行程可根据车缝衣料之厚度而适时地予以调整匹配。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纵直筒型三针缝纫机的传动机构,主要包括 一从动轴,所述从动轴横向轴设于缝纫机机台之后侧上端处,与缝纫机主轴利用 一 皮带轮形成动力连结;二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固定在从动轴之上,第一偏 心轮与上饰线轴驱动连接,第二偏心轮与针杆驱动轴动 力连接;二摇臂组,包括供上饰线轴传动之第一摇臂组, 以及供针杆驱动轴传动之第二摇臂组;一横轴,所述横轴是二摇臂组动力转向之支轴,其 与从动轴概略呈平行状而设置于缝纫机机台之前侧上端 处;其特征在于第一摇臂组系由一前连杆、 一摇臂、 一后连杆与摆臂 所组成,所述前连杆一端设有一轴套,轴套内衬设有一轴 承,使轴承套设于第一偏心轮,所述摇臂套设于横轴上, 所述前连杆之另一端与摇臂一端相互轴接连结,而摇臂另 一端乃球状轴接于后连杆之一端,所述后连杆之另一端轴 接于摆臂,使摆臂夹设于上饰线轴;第二摇臂组由一前连杆、 一摇臂、 一后连杆、 一针 棒连结杆与 一 偏心锁所组成 ,所述前连杆 一 端设有 一 轴 衬,使轴衬配合 一 衬盖而将第二偏心轮予以环抱夹合; 所述摇臂套设于横轴上,使前连杆之另一端与摇臂一端 以偏心锁相互轴接连结;所述前连杆套设于偏心锁之轴 套部,摇臂则夹锁于轴套部尾端之偏心之作用轴,而摇 臂另 一 端乃轴接于后连杆之 一 端;所述后连杆之另 一 端 轴接于针棒连结杆。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之作用方向相反,第 一 偏心轮系采套接结合方式而设置于从动轴上之 选定处。第二偏心轮系直接成型于从动轴之轴杆上。 所述第一摇臂组的后连杆之结合端成形有一承座,使承座对应锁结一上盖,所述承座与上盖之间抱夹于一支轴 的球形端,使支轴轴接于摇臂,以此构成摇臂与后连杆之 球状轴接结构。所述第二摇臂组的后连杆套设于偏心销之轴套部,摇 臂夹锁于轴套部尾端之偏心作用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装于缝纫机内部相关位置之立 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之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之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上饰线轴传动部份)图4:所示为本技术上饰线轴传动部份之组合立 体示意图。图5:所示为上饰线轴之传动动作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技术之另一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针杆驱动轴传动部份) 图7:所示为本技术针杆驱动轴传动部份之组合 立体示意图。图8所示为针杆驱动轴之传动动作示意图。图中10.■..主轴1.....从动轴11..皮带轮2 A____第 一 偏心轮2B..第二偏心轮3 A ....第 一 摇臂组3B..第二摇臂组3 1 A ...前连杆31B... 前连杆3 1 1 A ..轴套312A ..轴承3 1 3 B ..车由净寸314B ..衬盖 3 2 A ...摇臂32B...摇臂3 3 A ...后连杆3 3 B ...后连杆3 3 1 A .. 承座 3 3 3 A ..支轴3 3 2 A - . _li3 4 A .横轴针杆驱动轴3 4 B ...针棒连结杆 5.....上饰线轴具体实施方式兹依附图实施例将本技术结构特征及其它作 用、目的详细说明如下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纵直筒型三针缝 纫机的传动机构,其主要系包括有 一 承接来自缝纫机主 轴1 0动力之从动轴1 、 二偏心轮、二摇臂组及 一 横轴 4等构件所组成;其中从动轴1 ,其系横向轴设于缝纫机机台之后侧上端 处,与缝纫机主轴1 0略呈平行状,于其 一 端乃利用一 皮带轮1 1与主轴1 0形成动力连结;二偏心轮是受从动轴1连动而产生偏心旋转之构 件,该第一偏心轮2 A系提供上饰线轴5转动之移位动 力,令其套设于从动轴1上之选定处;该偏心轮2B乃 系提供针杆驱动轴6上下移动之移位动力,因针杆驱动 轴6需具有相当程度之位移量,故第二偏心轮2 B系直接成型于从动轴1之轴杆上;二摇臂组,系区分有供上饰线轴5传动之第一摇臂 组3A,以及供针杆驱动轴6传动之第二摇臂组3 B ;第一摇臂组3A,如图3所示,乃系以一前连杆3 .IA、 一摇臂32A、 一后连杆33A与摆臂34A所组成,令前连杆3 1 A —端成型设有 一 轴套3 1 1 A , 所述轴套3 1 1 A内衬设有 一 轴承3 1 2 A ,使轴承31 2A套设于第一偏心轮2A;令摇臂3 2A套设于横 轴4上,使前连杆3 1 A之另一端与摇臂3 2 A—端相 互轴接连结,而摇臂3 2A另一端乃球状轴接于后连杆3 3A之一端;令后连杆33A之另一端轴接于摆臂34 A ,如图4所示;如此,乃令前连杆3 1 A —端受第 一偏心轮2 A之偏心旋转产生前后方向摇动,使动力可 透过摇臂3 2 A、后连杆3 3 A而传递至摆臂3 4 A另 一端所夹设之上饰线轴5 ,令上饰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直筒型三针缝纫机的传动机构,主要包括:    一从动轴,所述从动轴横向轴设于缝纫机机台之后侧上端处,与缝纫机主轴利用一皮带轮形成动力连结;    二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固定在从动轴之上,第一偏心轮与上饰线轴驱动连接,第二偏心轮与针杆驱动轴动力连接;    二摇臂组,包括:供上饰线轴传动之第一摇臂组,以及供针杆驱动轴传动之第二摇臂组;    一横轴,所述横轴是二摇臂组动力转向之支轴,其与从动轴概略呈平行状而设置于缝纫机机台之前侧上端处;其特征在于:    第一摇臂组系由一前连杆、一摇臂、一后连杆与摆臂所组成,所述前连杆一端设有一轴套,轴套内衬设有一轴承,使轴承套设于第一偏心轮,所述摇臂套设于横轴上,所述前连杆之另一端与摇臂一端相互轴接连结,而摇臂另一端乃球状轴接于后连杆之一端,所述后连杆之另一端轴接于摆臂,使摆臂夹设于上饰线轴;    第二摇臂组由一前连杆、一摇臂、一后连杆、一针棒连结杆与一偏心锁所组成;所述前连杆一端设有一轴衬,使轴衬配合一衬盖而将第二偏心轮予以环抱夹合;所述摇臂套设于横轴上,使前连杆之另一端与摇臂一端以偏心锁相互轴接连结;所述前连杆套设于偏心锁之轴套部,摇臂则夹锁于轴套部尾端之偏心之作用轴,而摇臂另一端乃轴接于后连杆之一端;所述后连杆之另一端轴接于针棒连结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昆忠
申请(专利权)人: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