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74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型芯板、顶针、模脚、动模固定板,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表面向上依次设置有一级顶针板、二级顶针底板和二级顶针面板,所述一组顶针底端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上,另一组顶针底端连接固定在一级顶针板上,所述型芯板侧面设置有油缸,油缸活塞杆前端向下通过拉杆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上;所述一级顶针板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凹槽底面处设置有弹簧;所述二级顶针底板侧面连接有拉钩,拉钩中部竖向开设有滑槽,拉钩底部下端有倒钩,所述倒钩勾住限位块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只需要一组油缸就能实现模具的二次顶出,可简化模具结构,缩小模具体积。

A two ejection mechanism for a mold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 two ejection mechanism of a mold, which comprises a core plate, a top needle, a die foot and a movable mould fixed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xed plate on the movable mold is arranged in turn with a first level cimming plate, a two level top needle plate and a two level top needle panel,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t of the top pins is fixed on the two level top needle plate. The bottom end connection of the other group is fixed on the first level top needle plate, and the side of the cor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cylinder,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cylinder piston rod is fixed to the two level top needle bottom through the pull rod. The side connection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second-level thimble is provided with a pulling hook,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ulling hook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pulling hook is provided with a barb, which hooks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limit block.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compact structure, can realize the secondary ejection of the die only by a group of cylinders, can simplify the die structure and reduce the die volu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中有些产品需要二次顶出,现有的方式就是设置至少两组油缸对应两组顶针,通过顶针板来实现不同组顶针的顶出距离,这种方式虽然能解决二次顶出的问题,但存在弊端。油缸空间比较大,对本身就结构很紧凑的模具来说,为了多设置一组油缸,必然要增大模具体积,而且有些模具本身结构复杂,同时又要求体积小,很难额外再设置油缸。同时对于模具的生产节拍也会加长,如果需求很大的话,很难满足产品的供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结构紧凑,只需要一组油缸就能实现模具的二次顶出,可简化模具结构,缩小模具体积,加快生产节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型芯板、顶针、模脚、动模固定板,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表面向上依次设置有一级顶针板、二级顶针底板和二级顶针面板,所述一组顶针底端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上,另一组顶针底端连接固定在一级顶针板上,所述型芯板侧面设置有油缸,油缸活塞杆前端向下通过拉杆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上;所述一级顶针板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凹槽底面处设置有弹簧;所述二级顶针底板侧面连接有拉钩,拉钩中部竖向开设有滑槽,拉钩底部下端有倒钩,所述倒钩勾住限位块底面,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设置有行程控制块,所述行程控制块上部位于拉钩的滑槽内,行程控制块上端位于二级顶针底板外侧且其上端向内侧倾斜凸出,所述限位块上端倒斜角与行程控制块上端相适配,限位块向上运动时接触行程控制块上端向凹槽内缩回。优选的,所述二级顶针面板上设置有一系列贯通上下表面的顶针孔,顶针孔下部为阶梯孔,顶针由下往上穿过顶针孔和型芯板后连接在型芯板上的产品内,顶针底部卡在阶梯孔处。优选的,所述一级顶针板上设置有一系列贯通上下表面的顶针孔,顶针孔下部为阶梯孔,顶针由下往上穿过顶针孔和型芯板后连接在型芯板上的产品内,顶针底部卡在阶梯孔处。优选的,所述二级顶针底板上开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U型阶梯通孔,所述拉杆下端设置有环形槽,拉杆的环形槽处卡入U型阶梯通孔后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定位。优选的,所述一级顶针板的凹槽底面开设有螺纹孔和弹簧安装孔,弹簧安装孔内设置有弹簧,限位块内侧表面设置有弹簧孔,弹簧另一端位于弹簧孔内,限位块上设置有光孔,螺杆穿过光孔后将限位块连接在螺纹孔内。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紧凑,只需要一组油缸就能实现模具的二次顶出,节约了油缸的使用,更重要的是简化了模具结构,缩小模具体积,加快生产节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掉型芯板和模脚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去掉二级顶针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顶针和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拉钩和限位块拆卸出来后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图6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其中:1—型芯板;2—顶针;3—模脚;4—动模固定板;5—一级顶针板;6—二级顶针底板;7—二级顶针面板;8—油缸;9—拉杆;10—限位块;11—弹簧;12—拉钩;13—倒钩;14—行程控制块;15—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型芯板1、顶针2、模脚3、动模固定板4,所述动模固定板4上表面向上依次设置有一级顶针板5、二级顶针底板6和二级顶针面板7,所述一组顶针2底端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6上,另一组顶针2底端连接固定在一级顶针板5上,所述型芯板1侧面设置有油缸8,油缸8活塞杆前端向下通过拉杆9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6上;所述一级顶针板5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与凹槽底面处设置有弹簧11;所述二级顶针底板6侧面连接有拉钩12,拉钩12中部竖向开设有滑槽,拉钩12底部下端有倒钩13,所述倒钩13勾住限位块10底面,所述动模固定板4上设置有行程控制块14,所述行程控制块14上部位于拉钩12的滑槽内,行程控制块14上端位于二级顶针底板6外侧且其上端向内侧倾斜凸出,所述限位块10上端倒斜角与行程控制块14上端相适配,限位块10向上运动时接触行程控制块14上端向凹槽内缩回。优选的,所述二级顶针面板7上设置有一系列贯通上下表面的顶针孔,顶针孔下部为阶梯孔,顶针2由下往上穿过顶针孔和型芯板1后连接在型芯板1上的产品内,顶针2底部卡在阶梯孔处。优选的,所述一级顶针板5上设置有一系列贯通上下表面的顶针孔,顶针孔下部为阶梯孔,顶针2由下往上穿过顶针孔和型芯板1后连接在型芯板1上的产品内,顶针2底部卡在阶梯孔处。优选的,所述二级顶针底板6上开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U型阶梯通孔,所述拉杆9下端设置有环形槽,拉杆9的环形槽处卡入U型阶梯通孔后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定位。优选的,所述一级顶针板5的凹槽底面开设有螺纹孔和弹簧安装孔,弹簧安装孔内设置有弹簧,限位块10内侧表面设置有弹簧孔,弹簧另一端位于弹簧孔内,限位块10上设置有光孔,螺杆15穿过光孔后将限位块连接在螺纹孔内。这种方式确保限位块10连接在一级顶针板5处不会向外脱出掉落,同时可以向内滑动,螺杆15给限位块10一个向外的极限限位,弹簧常态下处于压缩状态使得限位块10保持向外顶出状态,确保限位块10和倒钩13接触定位,同时在受水平方向外力作用时使得限位块10克服弹簧弹力向内缩回与倒钩13分离。工作时,油缸8带动二级顶针底板6向上运动,二级顶针底板6通过拉钩12带动限位块10向上运动,具体为拉钩12底部的倒钩13勾住限位块10底面,带动限位块10向上同步运动,同时由于限位块10位于一级顶针板5内,限位块10带动一级顶针板5同步向上运动,待运动到行程控制块14底部处时,限位块10顶面倾斜部和行程控制块14顶部倾斜处相接触导向,使得限位块10缩回凹槽内,进而使得拉钩12的底部倒钩13处与限位块10分离,从而使得二级顶针底板6继续向上运动,而一级顶针板5则不再向上运动,用一组油缸就实现模具内产品的二次顶出功能,整个过程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型芯板(1)、顶针(2)、模脚(3)、动模固定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固定板(4)上表面向上依次设置有一级顶针板(5)、二级顶针底板(6)和二级顶针面板(7),所述一组顶针(2)底端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6)上,另一组顶针(2)底端连接固定在一级顶针板(5)上,所述型芯板(1)侧面设置有油缸(8),油缸(8)活塞杆前端向下通过拉杆(9)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6)上;所述一级顶针板(5)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与凹槽底面处设置有弹簧(11);所述二级顶针底板(6)侧面连接有拉钩(12),拉钩(12)中部竖向开设有滑槽,拉钩(12)底部下端有倒钩(13),所述倒钩(13)勾住限位块(10)底面,所述动模固定板(4)上设置有行程控制块(14),所述行程控制块(14)上部位于拉钩(12)的滑槽内,行程控制块(14)上端位于二级顶针底板(6)外侧且其上端向内侧倾斜凸出,所述限位块(10)上端倒斜角与行程控制块(14)上端相适配,限位块(10)向上运动时接触行程控制块(14)上端向凹槽内缩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型芯板(1)、顶针(2)、模脚(3)、动模固定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固定板(4)上表面向上依次设置有一级顶针板(5)、二级顶针底板(6)和二级顶针面板(7),所述一组顶针(2)底端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6)上,另一组顶针(2)底端连接固定在一级顶针板(5)上,所述型芯板(1)侧面设置有油缸(8),油缸(8)活塞杆前端向下通过拉杆(9)连接固定在二级顶针底板(6)上;所述一级顶针板(5)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与凹槽底面处设置有弹簧(11);所述二级顶针底板(6)侧面连接有拉钩(12),拉钩(12)中部竖向开设有滑槽,拉钩(12)底部下端有倒钩(13),所述倒钩(13)勾住限位块(10)底面,所述动模固定板(4)上设置有行程控制块(14),所述行程控制块(14)上部位于拉钩(12)的滑槽内,行程控制块(14)上端位于二级顶针底板(6)外侧且其上端向内侧倾斜凸出,所述限位块(10)上端倒斜角与行程控制块(14)上端相适配,限位块(10)向上运动时接触行程控制块(14)上端向凹槽内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星泰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