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319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缝机的压布机构,可避免包缝针迹时所引起的被缝制物品错位并防止起皱,同时可确保压布机构的上下移动范围较大。其特征是根据压布机构6的上升量使其朝包缝机前侧移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针相对于被缝制物品的载物面沿垂直方向作上下运动的包缝机中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以往,采用包缝机作为用于形成针迹以缝合被缝制物品的端部的缝纫机。附图说明图16-18表示了这种以往的包缝机在缝制时压布机构1、针2以及上下钩圈器3、4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图16对以往的包缝机的压布机构1进行说明。图16所示的压布机构1具有布压脚6,该布压脚6作为把布等被缝制物品5压在载物面X(针板上面)的压布构件,生该布压脚6形成被分叉的落针部,在该落针部附近固定有线滑台7,用于与针板的舌片〔未图示〕配合形成空间系。另外,前述布压脚6支承在压杆10的一端,由压棒8的压簧9通常将压杆10推向下方,并且通过该压杆10传递前述压簧9的弹力,从而把坯布等被缝制物品稳定地压在载物面上。再有,前述压簧由螺旋簧等构成。另外,前述压杆10的另一端通过销12与压制转臂11的弯曲部11a相连并以垂直轴线为中心作转动。这是为了在穿线作业时横向避开以不妨碍布压脚6的缘故。前述压制转臂11与以水平轴线上延伸并心其为中心作自由转动的转轴13成一体,如图16所示,相对于前述转轴13成直角并朝上方伸出,因此位于比前述压杆10的转轴13还要上方的位置上。另外,解压臂14的一端固定在前述转轴13上,同时,该解压臂14的另一端通过链15与踏板16相连。通过使用者用脚踏该踏板16牵引前述链15而将前述解压臂14引向下方,这样就会使前述转轴13朝图16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该转轴13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前述压制转臂11的上端朝图16左方转动,而使前述压杆10的一端一边克服前述压棒8的压簧9的作用力一边上升,进而使前述布压脚6及线滑台7同时上升。这时,前述布压脚6随着以转轴13为中心作圆弧运动的上升朝缝纫机后侧(图16的左侧)移动。这样,以往的包缝机的压布机构对压制被缝制物品5的状态及解压被缝制物品5的状态可选择地进行转换。因而,在把被缝制物品5设置在载物面X上的同时,能够以针2从被缝制物品5中拔出时被缝制物品5不会与针2一起抬起的方式进行压制,而且,当朝前或后送被缝制物品5时以方向不会错乱的适当的压力使被缝制物品紧贴在送布牙上。以下,对包缝机的缝制动作进行说明。在包缝机中,存在针2相对于载布面X以倾斜的方向往复移动以及针2相对于载布面X以垂直方向往复移动这两种情况。图17(a)及(b)分别是从以往的包缝机的本体左侧所见视图,以及从正面所见视图,在此以往的包缝机中,针2在相对于载布面成70°倾斜的面内作往复移动。另外,图18表示针2相对于载物面X以垂直方向作往复移动的缝纫机,图18(a)是从缝纫机本体的左侧所见视图,而图18(b)是从正面所见视图。在这些图中,除了针2的移动轨迹17外,还示出了上钩圈器3及下钩圈器4的移动轨迹18、19,而且还示出了前述线滑台7的上下运动轨迹20。前述上钩圈器用于捕捉下缝合线(未图示),而前述下钩圈器4用于捕捉针线。前述针2捕捉上缝合线(未图示)。如图17(a)及(b)所示,在下钩圈器4从载布面X的下方向上移动到缝纫机后侧(送布方向)的途中,前述上钩圈器3捕捉下缝合线。同样,如图17(a)及(b)所示,下钩圈器4在载布面X的下方在从左向右移动到针2后侧的途中捕捉针线(未图示)。而且,前述针2在沿相对于载布面X在送布方向成70°倾斜的路径往复移动的途中在前述上钩圈器3的机器后侧捕捉上缝合线。通过以上那样的针2、上钩圈器3及下钩圈器4的协同动作形成被缝制物品5的包缝针迹。由于由包缝机这样来形成针迹,前述上钩圈器3必须从针2的后侧通过至前侧,但是,由于前述针2相对于载布面成70°倾斜上下动作,前述上钩圈器3可以在垂直面内运动。这时,由于固定在前述布压脚6上的线滑台7在前述上钩圈器3的附近位置处作上下运动,而前述线滑台7与上钩圈器3分别在大致垂直面内移动,因而两者不会发生冲撞。因此,可确保前述布压脚6的上升量较大。可是,在由这种以往的倾斜针2所构成的包缝机中,由于存在着因针2作往复运动时水平方向的分力作用在被缝制物品5上,使被缝制物品5错位而发生针迹不良的情况。这就成为被缝制物品会折皱、所谓的起皱的原因。另外,也存在着当缝制厚物品时由于过大的应力作用在针2上,针2会折断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如图18(a)及(b)所示,可考虑采用由直针所构成的包缝机,其中,针2相对于载布面X沿垂直方向移动,根据由这种直针2所形成的包缝机,不会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在被缝制物品5上,从而可防止起皱及针折断。但是,在由以往的直针所构成的包缝机中,存在着将布压脚6的上升量限制成比由倾斜针所形成的包缝机还要小这样的问题。亦即,如图18(a)及(b)所示,直针2所构成的包缝机与倾斜针2所形成的包缝机一样,为了形成针迹,前述上钩圈器3必须从针2的后侧移到前侧。这时,由于针2相对于载布面X沿垂直方向运动,与倾斜针2时相比,前述上钩圈器3也移到机器更前侧(图17(a)与图18(a)相比),由于这种情况,会移到前述线滑台的正上方位置处。因此,在前述布压脚6上升较高时,前述线滑台7就会与前述钩圈器3发生冲撞。因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前述布压脚6的上升量限制成比倾斜针2的包缝机小,这样,不便于布的出入,而且,不能将厚物等被缝制物品插入布压脚下。鉴于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可避免在缝制包缝时所产生的被缝制物品错位并可防止起皱,同时可确保压布构件的上下移动范围较大。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的特征是,使前述压布机构从前述载物面上升或者降到前述载物面上的压制上下机构具有根据前述压布构件的上升量使其朝包缝机前侧移动的结构。根据这种结构,可防止压布构件上升时不会与上钩圈器发生接触冲撞并可确保压布构件的上下移动范围较大,同时可对进入的被缝制物品进行压制并防止针迹错位。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的特征是,前述压制上下机构具有在前述压布构件上下动作时,前述线滑台不会与上钩圈器的移动路径关联的移动路径构成的结构。根据这种结构,可防止压布构件上升时不会与上钩圈器发生接触冲撞并可确保压布构件的上下移动范围较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的特征是,前述压制上下机构由把前述压布构件支承在前端的压杆及转轴构成,其中,该转轴连接在压杆后端上,并以前述压杆上方的水平轴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未对以往的结构作大的变更的简单的结构,就可防止压布构件上升时不会与上钩圈器发生接触冲撞并可确保压布构件的上下移动范围较大。权利要4所记载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的特征是,前述压制上下机构具有根据前述压布构件的上升量使其朝包缝机前侧移动的前后动作机构。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未对以往的结构作大的变更的简单的结构,就可防止压布构件上升时不会与上钩圈器发生接触冲撞并可确保压布构件的上下移动范围较大。图1是在本专利技术直针包缝机的压布机构的第一实施例中从实例1的送布方向左侧所见的说明图。图2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实例1的针、上钩圈器及下钩圈器的正面图。图3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实例1的上钩圈器的左侧视图。图4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实例1的左右针及下钩圈器的左侧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缝机的压布机构,该压布机构由在直针包缝机与具有线滑台的载布面之间,通过弹力压制被缝制物品,同时可克服该弹力朝前述载物面上方上升的压布构件以及使前述压布机构从前述载物面上升或者降到前述载物面上的压制上下机构构成,其中该直针包缝机具有相对于载有被缝制物品的载物面沿垂直路径作上下动作的针及与该直针协同动作的上下钩圈器以形成包缝针迹。其特征是,前述压制上下机构这样构成:根据前述压布构件的上升量使其朝包缝机前侧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斋武久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