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2092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在比切刀机构更靠近缝制前进方向的作业者跟前位置的针板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处分别设有各自检测有无上层布料的边端部和下层布料的边端部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使来自这些光电传感器的投光光线分别向上方和下向反射的回归反射带与介于上下布料间的缝料引导构件的上下面接合,并设有通过两个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处理来判定有无脱线进行动作的检测装置。采用这种结构,即使是在缝制厚度和光透过特性不同的任何种类的布料时,也能可靠而又正确地检测脱线的发生,而不需要麻烦的灵敏度调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用于在包缝机包边缝时对上下两层缝料中至少一方的布料边端部是否偏离所定的缝制位置进行光学检测并将其告知缝制者、以防止产生缝制不良品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包缝机的上下重叠的缝料包边缝等缝制时,特别是因缝制作业者很难看清缝制途中的下层布料的修正位置,故容易发生其边端部出现与缝制前进方向正交的布料宽度方向的偏位而脱离所定的缝制位置(线迹)即所谓的脱线现象,这种脱线对缝制品来说是致命的缺陷。作为光学检测脱线以防止缝制不良品产生的装置,已知的有日本专利实公昭59-25349号公报,它是一种采用光透过式的光电传感器检测脱线的结构。上述公报等公开的传统脱线检测装置采用一种由对缝料投以光线的投光器和与该投光器对应接受透过缝料的光线的受光器所构成的光透过式的光电传感器,其构成为通过检测缝料的叠层数即上层布料与下层布料的重叠是否有变化引起透过光量的增减来检测脱线。然而,由于在采用光透过式的光电传感器的传统的脱线检测装置时,通过透过光量的增减来检测有无脱线,因此,在每次厚度和光透过特性不同的缝料种类变化时,必须在作业前进行麻烦而又费时的光电传感器的灵敏度(补正)作业,作为少量多品种的布料缝制用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存在着实用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缝制厚度和光透过特性不同的任何种类布料时也不需要麻烦的灵敏度调整作业,而能可靠而又正确地检测脱线发生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1技术方案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它构成为设置在针板上的落针部的附近,并对上下重叠的缝料的边端部是否偏离所定的缝制位置进行光学检测,其特征在于,在针板的上方和下方位置上分别设有各自检测有无上层布料的边端部和下层布料的边端部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并设有将来自这些上下光电传感器的投光光线分别向上方和下方反射的反射部,另外,还设有通过上下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两种检测信号的处理来判定有无脱线、并根椐这一判定结果来进行动作的检测构件。采用第1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分别检测有无上下重叠的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的边端部,通过这两种检测信号的处理来判定有无缝料脱线,根椐这一判定结果来进行动作,因此,即使在将缝制厚度(厚薄)和布料固有的光透过特性不同的任何种类布料作为缝制对象时,也不需要事先进行麻烦的光电传感器的灵敏度调整,能可靠而又正确地检测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中一方的边端部产生的与所定缝制位置偏离的脱线。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结构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中,最好是将上下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缝制前进方向的、比缝料边端切齐、切断的切刀机构更靠近作业者的跟前位置,可对该上下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位置进行调整,使其与缝制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切刀机构移动的切齐、切断位置的调整一致。采用上述结构的第2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在通过切刀机构的移动进行包边缝宽度调整时,可同时将上下两个光电传感器位置调整至与切刀机构的切齐、切断位置相对应的所定的检测位置,不用调整包边缝宽度也能可靠保持所定的脱线检测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中,由于光电传感器位置调整用的结构是将下侧的光电传感器支承在切刀机构的下切刀台上,可随着切齐、切断位置调整用的下切刀台移动,将下侧的光电传感器与下切刀台一体进行位置调整,因此,可使包边缝宽度调整用的下切刀台移动量与下侧的光电传感器的位置调整量完全一致,在包边缝宽度调整后,不需要再另外调整下侧的光电传感器位置,在确保所定的脱线检测功能的状态下容易而又迅速地进行包边缝宽度调整。上侧的光电传感器由于是以随着下切刀台的移动一体地位置调整的、来自下侧光电传感器的投光光线为基准进行位置调整的,因此,可容易而又正确地调整包边缝宽度调整后的所定的检测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结构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中,作为上下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中的至少下侧的光电传感器使用光纤传感器,通过将该光纤传感器固定支承在切刀机构的下切刀台上,在确保所定传感功能的状态下也可将下侧的光电传感器安装在因存在着下切刀台等切刀机构用部件而使安装空间不宽余的部位。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结构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中,由于采用了将来自上下的光电传感器的投光光线分别向上方和下方反射的反射部分别形成在介于上下布料间并引导上下布料向缝制前进方向移动的缝料引导构件的上下面,因此,即使是薄的布料,也能在不使上下的布料松弛等的状态下,沿着引导构件进行引导移动,并可确保产生向上方和下方的投光光线的反射作用,提高上下两个光电传感器的有无布料边端部的检测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的具有带上下反射面的引导构件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中,由于引导构件可在缝料引导作用位置与离开针板的非引导作用位置之间自由变更位置,因此,即使缝制对象物是筒状物,引导构件也不会妨碍所定的缝制,也不会妨碍缝制后的缝制品的取出。即,在进行筒状物的缝制开始的端部到达落针部跟前时,由于使引导构件位置变更(退让)到非引导作用位置,因此,缝制开始端部不会被勾在引导构件上,可确保缝纫至缝纫结束端部,并且,可将缝制后的筒状物在不妨碍引导构件的前提下从缝制部位取出,该脱线检测装置也可有效地适用于筒状缝制物。又,作为上述结构的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的反射部,如第7技术方案所示,最简单的一种是由回归反射带形成,并可获得可靠的检测功能,但除此之外,也可例如将引导构件的上下面经镜面加工后形成反射面。又,如第8技术方案所示,作为上下的光电传感器,使用了在其投光和受光元件的前面分别具有偏光过滤器、在投光侧通过偏光过滤器只能进行横向或纵向光波的投光、并在受光侧通过偏光过滤器只能进行纵向或横向反射光波的受光的回归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同时又使用了将来自这些上下光电传感器的投光光线作为向上方和下方反射的所述反射部的反射面、具有只能将投光的横向或纵向的光波偏离所有方向的光线进行反射的功能的回归反射带,因此,即使在投光位置存在着有光泽的物体和部位、或布料本身的光反射性很强,也可明确地区分出来自这些物体的反射光(散乱光)或来自反射带的反射光,这样,上下光电传感器就可只对上下布料的边端部有无作出正确的检测,不会出现错误的检测和错误的检测动作,可明显地提高所定的脱线检测精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效果可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中予以明确。附图简单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脱线检测装置的包缝机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图2为同上缝纫机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为同上缝纫机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为同上缝纫机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图5为同上缝纫机中的切刀机构详细结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包含上下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脱线检测装置回路结构的方框图。图7为说明包边缝时的脱线检测装置的流程图。图8(A)、(B)分别为说明包边缝时的上下布料边端部的检测状况的概略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至第8技术方案的实施形态。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脱线检测装置的包缝机M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图2为该缝纫机M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在该包缝机M的布板1上固定有针板2,其上面与布板1的上面处于同一面。在该针板2的下部并在夹持机针(未图示)的落针部6的前后位置上,设有将上下重合的缝料W沿箭头Y所示的缝制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它构成为设置在针板上的落针部的附近,并对上下重叠的缝料的边端部是否偏离所定的缝制位置进行光学检测,其特征在于, 在针板的上方和下方位置上,分别设有各自检测有无上层布料的边端部和下层布料的边端部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同时,设有将来自这些上下光电传感器的投光光线分别向上方和下方反射的反射部, 并且,还设有通过上下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两种检测信号的处理来判定有无脱线、并根据这一判定结果来进行动作的检测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正岡贵义
申请(专利权)人: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