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装置含有支架,滑动安装在支架内部的管形元件含有滑动安装在此元件内的杆,杆承受固定在支架上的回位弹簧的作用。元件的下端具有配合缘条形成匣的两上外壳,缘条与杆连接,且通过第二回位弹簧与外壳连接。一元件水平地滑动安装在外壳中且具备一握线钩针,钩针的运动是通过与缘条连接的导槽和与元件连接的凸块配合作用而受控的。所有外壳和缘条的相对移动,导致元件引导钩针穿过针的针眼,以抓握所有布置在与元件连接的支架上的线。此装置特别用于将线穿入缝纫机针针眼。(*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线从抓握元件穿进固定在元件一支架上的缝针针眼中的装置和该装置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以提供给用户一种有可靠效果的简单使用方法为目的,使用户得以将线穿进缝针针眼中,它涉及手工缝纫针,或另一方面,涉及到缝纫机针(例如,直缝或往复缝合)和甚至刺绣机用针。人们已提出数量众多的用于上述用途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例如,将一柔软的金属环插进缝针针眼中,以及将线穿过金属环的孔中,从针眼中拉出金属环,将线拉动以使其穿进针眼,较复杂的方法,特别是包括喷射器或气动吸管,前者需借助于压缩空气流将线推进针眼中,后者则将线吸进针眼中,该类型的装置已介绍在美国专利4,381,021。其他结构,诸如那些在专利US 2,707,448,US 2,910,029,US 4,651,660或GB1,184,089中所介绍的,特别是例如用于缝纫机的,要求多种多样的机械装置,尤其是钩针的使用,将钩针暂时地穿过缝针针眼以抓握缝线,且通过钩针按相反于上述穿线的方向的移动而将线穿入针眼。尽管一种结构往往是复杂的,这些构造都具有同样的缺点它们之间的任一种构造,不能使用户“感觉到”钩针是否自由地穿过针眼的孔中,相反,例如,由于疏忽而使钩针轻微弯曲,或者因为缝针已变形,或因为在元件-支架上定位不当,钩针是靠在针体上的,当继续其穿线过程时,使钩针损坏,甚至使其断裂。另一方面,目前还设有一种具有简单可靠的功能结构使视力差和/或运动机能差的残缺人进行安全的操作。对于手工缝针穿线和缝纫机用针的穿线情况来说,这是确实如此的。其特征在权利要求1和随后的阐述的本装置,可确切地防止目前在市场上供应的同类装置中所出现的缺陷。在一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应用中,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以是工业型或家用缝纫机的整体组成部分。如附图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施例和其变体以及装置的两项应用,是作为非局限性的例子。附图说明图1A-1E是装置在5个连续工位上的侧视图和垂直局部剖面图;图2A和2B分别是图1A和1B下部的垂直局部剖面放大图;图2C是对应于图1C的下部和表示图2A和2B中所示装置的另一工作位置的各个元件的图3的A向视图;图3是按图2C的线段Ⅲ-Ⅲ的剖面图;图4是图2B的B向视图;图5是图4所示总成的,局部剖切的C向正视图;图6A,7A,8A和9A是局部示意图,表示按照穿线作业的不同阶段中,穿过缝针针眼的线部分形状的演变;图6B,7B,8B和9B是图6A-9A中所示元件的平面图;图7C,8C和9C分别为图1B,1C和1D的一个零件的放大图;图10为图1E下部以较大比例表示D向局部视图;图11是类似于图4的装置的视图,但在另一工位,适宜于手工工具;图12是类似于图1A装置的视图,适用于缝纫机;图13是此装置的变体侧视图;图14是类似于图13的此变体的视图,适用于缝纫机。图中所示装置尤其是适用于将线穿入缝纫机的针眼中,当然,构成装置的元件可适当地加以改变而归并入最通用的装置中,例如,可将线穿过常用缝针的针眼中。例如在为直缝和/或往复缝合的情况下,此装置被完全地固定在由缝纫机的杆-针构成的一管形支架1上。在其下端,此杆-针装有一头部2,在此头部可拆换地安置有用于缝针4的元件-支架3。包括这些元件在内的功能总成,已由立证人在先前专利(CH申请3743/89-8)中详细地加以介绍。管形元件5是滑动地安装在支架1的内部,此外,杆6也可滑动地布置在管形元件内,且通过管形支架的顶端与弹簧7连接,弹簧7本身固定在支架1的8处(图1A和2A)。管形元件5具有一纵向窗孔5A,窗孔是在杆6的槽6A的右侧开通的,且通过销1A而穿过窗孔,销1A与头2的下部和支架1连接,另一方面,使销1A嵌进此槽6A中。从图2C和3中,可以较清楚地看到,支架1、管形元件5和杆6全部穿过头2;因此支架1和管形元件5(三个元件的第一和第二个)在头2的下端是开启的。图示的装置下部含有盒9,它一方面由通过螺钉12a和12b(图3-图5)装配的两个外壳10和11所组成,由于销12c嵌进外壳10的通道10a中和嵌进穿过管形元件5壁的孔5b而使外壳10,11和管形元件5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通过V形缘条13的底座13a所组成(其用途将在后文中揭示),而且通过螺钉14a(图2A-2C)而使U形缘条和杆6连接在一起。此外,缘条13是通过弹簧15而与匣9的外壳11连接,此弹簧被销微拉紧地而分别固定在外壳的位置15a和缘条的位置15b上。要注意到如图所示,用于将缘条13向下移动所需的弹簧张力是这样的即将缘条从匣9和剩余部分(外壳10和11)中分离出来的张力,例如将缘条从图2A所示的位置引向图2C所示的位置,其张力是大于按与弹簧7动作相反的将杆向下推动(阅图)的张力。由此可见,如果在支架1内的管形元件5的滑动没有受到阻力,所有施加在缘条13上的向图示下方的垂直拉力,可能被表现为匣9总成的对应移动,此缘条借助于弹簧15与杆6和支架1内的元件5的轴向移动而带动外壳10和11的整体。当元件5的窗孔5A的顶缘与销1A相撞时,支架1内的此元件停止滑动,从而使匣9的两外壳10和11静止,而缘条13以及与缘条连接的杆6,通过杆6在管形元件5内的滑动,以及按照相反于弹簧7和弹簧15(图2C)的配合作用下而继续它们的行程,随着缘条13离开外壳10和11的整体,弹簧15越来越拉长。此外,人们从后文所述将看到缘条13仅能被引向图1C和2C可见的最低位置。尤其是,如在图2C,3和4上,人们可看到,匣9的外壳10是通过显然是矩形截面的横贯通道16而挖空的,此通道与元件5成直角的延伸,从而形成滑板17的导槽,滑板17由螺钉18a固定,薄板18b支承抓握元件18的钩针。滑板17在靠近图示的左端,装有嵌进闭合轮廓的导槽19中的销17a,导槽19是在垂直薄板20内挖空的,垂直薄板通过一螺钉14b以及是在其区域20a(图3)内和在缘条13的部分13a(图2A)上而被固定。从图中可看到,导槽19系由一形成凸轮的凹槽所构成,且规定为对销17a而言,呈平行四边形的闭合环路的两边19a和19b显然是平行于上述元件1,5和6的纵轴,边19a的下端是最靠近图示缘13部分13a,而导槽19的边19b的对应端不是最靠近的。导槽的宽度稍微大于销17a的直径,这样就不管销与导槽19部分的啮合,可允许滑板17的一定的轴向跳跃。在匣9中的导槽19定位是这样的即弹簧15是处于相对于图2A和2B所示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只要缘条13和两外壳10和11是拼接的(图1A和1B,图2A和2B),销17a就位于导槽19的边19a的下端,从而使滑板17占有图示的最左端的位置,钩针18相对于缝针4而言是回缩的。在这一方面,须注意到安排在管形元件5内的窗孔5A的长度是这样选择的即当将匣9从其静止时的顶部位置(相应于匣9支靠在头部2的位置,示于图1A和2A)离开时,用前述方法使匣9按相反于弹簧7的动作而下降,由于窗孔5A的顶缘在下述的一水平面上与销1A相撞而中断其行程,此水平面是这样的即固定在滑板17上的钩针18是很正确地处于面对着缝针4的针眼C的水平面(图1B和2B),钩针相对于针眼4是回缩的,窗孔5A的长度就是这样选择的。如果,继续将一拉力施加在缘条13上,由于两外壳是固定在管形元件上,且管形元件通过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在支架(1)上、用于将线从抓握元件(18)穿进缝针(4)针眼(c)的装置,包括:第一移动件(5)和按照第一轨迹引导与所述支架(1)连接的第一移动体的第一设备,第二移动件(6)和按照第二轨迹引导与所述第1移动件(5)连接的第二 移动体的第二设备,止动元件(1A,5A;17a,19)分别地限制每个移动件在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轨迹上的可能移动,第一(7)和第二(15)回位元件分别地在其第一极限位置倾向于支持第一(5)和第二(6)移动件,第一和第二回位元件所 产生的力是这样的:即为使第一和第二移动件从第一极限位置离开,对第二移动件来说所产生的力较大,第三移动件(17)具有所述抓握元件(18)和一用于按所述第三轨迹引导与所述第一移动件(5)连接的第三移动件的坡道(16),坡道具有的轮廓和定向是 这样的:即当所述第一移动件(5)占有第二极限位置时,通过坡道(16)的轨迹迫使所述抓握元件(18)穿过所述缝针的针眼,运动学连接件(17a,19)使所述的第三移动件(17)从动于第二移动件,以使第二移动件按给定方向在所述第二轨迹上进行的 所有位移,符合于所述第三移动件(17)在所述坡道上的对应移动,而在由所述第二轨迹上的第二移动件所占有的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上,对应于所述坡道上的第三移动件的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是这样的:即所述第三移动件从一个极限位置到达另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抓握元件(18)穿过所述缝针的针眼,一第三设备(22)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移动件(5)和第二移运件(6),按相反于所述第一回位元件(7)和第二回位元件(15)的动作,在其各自的第一到第二极限位置的轨迹上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尼尔吉门兹,伊夫孔贝派恩,帕特里斯德普朗特,
申请(专利权)人:曼飞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