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的倒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65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工业缝纫机的倒缝结构,是控制工作物进行方向的下送料轮的转动方向,由气动装置控制,送料轮机构由一组传送伞齿轮与上下切换伞齿轮组成。利用气动装置控制气压缸进退使上下切换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各别接触时达到送料轮前进倒退,使工作物做前进缝与倒退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缝纫机的倒缝结构改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采用上下移动切换的伞形齿轮轴的倒缝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一般缝纫机在操作时都有倒缝的必要,小型的工作料件要倒缝时只要将工作料件倒过来即可,但当遇到大型或厚重的工作料件时便无法将其倒置,因此现有的工业用缝纫机均具有倒缝装置,现有的倒缝装置是利用一系列的变换齿轮装置,将输送等相关系统改变而实行倒缝,此种装置构造不但构造复杂、制造成本大,且齿轮变换系统容易故障,导致操作不顺畅。此种倒缝装置改良的一例子为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第337794号,其揭示一种工业缝纫机倒缝构造的改良,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下送料轮的转动方向可改变,该下送料轮机构是由一组传送伞齿轮及连杆组成,通过电磁阀控制使伞齿轮左右横向移动切换,以伞形/反伞形齿轮控制送料齿轮的前进、后退,进而决定布料的正缝、倒缝。由于此种倒缝构造的配置是采伞齿轮横向切换移动,故有时缝纫机会因为受限于横向基座的配置而使得机体过大,或甚至使得其它元件必须为此改变设计配置,造成制造/设计费用的增加,亦减少机体的变化/选择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工业缝纫机的倒缝结构,其采用上下移动切换的伞形齿轮轴以达成倒缝的功效,除能增加机体设计时的变化性外,亦可节省空间与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缝纫机的倒缝结构,其具有一送料齿轮,一第一连动齿轴,其一端是与该送料齿轮连动,一第二连动齿轴,其与该第一连动齿轴正交,且一端是与该第一连动齿轴啮合并连动,另一端则为一伞型齿轮,且更包含一上下连动齿轴,该上下连动齿轴是为垂直设置并与该第二连动齿轴呈正交,且具有伞型齿轮、反伞型齿轮、单向机轮与固定机轮,当欲改变缝纫进料方向时,可通过垂直移动该上下连动齿轴,而选择使用伞型或反伞型齿轮来传输旋转动力至该第二连动齿轴,以改变送料齿轮的旋转方向。达成欲配合缝纫正缝或倒缝的送料方向。换言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缝纫机的倒缝结构,其具有一送料齿轮,一第一连动齿轴,其一端与该送料齿轮连动,一第二连动齿轴,其与该第一连动齿轴正交,且一端与该第一连动齿轴啮合并连动,另一端则为一伞型齿轮,当第二连动齿轴受到由上下连动齿轴所传来的旋转动力时,可随之转动,并将动力通过齿轮传至第一连动齿轴,该第一连动齿轴再进而将旋转动力传至送料齿轮,使其旋转以实行缝纫的进料;一上下连动齿轴,其为垂直设置并与该第二连动齿轴正交,且具有伞型齿轮、反伞型齿轮与单向机轮,当欲改变缝纫进料方向时,可通过垂直移动该上下连动齿轴,而选择使用伞型/反伞型齿轮来传输旋转动力至该第二连动齿轴,以改变送料齿轮的旋转方向;一连动杆,以前后往复移动方式带动该上下连动齿轴的单向机轮,而由单向机轮将前后往复移动转换为该上下连动齿轴单方向旋转移动;以及一驱动装置,可驱动该上下连动齿轴上下移动。根据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工业缝纫机的倒缝结构,其采用垂直配置并上下移动切换的伞形齿轮轴以达成倒缝的功效,除能增加机体设计时的变化性外,亦可节省空间与成本。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特征将由随后的详细说明及权利要求书当可更加明白。图1为现有的技术的缝纫机的倒缝结构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的倒缝结构的分解图;以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的倒缝结构的结构图。元件符号说明 1上基座2齿轮3轴封4固定轭5固定轭6横轴7轴封8伞型齿轮9反伞型齿轮10 伞型齿轮11 伞型齿轮轴12 轴封13 C形环14 单向机轮14a 内轴14b 外轴15 固定机轮15a 内轴15b 外轴16 垫圈17 连动杆18 垫圈19 锁块20 连动锁件21 基轴22 下基座23 C形环24 轴封25 端轴26 轴27 弹簧 28锁块29锁件30气动阀30a 气动轴31送料齿轮32第一连动齿轴33第二连动齿轴34上下连动齿轴35心轴36气动装置37孔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倒缝结构的具体部件分解图,上基座1之上具有送料齿轮31(见图3),且上基座1中有着垂直的第一连动齿轴32(见图3),其一端是通过与第二连动齿轴33(见图3)的齿轮啮合,该第二连动齿轴33是与第一连动齿轴32正交并横置于上基座1之下环中,该第二连动齿轴33包含齿轮2、轴封3、固定轭4、固定轭5、横轴6、轴封7与伞型齿轮8,其中这些轴封通过咬合于横轴6上并具有一定间距的固定轭4与5分别相隔,横轴6的两端分别以螺钉装设有齿轮2与伞型齿轮8,上下连动齿轴34(见图3)是通过反伞型齿轮9或伞型齿轮10与第二连动齿轴33上的伞型齿轮8咬合,该上下连动齿轴34包含反伞型齿轮9,其通过螺钉装设于具有伞型齿轮10的伞型齿轮轴11的上端,伞型齿轮10之下依序套接为轴封12、C形环13、单向机轮14、固定机轮15、C形环23、轴封24及端轴25,其中该上下连动齿轴34套于基轴21之中且与该第二连动齿轴呈33垂直,单向机轮14包含内轴14a与外轴14b,其中内轴14a套于外轴14b之中,且该外轴14b与连动杆17以螺钉连接且其间具有垫圈16,该连动杆17的另一端与锁块19连接且其间具有垫圈18,该锁块再与连动锁件20连接,当连动杆17通过缝纫机的驱动机构(未图标)而前后往复移动时,将连带使单向机轮14的外轴14b前后往复转动,进而而带动其中彼此套接的内轴14a与15a往单方向转动,故使得上下连动齿轴34开始转动以达成缝纫机的送料动作,该上下连动齿轴34套于基轴21中,然后在一起套于下基座22中,下基座22的孔37中套有一心轴35(见图3),该心轴35包含轴26、弹簧27与锁块28,其中轴26是穿过弹簧27而套接于锁块28,锁块28的两端分别接附于基轴21与气动装置36(见图3)的锁件29,该气动装置36包含气动阀30、可上下移动的气动轴30a与锁件29,且利用螺钉锁附于下基座22之上,当组合时,上基座1与下基座22的A处是以螺钉固锁而相邻。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倒缝结构的示意图。该倒缝结构包含送料齿轮31、第一连动齿轴32、第二连动齿轴33、上下连动齿轴34、基轴21、连动杆17、心轴35及气动装置36,其中,于缝纫时,通过连动杆17前后往复动作,带动垂直设置于基轴21中的上下连动齿轴34中的单向机轮14(见图2)的外轴14b(见图2)往复移动,而该单向机轮14中的内轴14a(见图2)则作一单方向的旋转移动,使得上下连动齿轴34得以朝单方向旋转,上下连动齿轴34通过其下方的伞型齿轮10将动力传至与其正交的第二连动齿轴33,该第二连动齿轴33再通过齿轮与第一连动齿轴32啮合并共同运转,该第一连动齿轮32藉此驱动送料齿轮31,使之为前进的车缝方向以缝制工作料件;当欲改变车缝方向为倒缝时,气动装置36被气压驱动使其气动轴30a伸长,因而使得与其固锁的心轴35与基轴21一起垂直向下移动,并连带使上下连动齿轴34往下移动,因而使其下方的伞型齿轮10与第二连动齿轴33的伞型齿轮8脱离,而变成其上方的反伞型齿轮9与第二连动齿轴33的伞型齿轮8啮合,因而达成反方向的旋转动力传送,连带使得送料齿轮31的运转方向随之改变,以实施倒缝。于本专利技术的变化例中,该气动装置亦可为一电磁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缝纫机的倒缝结构,其具有一送料齿轮,一第一连动齿轴,其一端与该送料齿轮连动,一第二连动齿轴,其与该第一连动齿轴正交,且一端与该第一连动齿轴啮合并连动,另一端则为一伞型齿轮,当第二连动齿轴受到由上下连动齿轴所传来的旋转动力时,可随之转动,并将动力通过齿轮传至第一连动齿轴,该第一连动齿轴再进而将旋转动力传至送料齿轮,使其旋转以实行缝纫的进料,其特征在于:一上下连动齿轴,其为垂直设置并与该第二连动齿轴正交,且具有伞型齿轮、反伞型齿轮与单向机轮,当欲改变缝纫进料方向时 ,可通过垂直移动该上下连动齿轴,而选择使用伞型/反伞型齿轮来传输旋转动力至该第二连动齿轴,以改变送料齿轮的旋转方向;一连动杆,以前后往复移动方式带动该上下连动齿轴的单向机轮,而由单向机轮将前后往复移动转换为该上下连动齿轴单方向旋转移 动;以及一驱动装置,可驱动该上下连动齿轴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呈
申请(专利权)人: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